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红
一、问题本位学习的内涵
问题本位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有助于学生的元认知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思维和创作思维能力的发展。
问题本位学习,从广义上讲,应属于探究本位学习(Enquiry—based learning),即指一切受探究过程驱动的学习方式。在这种学习过程中,学生根据已掌握的知识自主确定学习需求,自行设计探究的路径与方法,以团队的形式主动投入到到达目标的过程中,再对达成目标进行必要分析,并以适当的方式展现自己的探究成果。
问题是首先的、最先给出的,问题的本身决定了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课堂中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问题。同时问题本位学习中的问题也不受学科边际的限制常常会涉及跨学科的探究。
问题本位学习有以下四个基本特点:一是问题先于课堂教学呈现给学生,并且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和启动者;二是问题本身是非结构化的复杂体,随情境而有变化,需要学生通过深度探究、反思,理清相關线索,寻找各种可能解决的方案;三是整个探究过程是在教师的鹰架支持之下进行的,但学生仍然占主导地位,除了少数课堂教学之外,自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四是学生需要调动及收集各种有关资料,经过一系列的探究过程,最后以一定的方式呈现探究成果。
要求学生:转变学习观念,从被动学习、死记硬背、知识吸收到主动建构、综合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双从发展。教师要从保障学生的主体地位的角度出发,减弱自己的权威身份。教师是小组探究的促进者或指导者。
二、小学美术课堂中问题本位学习的实施策略
(一)建立对问题本位学习的深度认识
让学生对问题本位学习有深刻的认识。清晰完整的认识。提升学生参与课堂的内在动力。
在问题本位学习中,学生赋予了更多的学习自主权,但教师适宜的鹰架支持仍然是不可少的,它能保证问题本位学习对学生发展的潜力得到完整的释放,学生得到教师的有效支持和指导。
(二)提供合理的鹰架支持
1.创设学习情境,引发学生参与动机,激发学生自主探索。
教师创设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并使他们一开始就明确探究的任务。
2.鼓励尝试,激发学生探究意原。
3.善用同侪合作及团队讨论协助学生构建与理解概念。
4.讲解与示范,帮助学生理解基本方法、概念。
5.提示或暗喻扩展学生思维。
6.帮助学生实现概念的连接与整合。
教师促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增强概念的连接与整合。也就是以系统的方式将学生的探究活动与学科知识、学习目标连接起来。教师可鼓励学生贴纸记录等文字记录的方法记录自己的思维历程帮助他们进行必要的知识连接。
7.提问引导学生更高层次的思维。
8.运用学习资源辅助学生科学探究。
9.采用互动回馈肯定学生的学习成果。
10.促进学生进行反省。
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将讨论结果进行记录。邀请学生写学习心得记录。让成功完成任务组与任务失败组的学生将自己的思维历程、行为与情境做记录。仿效那些成功的策略,牢记失败的教训,从而实现能力的迁移与提升。
鹰架支持对学生探索的影响包括以下几点。
1.增强学生探究的意识与动力。
2.澄清已有的迷思概念。
3.使用多元策略进行探究。
4.增广思考问题的面向与层次。
5.增加师生与同侪的互动频率。
6.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三)创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
教师建立与教学相对应的评价体系,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参与度;这种评价体系更加强调探究的过程体验及表现;突出以问题解决能力为核心的能力发展,注重跨学科的整体学习方式,重视理论联系生活实际的原则。评价内容多元化。重视形成性评价及学生自己的评价。评价方式有以下几点。
1.档案袋评价。
探究小组及学生个体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反思性文本、学习成品、研究报告、录音录像等。
2.学生自评。
3.同学互评。
4.家长评价。
课堂上的汇报形式有以下几点。
1.个别汇报。
2.小组汇报。
3.案列研究报告。
4.学习反思。
5.学习成品。
SBT(基于模拟的培训)教学理念
SBT(Simulatian— based training)教学模式,即基于模拟的培训,是2009年由Eduardo Salas提出的。“它植根于情境学习理论,其主旨是创立一种人为的环境来传授能力和技巧以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这种教学模式特别专注与为学生提供发展和实践所需能力并获得实时反馈的机会。”
“这是一种更为系统和全面的体验式教学模式,不但注重在情景模拟中展开学习,而且更加注重在特定情景中的学习成果评价,并且将评价作为教学中比重较大的部分.”
其中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学习成果测评,
2.学习效果诊断,
3.发展性反馈。
这三个步骤层层深入,从不同的侧面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为学生的后续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
评价的特点如下。
第一,将评价视为学习的过程。
将评价视为学习的一个部分或者知识传递的一个途径。学生是评价的主角。,他们除了用敏锐的眼睛去发现他人的优缺点,更要提出帮助他人提升表现的建议,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个人能力的发展与提升。
第二,评价的情境化。
教师给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评价环境,保证有一定的趣味性、灵活性和拓展性,既能促进学生获取知识,又能发展能力,培养情商。教师应注重设计生动的评价情境。
第三,评价的多元化。
评价多元化包括三个方面,即评价内容、评价主体和评价方式的多元化。评价内容多元化,不仅限于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还包括知识、技巧和情感等多方面。评价主体多元是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评价,重视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积极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