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 23 日,由《中国高等教育》杂志主办、上海交通大学承办的“互联网+”高校网络思政育人论坛在上海交大闵行校区举行。教育部思政司副司长张文斌作专题报告。 《中国高等教育》总编辑唐景莉、上海交大党委副书记朱健致辞。 来自全国 30 余所高校的 50 余位专家学者等参加了论坛。 论坛发布了“互联网+”高校网络思政育人论坛《上海宣言》。
唐景莉在致辞中表示,“互联网+” 高校网络思政育人论坛的召开,是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 31 号文件的重要举措。 高校老师怎样树立互联网思维、怎样玩转新媒体、怎样转变话语体系,是当前要深入研究的课题。今年恰逢《中国高等教育》复刊 35 周年。作为教育部主管的媒体,《中国高等教育》积极搭建网络思政交流平台,推动互联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建设,用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朱健在致辞中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执政关”; 在去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了青年”。 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指导、《中国高等教育》举办的“互联网+”高校网络思政育人论坛,体现了对于互联网上思想政治教育上的战略布局和前瞻视野。 从“思想政治教育+互联网”转变为“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最根本是要从“信息流”逐步走到“工作流”,最终走向“数据流”。 希望高校在教育部指导下,以《中国高等教育》为平台,一起开拓视野、携手共进。
张文斌在专题报告中指出,“互联网+” 高校网络思政育人论坛对于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高校网络思政工作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用新媒体、新技术推动思想政治工作。 传统优势要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使思想政治工作“联网上线”,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 这应该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网络高校文化建设和管理、开展网络育人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和根本遵循。
张文斌围绕进一步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发挥网络育人功能,以“互联互通、共建共享、同向同行”为关键词,和与会人员作深入交流。 指出,“互联互通”是强调平台建设,当前各个学校、各个网络平台之间互联互通还不够,还没有形成集团优势;要推动校园媒体的融合发展,推动全国高校校园网站联盟建设,优化网络平台的用户体验,做好平台的管理服务。 “共建共享”是强调“平台共建、内容共享”,要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抓好网络文化作品的创新,积极引导师生参与网络文化的创作生产,建立健全网络创作的激励机制,大力提升网络文化作品的影响力和传播力。 “同向同行”是强调队伍建设,网络队伍要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加强网络规律和技术的学习、加强分类指导,充分发挥这支队伍的作用。 张文斌表示,希望大家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把网络思政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
会上,中國民航大学宣传部部长王成、同济大学学研工部部长刘润、北京邮电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周晔、大连理工大学宣传部副部长侯庆敏、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朱敏、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副院长冯芬玲、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蔡瑶、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陈勇等先后作交流发言,大家围绕“互联网+”高校网络思政育人的主题,畅谈交流了各自学校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网络思政工作、新媒体宣传工作等方面的经验、做法和思考及举措。
会上,与会高校联合发布了“互联网+”高校网络思政育人论坛《上海宣言》。 宣言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提出的具体要求,坚守网络阵地,创新网络思政育人。 要坚信网络思政育人“必须而为”“大有可为”,要深刻把握“互联网+”的时代特点,不断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水平,繁荣网络文化。 要充分认识到网络思政育人的艰巨性和长期性,走好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长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