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长典礼讲话的育人价值

2017-10-21 08:14代玉启李风啸
中国高等教育 2017年14期
关键词:大学校长典礼毕业典礼

代玉启 李风啸

大学开学和毕业典礼不仅是迎接新生和送别毕业生的仪式,其本身还具有传承校园精神、镌刻文化记忆、呼应时代主题、满足大众文化需求等潜在的隐性文化育人意蕴。作为典礼仪式上的“重头戏”—— 校长的讲话,常常被誉为进入大学的“第一课”和离开大学的“最后一课”,大学校长典礼讲话作为重要的育人方式,不仅具有显而易见的教育价值,更因互联网的传播而成为社会大众和新闻媒体竞相热议的文化现象与公共事件。

本研究通过对 228 篇大学校长典礼讲话稿进行分析, 梳理出 2009-2016 年间大学校长典礼仪式上“讲了什么”“怎样讲”,进而思考“如何讲”才能实现更好的育人效果,实现大学对社会文化的引领。

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内容分析法, 通过对大学开学和毕业典礼校长讲话稿基本资料的统计和解读, 阐述对文化自觉视域中大学校长典礼讲话育人问题的思考。 综合考量学校所处地域、学校类型、办学时长、收集资料完整程度等因素,我们从“985 工程”高校中选取 20 所,并通过其官方网站,整理 2009 年 6 月至2016 年 7 月这 8 年间的开学和毕业典礼校长讲话稿共计 228 篇,作为研究的样本资料,并按照以下指标进行归类整理:1.学校名称,主要根据“985 工程”签署协议时间从前至后排序;2.所处地域,根据华东、华南、华中、华北、西北、西南、东北为序;3.资料时间,从 2009 年至 2016 年;4.材料类型,分为开学典礼、毕业典礼两类;5.内容分类,总体描述材料中所提及的文化层面,分为四类,即个人与内心(如修身、价值观、理想信念等)、个人与治学治业(如质疑、博学、踏实、诚信等)、个人与他人(如感恩、孝道、尊师、宽容、合作等)、个人与社会(如报国、社会责任、中国梦等);6.传统文化因素,分为物理文化(包括校园物质环境,如校园风光、藏书资源、网络资源等)、教学文化(包括学术师资环境,如教学资源、交流平台、师资队伍等)、精神文化(主要指无形且被内化的文化要素,如校训、口号、学风、办学理念、大师精神、校友故事等)、制度文化(主要指学校教学活动中所实施的制度性因素,如导师制、学院制等)、行为文化(主要指基于学生在校期间的行为活动所产生的文化因素,如社团文化、志愿服务、课外科技、科学研究获奖等);7.创新文化因素,分为引用创新(引用最新发生的时事热点等)、表达创新(运用网络热词、流行用语、新文体等)、理念创新(有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最后经统计分析得出结论。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关于资料收集起止时间。笔者希望尽可能全面收集资料,扩充样本,但因 2009年以前数据缺失严重,遂将 2009 年作为收集资料的起始年。 为确保研究的信度和效度,如出现资料不完整的现象亦借助网络检索工具进行补充收集。 第二,阅读顺序。 笔者采用随机抽样的办法对收集资料进行阅读,以避免思维惯性。第三,关键词归类数据。如一词可能产生多意的情况下, 便通过阐释该词的论据进行归类。 第四,统计分析。 主要采用 SPSS21.0 与Excel 统计办公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描述与分析

从主题上观察,大学校长典礼演讲具有三个显著特征:首先,多主題现象较为突出,即演讲重点放在2-4 个并列主题上,占据 22.80%。 8 年来,大学校长探讨最多的主题是“大学精神”,其次为“成功成才”“认识大学”。 其次,主题呈现出与时俱进的特征。 2013-2015 年“梦想”成为高频主题,2015-2016 年“创新创业”成为指引毕业生事业发展的明灯。比如 2013 年浙江大学和南京大学毕业典礼同时选择“挫败”的话题,2016 年武汉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不约而同与毕业生探讨“工匠精神”。再次,地域特色突出。就地域分布而言,北京地区大学更强调国家大任、家国情怀;华东地区高校选题较聚焦,突出实干精神;西南和东北地区高校多采用多主题致辞。

