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的创新及对策

2017-10-21 22:14王春波
当代体育科技 2017年36期
关键词:大学体育创新

王春波

摘 要:本文主要就我国现阶段大学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说明,指出了体育教学改革中所表现出来的不足之处,分析了大学体育相应教育改革的趋势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目的在于促使我国体育教育相应改革能够高效进行。随着我国的社会不断发展,大学生体育教育也由原来的模式逐步转变,向更好的方向发展,因此需要大学体育进行创新。

关键词:大学 体育 创新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12(c)-0069-02

1 当前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的现状

根据有关调查结果显示,从总体上来看,我国大学生相应的健康水平呈现出了明显下降趋势。一些机能、形态、身高、体重、身体发育等体质指标已低于日本。目前我国男、女大学生的平均身高比日本低1.8cm,并且某些健康指标已经远远超过正常值,由此可见,目前的体育教育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2 当前我国大学体育教育改革存在的主要問题

2.1 缺乏系统、科学、权威的基本理论

现阶段,大学体育教育相应的改革所依据的理论不够全面,急需一个恰当、科学、完善的理论作为主线来进行相应的改革。最近几年,所进行的此项方面的改革均有理论方面的缺陷,直接导致教育质量上不去。只知道一味地引用一系列概念,在课堂上硬生生地加入新术语,诸如多种计算机语言、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中的某些词汇,再加上各自杜撰写来的名词组合使用。认为所进行的改革只是单纯地针对术语方面的更新。而且对这些所涉及的概念的意义、术语所代表的内容之间所存在的关系并没有一个明确清晰的认识,有些知识讲得模棱两可,令人找不到头绪。因为理论前提的不同,包括国情与当下背景、所处情景、所具备的条件以及精神内含并未形成一个全面的了解,导致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出现理论框架相互矛盾,无法共存的现象,深化了理论与实践二者之间的矛盾,由此导致理论不能应用于实践,而针对理论中的内容采取实践也无法检验以及调整。应试教育所引发的问题,包括素质教育所导致的认知扭曲,让人对此产生大大的疑问:在大学阶段的体育教育内容中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应当是怎样的,应试教育又是如何,这一疑问单从理论上来看一直未能获取统一的界定,因此大学体育缺乏依据,盲目特征明显。

2.2 缺乏合理、科学的实践检验体系

现阶段,在此项改革中改革比较常见的情况为:基于教育改革所展开的一系列实验性研究,其期限多为半年或者一年,而就参与人数上来看,为十几到数百位不等,但就只展开一轮实验便取得相应的结论,难以让人信服。而倘若利用如此不科学、有失恰当的结果加以相应的推广,那么极易出现各种问题。缺乏相对合理以及科学的检验体系无法促进体育理论结合实践。

2.3 缺乏辩证的历史唯物主义方法

现今,进行此项改革时存在一项误区,认为想要进行改革,就必须要舍弃以往的一切成果,如此一来使得改革不知从何入手。盲目地把体育教学中所出现的所有问题如指导观念落后、教学方式不恰当等认为是由于学习前苏联才会出现的现象,这种的思想简直是无任何依据。殊不知,20世纪50年代学习前苏联的体育教育对奠定和促进我国普通大学体育课程建设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历史意义不可否认。而就事实来讲,即便是在如今,以往所形成的体育课程内容还是存在值得我们继承的成分,当然也存在有待进一步改进的方面,我们需要对其予以正确的认识。

2.4 好大喜功,华而不实

过于吹嘘体育教学相应的功能,按照其思想,貌似高等教育所进行的一切改革以及创新离开了体育教学就无法进行一般。如中央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而这里所提到的教育应当是涵盖了德、智、体等诸多不同方面。而“健康第一”也不仅仅包括相应的学校体育,还包括整个系统。

3 我国大学体育教育的创新对策

3.1 注重体育文化的宣传,转变人们轻视体育教育的观念

应当对习近平的大小体育主张进行大力宣传,进而转变人们以往不注重体育的思想。另外,将体育教育效果落实到具体政府机构,联系其相关的学校领导,免得有关负责人会对此松懈,能够促使他们主动地将体育教育纳进相应的工作中,确保此项改革能够得到足够的重视,有足够的经费支持,进而推动整体改革的进程。

3.2 注重教师与指导理论的与时俱进,不断改革创新

以科学的理论作为进行实践的依据为马列主义的关键性原则。所以,在此方面的改革应当跟随时代的潮流,关于理论方面,应当结合实际进行相应的创新,确保创新的整体性以及专业性,以客观的角度对其进行评价,切不可盲目追随。应当强调哲学思维内含,需要明确的是哲学作为所有科学理论的相应基础内容,对于一个科学的理论而言尤为重要。而促使其的发展,需要就整体入手,引导其发展趋势,在转变落后教育思想的同时,懂得如何创新,进而推动教育实践的进行。在这一阶段中,需要明确存在规律特征,以及具备指导性的内容,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逻辑性,防止产生盲目性以及不可取的随意性,促使此项改革在不断实践中日渐完善。切不可停留在始终无所改进、无所创新、原地踏步甚至于后退的状态。需要注重对教师整体综合素质的培养,促使其形成一个良好的职业操守。众所周知,体育教师作为整体体育教学中的执行者以及组织者,影响着学生们的认知与实际的学习状态,能否顺利地将体育知识传授给学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一个高质高效全面的体育教学离不开优秀的教师。在此项改革阶段中,增强有关教师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技能知识以及教学能力,不仅是改革的需要,也顺应了当代教育发展的要求。只有从根本上增强教师综合素质,如此才可以跟随时代发展的潮流,满足学生所需,进而促使体育教育相应改革朝向良好的态势发展。

3.3 注重课程方案的因地制宜,不断发展地方特色

现阶段,我国多数大学院所应用的课程方案十分单一,这并不符合教育的根本目的。对此,要求各院校依据自身实际情况,找出相应的规律,进行创新。按照发展所需,利用自身优势开设地方针对性课程。另外,需要及时地更新换代,可以舍弃过于落后的内容,然后填补上当今先进的理念知识。这样才能够促使其更好地发展,有助于其能够适应教育方面所发生的日新月异的变化。

3.4 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实施“项群”学习制度

现今,我国大学院校在进行体育教学时,部分学生存在盲目选择的特性,没有考虑到自身的身体素质,只是按照自己主观意识上的喜好来进行课程的选择,如此一来,之前所设想的达到学生相应兴趣的要求,就可以快速地增强其素质的愿望就无实际意义了。对此,可以采取“项群”学习手段,可以解释为让学生不能仅仅选择某一运动课程来学习,而需要就与之在某一特定点上类似的相应项目进行学习(如隔网对抗项群、同场竞技项群、难美性项群等)。除此之外,也应当对运动技能相应的原理,包括方法模式上的学习进一步加强,以便于能够从根本上摆脱不切实际的思想,可以借助于多种学科进行渗透,达到资源互补的目的,可以考虑创建交叉学科的相应课程,逐步增加实用的健身体育、民族传统体育、现代生活体育、娱乐和乡土体育的内容。

参考文献

[1] 王晓梅,李军汉.浅析健康教育理念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J].体育研究与教育,2008,33(S2):136-139.

[2] 徐勤萍,李全志.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成果与不足概述[J].湖北体育科技,2007,26(4):470-471.

[3] 刘春燕.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6,22(4):92-93.

[4] 周晓燕.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理论研究[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6):84-86.

猜你喜欢
大学体育创新
至善
我们的“体育梦”
中国最美的十所大学
门槛最高的大学(前10名)
偶的大学生活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