对比弗洛伊德与帕尔斯坦的具象艺术

2017-10-21 19:20王亚萍
大东方 2017年12期
关键词:笔触弗洛伊德现实主义

当今具象画坛的的两位代表画家卢西恩·弗洛伊德和菲利普·帕尔斯坦,都对发展现实主义做出了贡献。他们的共同点主要是在反对前卫派的同时,扬弃了传统现实主义的意识形态因素,抛弃或部分抛弃了它的批判价值,不再直接对现实生活发表评论或看法。他们以纯客观的方式表达对象的真实,而拒绝包含情感的色彩,追求异乎寻常的“真实”。 但是即使面对类似的关注题材时,由于二者的表现手法、创作态度和艺术观念不同,从而使他们两者在艺术语言上产生了不同。

一、创作态度、艺术观念的对比

卢西恩·弗洛伊德是20世纪英国最具象征性和感染力的写实画家,从小接受良好艺术熏陶,培养了良好的探索意识与怀疑精神,对他艺术风格的形成起到极大作用。弗洛伊德以冷静和理智的眼光观察和分析物像,人物形象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所描绘的人物大多硬挺板滞,凄凉消极,他在刻画所有人物时,并不只是观察表面外部形态特征,更加注重人物的内在精神。

有人说画面是为了表达情感而存在的,这只是一部分人的理解,某种观念一旦沦落为教条,就会成为腐朽的开始,而菲利普·帕尔斯坦的出现正是与弗洛伊德追求人物内在精神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菲利普·帕尔斯坦是美国超级写实主义代表画家之一,他成功地向现实主义的局限性进行了挑战,使现实主义绘画趋向于画面的经营和制作,从而使之扩展了形式方面的容量和深度。

二、二者在创作中追求真实的对比

弗洛伊德和帕尔斯坦二者在题材上都选择室内裸体和人物肖像,形体打破了古典主义的刻意,追求在自然状态下表现物像的“真实”,但其实他们所追求的“真实”是不同的,仔细观察会发现,弗洛伊德侧重追求精神的“真实”,而帕尔斯坦更偏于追求物性的“真实”。

弗洛伊德绘画风格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在早期,弗洛伊德倾向于超现实主义绘画创作,不满足于对客观物象的临摹,而是注入自己的主观体验以及对现实物像的认知和理解,所选择的形象较为简单,构图饱满,人物处于一种既不安全状态;在中期,绘画观从超现实主义转换为现实主义,画面人物摆脱了早期画面中透漏的不安的情绪,更多的反应现实的客观性;到了晚期,画作精神内涵更加深刻,不再追求细腻的表现,而是从整体状态出发,紧抓人物内心精神世界。弗洛伊德的绘画风格在不同时期发生了变化,但他对人物精神状态的敏锐捕捉与表达是从一而终的。

帕尔斯坦的创作重新证明了现实主义艺术观念的實质,并重新肯定了西方传统绘画的物质性。他所描绘的作品中,一切美好的理想、一切浪漫的幻想、一切色情的联想都不存在,不具任何叙事、寓言、象征主义式的意义负载,也不具任何幽默感。对于帕尔斯坦而言,这些微带倦意、表情冷漠的人体,只不过是一堆形体而已。

三、对比作品中的表现手法

1、画面语言

弗洛伊德中后期作品中的画面语言较早期的基础上发生了一些变化。早期弗洛伊德以自己的视角去观察,去表现当代的社会现实。人物形象简单,非常的消极冷漠,画面处理属于写实范畴,颜料轻薄、简洁,色彩变化更显舒缓、轻快、细腻。形体打破古典主义的刻意稍有变形。在描绘人物时,采用了外形勾线,中间填色,层层晕染的方法,颇有装饰画的意味。笔触细腻平滑,形体体积感较为薄弱,对事物表现很细致。