内容层面, 价值观念以及理想信念培养占31.2%,治学治业占 30.8%,关注度最少的内容为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仅占 11.4%。

从时代发展的角度观察,2009-2011 年间,大学校长在典礼讲话中除了回应如何学习、 学习应该具备什么品质、如何发展事业等问题外,更加关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为天下储人才、 学为报国等家国情怀。 自2012 年以来,大学校长在“授学习之术”时更加强调个人品德修养的锤炼、精神世界的富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和理想信念的培养。 由于近些年校园人际紧张、恶性事件增多,也使得“个人与他人的关系”话题逐渐被重视。 例如,南京大学校长在 2013 年开学典礼上作题为《择善而从,扬帆起航》的演讲,主要阐述同学情谊对于个人人格完善、学业事业发展的重要性。

分析这些讲话,可以发现传统文化要素是关注的一大重点。 其中,大学精神文化占 38.8%,制度文化仅被提及 35 次,占 6.2%。 行为文化,作为起榜样和引领作用的做法和行动,越来越被关注,从 2009-2016 年,引用频率提升了 10 个百分点。

创新文化要素在校长典礼讲话中主要体现在 “新引用”“新表达”“新理念”三个方面。2009-2016年间,具有“三新”特征的文化要素在讲话稿中被广为接受和运用。 引用新闻新事相对容易实现,而理念的创新突破有较大难度, 这两项分别占创新文化要素表达的39.1%和 25.0%,网络语言的运用自 2012年后较为普遍。

基本特征

有学者认为,2010 年前后大学校长典礼讲话风格进入了全新的时代,摆脱了内容同质化、形式固定化、态度专断化的特点,转而俯下身来寻找共同话语,以平民视角与人文关怀, 畅谈大学精神或未来人生,此论有一定道理。 纵观这 8 年间 20 所“985 工程”高校大学校长典礼讲话的讲稿,不难发现如下特征:

1.育人理念贯穿始终

无论是核心价值观的解读和阐释成为大学校长典礼讲话的重要内容,还是精神文化要素占据讲话稿的突出地位,都彰显出高校通过校长演讲传递立德树人理念的主旨。

在个体层面,从开学典礼到毕业典礼犹如大学文化育人的一个轮回, 使每个在场者均经历从 “觉”到“悟”再到“行”的过程,即感知自己身处校园文化和精神熏陶中,感悟校园文化和精神对个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滋养,在潜移默化中践行大学文化和精神。 另一方面,大学校长的典礼讲话还是面向社会的文化现象,能够传递大学坚守和追求的价值观念和理想信念。大学校长是大学形象、大学精神、学术权威的代表, 其在典礼上的讲话不单纯是对学生的发言,更是对一代青年、甚至全体国民的发声,有助于凸显大学精神引领大众文化及社会进步的效应。

2.开学和毕业典礼内容各具风格

开学典礼侧重激发新生对大学本身的认同,启发新生融入校园,追求美好生活和精神气象,因而讲稿通常为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表达对新生的欢迎和祝贺,感谢父母对学生的培养,欣喜于新生为校园注入新鲜血液等;二是介绍学校的情况,包括学校的历史沿革、校训、知名校友、学校声誉和办学实力等,在一定程度上表达对新生选择这所学校的赞许;三是分享对新生未来生活与学习有所帮助、甚至可以终身受用的理念、做法或要求。

毕业典礼上的校长讲话则侧重于重拾毕业生对大学文化和大学精神的热爱和坚守。 内容通常为:一是祝贺毕业生顺利完成学业,感恩教职员工和家长共同见证学生成长;二是唤起毕业生在校四年中的文化记忆,包括学生的青春回忆、学校和国家的大事件等;三是感悟大学精神带给每个人心灵和行为上的改变,提出走向社会继续传承这种精神的希望。

3.创新文化要素紧扣时代脉搏

时代的发展深刻影响着大学校长的典礼讲话。 这种影响突出体现在对时代主题的呼应、 对热点问题的回应、对发展形势的思考、对遣词造句的雕琢、对语言风格的调整等。 如 2016 年毕业季,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谈到英国脱欧、美国大选、巴西总统被弹劾,启发学生思考这些事件背后深刻的社会根源;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谈到去世的校友杨绛先生,用她的不忘初心、超然物外勉励学生;2015 年, 时任武汉大学校长李晓红在开学典礼作题为《如何修炼自己的青春》演讲,给毕业生五条“创新创业法则”;2015 年,南京大学校长陈骏在开学典礼上寄语新生“阅读经典,书香校园”。这些内容和话题均与时代接轨,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新意。

思考与展望

话语是一种独特的软权力。 作为特殊场合、特别人物的特色发言,大学校长典礼讲话怎样才能实现更好的育人效果? 以下三个方面尤为关键:

1.体现文化自觉,内容有深度

大学文化具有无可估量的育人功能, 具有守护精神家园、坚守精神传统、凝聚人心士气的无声力量。 首先, 大学校长典礼讲话是大学文化传播和大学精神传承的重要载体, 不仅应对现场的师生负责、 对现在負责,更应当对社会大众负责、对历史和未来负责。 大学校长对待典礼讲话的态度需要实现由自发到自觉的提升。 其次,大学校长典礼讲话需要承袭文化传统、把握文化主流、探索文化创新,在不断积累和推进过程中形成体系和精神脉络。最后,大学校长典礼讲话应致力于孕育所在大学独特的校园文化, 树立大学特有的文化形象,努力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进而引领人们向往更高的追求,推动文化繁荣和社会进步。

2.突出问题意识,主题有高度

回顾蔡元培时代的大学校长演讲,大部分都是针对青年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 结合学校具体事务,阐发大学理念。 从大学之事上升到大学之理,以大学之理的生成和聚集唤起学生对自我人格完善的欲求。如今大学校长典礼讲话惯于从时代特征、 国际视野、校园现象一一道来,框架大、内容全,但针对性不强、主题不够突出,陷入多主题面面俱到的困局之中。 以问题视角为突破口,在有限的典礼讲话时间内高度聚焦主题, 不仅可以让受众较为方便地把握中心主旨,而且更加容易形成深刻的文化记忆,达到文化持久育人的效果。

3.避免曲意逢迎,表达有尺度

开放、自由、多样化、个性化的表达风格逐渐让我们习以为常。 大学校长典礼演讲有别于日常交流,在表达上应该遵循“正式、价值、引领”的原则,把握好表达的尺度。 所谓“正式”,是指大学校长典礼讲话需要考虑到受众的情感体验,更需要端正大学典礼这种仪式性场合的郑重态度,其基本文风应当是正式、庄重的,而不是随意、戏说的。大学校长需要站在教育家的立场,从立德、立言的思想高度发言,其言论要经得起大众的审视和历史的推敲。 所谓“价值”,指面对当前社会上存在的浮躁、功利等不良心理现象,典礼讲话应该敢于亮剑,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大学校园的优良传统与文化精髓,引导大学生及社会大众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 所谓“引领”,是适应基础上的超越。 根据对大学校长典礼讲话内容和语言的分析,可以发现,校长们都在尽力贴近生活、贴近心灵、贴近“90 后”甚至“00 后”的话语习惯,但这种贴近应是在引领前提下的贴近。 引领不是一味地迎合大众口味,不是为了提升现场效果而低端媚俗,而是在运用网络热词、渲染演讲气氛时把握好尺度。

参考文献:

[1]盛况.中国大学校长致辞话语系统的变迁[J].高校教育管理,2015(09).

[2]刘铁芳,曹婧.体制化时代的校长演讲与大学精神自觉[J].探索与争鸣,2013(03).

猜你喜欢
大学校长典礼毕业典礼
大学为2020届毕业生补办毕业典礼
蜘蛛侠
“毕业典礼虚位以待”为何让人感动
“虚位以待”的毕业典礼同样令人感动
雨中大典
颁奖典礼剪影
不来的理由
Keynote Speakers
大学校长为何能当调停人
大学校长成为教育家需良好制度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