弗洛伊德在早期的绘画作品中以自己的视角去观察,去表现这个当代的社会。在弗洛伊德的作品中审视着他所深处的社会现实,在作品中以艺术的语言来进行艺术上的诉求,有一种冷色调的画风,形成了弗洛伊德早期的绘画风格。

到了中后期,他的强有力笔触变得厚重泼辣,强化了体积的转折,增强了画面的空间感使画面更具有绘画性。风格也从早期的细腻变得躁动、坚实、粗犷、性感。作品主观性削弱,客观性增强,开始注重画面中客观内容的存在和画家的在场感,画作中出现的角色与现实存在无法割舍的关系,构成了极具视觉张力的视觉形象。画中人物摆脱了早期画面中透漏的不安情绪,更多的反应现实的客观性,不在拘泥于某种主义的限制,画面艺术表现力更加的老辣,画作精神内涵更加深刻。

帕尔斯坦极为冷静地描绘室内裸体,既有男性也有女性,通常是正面裸露,不加任何的遮掩。帕尔斯坦所热衷的人体,总是在画室的灯光下悠然自得,摆着各种姿势,相互间没有联系和呼应,不具有任何叙事性、寓言和象征主义。他抛开表现主义感情强烈且潦草纷乱的抽象形体,转而描绘客观冷静的现实,但他却拒绝所有的内容描述,而将注意力集中于纯粹的形式,这就是为什么他笔下的果体,既不色情,也没有美感可言。

2、画面构图及笔触技法

弗洛伊德的作品中构图大都是饱满的,画面整体被人物或道具充溢着,大有要越出画面之感,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让人不自觉缩小自己与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的距离,让人身临其境。多采用正面或半侧面视角,视点偏高或偏低。线与线错落有致,打破直立画面形式,减少图中的动荡感和平衡感,恐惧与不安情绪的图形形式语言和精神内涵有机的结合,使彼此找到最好的表现形式。早期弗洛伊德的笔触是比较平滑的,而到了中后期,笔触逐渐变厚,下笔更加稳重、肯定。出现了“摆、扫、点、戳”等各种不同笔触相互堆砌交杂,抑扬顿挫,刻意表现形体的体积感,产生了犹如浮雕般的肌理。

帕尔斯坦发展出独特的展现透视的方式,画面随视线不断拓展,尽管透视不那么精准,但是获得了空间感,我认为是二维抽象与三维写实的某种契合。从他自己描述的创作方式判断,并不是一个纯粹玩构成或是玩写实的艺术家。

帕尔斯坦的构图从不利用照片来充当原始的创作素材,从不依据照片来进行创作。由于他注重人物造型的细节,并且在透视的基础上来确定人物的比例和结构,常常导致模特儿的某些部分跑出画面,有时人物的头、手臂、脚等部位会被完全切掉一节。帕尔斯坦十分注重空间的表达,现代绘画对于平面性的追求,已经使绘画长时间地放弃了对空间的表现。

所谓写实主义的回归并不是简单地回到过去的传统现实主义当中,相反,经过近一百年的洗礼,现代主义已经成为一种传统,新现实主义、超级现实主义以及形形色色的具象艺术,正是在对抗中吸收了现代主义的因素,从而丰富了自身的语言。现实主义作为一个标签已经成为了具象或者写实的代名词,这种转向是现实主义回归的重要内容,如果说真有什么东西回归了传统的话,那就是现实主义回到了它赖以存在的最基本的要素——对物象真实性的描绘。

作者简介:

王亚萍(1993.10—),女,汉族,籍贯:山东青岛人,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美术学,研究方向:油画创作与理论研究

(作者简介:曲阜师范大学 山东省日照市 276826)

猜你喜欢
笔触弗洛伊德现实主义
弗洛伊德案目击者含泪作证
艺术之春
拥挤豆豆林
现实主义与现实题材创作
梵高:笔触与激情
APsychoanalysisofHoldeninTheCatcherintheRye
漫画
《梦的解析》出版
新现实主义巨匠
新现实主义巨匠:乔治.西格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