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馆藏结构特点及优化配置探讨

2017-10-21 17:19俞清
科技信息·中旬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

俞清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馆藏结构的基本要素与特点:特色化的馆藏体现学科和专业的特色、建设与用户需求层次相对应的层次化馆藏结构,来说明馆藏结构优化的必要性;随后从馆藏结构优化配置的建设模式与馆藏结构优化建设的重点两个方面探讨馆藏结构优化的可操作性。

关键词:馆藏结构;馆藏优化;高校图书馆

馆藏结构是与读者需求、图书馆的任务以及图书馆的职能直接相关的。特定的馆藏结构,是特定馆藏体系内不同学科、不同水平、不同载体、不同出版时间的各部分文献,相互依赖、相互作用而构成的馆藏整体的量化模式。高校图书馆的馆藏结构通过作用于具体的教师与学生,对高等院校的教学和科研起着直接和间接的作用,但用户的需求存在类型性、層次性、聚类性、动态性和个性,这就决定了馆藏结构不可能一成不变。馆藏结构的合理与否,并没有绝对的标准,要找出学科、等级、语种、时间和文献类型各自和相互间的合适比例比较困难,事实上,文献的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是难以测量的。但合理化的馆藏结构应该有一些基本的要素和特点。

1.特色化的馆藏体现学科和专业的特色:

特色馆藏是图书馆通过长时间积累,在某个(些)专题领域形成在数量、品种、类型等方面具有一定规模、结构比较完整、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因而深具特色的馆藏资源。它为学者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数据,为原创性研究提供重要的原材料,因此是数字时代图书馆避免同质化的生存之本。特色馆藏的建设必须保证数据的学术价值、保证其学术结构的完整,同时还需要相当长时间的积累。

特色化的馆藏体现的是学科和专业的特色,馆藏结构重点应突出学校的专业特色,不同类型的高校图书馆因其所属高校的学科专业设置、教学科研方向以及原有馆藏格局的差异,形成各自的特色化馆藏。一个合理的馆藏结构首先要有重点,每年各类文献入藏中要体现重点学科的优势,形成重点藏书。所谓重点藏书就是根据图书馆的主要任务和主要读者对象的需求所选配的某些学科、专业或专题范围内系统完整的书刊数据,它是馆藏范围中的核心部分和主体部分。一个馆可能有几个重点,但也不可能门门都是重点,应该是一个有主有从、有专有博、互相配合的整体。

2 建设与用户需求层次相对应的层次化馆藏结构:

从学校角度看,不论学校如何转型、专业如何发展、学生如何应对市场需求进行合理就业,这些都必须反映在教学和科学研究过程中,作用对象即是我们的教师和学生,将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引起教师和学生对图书馆信息资源利用的变化性;从用户角度看,不同类型用户的需求在不同时间、不同环境下发生的变化,都不是凭空想象,而是有一定依据的,不论是提高专业水平、培养个人综合素质,还是应对市场就业的压力,都必须依托于自身所学专业的基础、个人能力的水平等;从图书馆角度看,高校图书馆这一类型决定了自身服务的宗旨和目标,即为高校教学和科研提供文献信息保障。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概括出,高校图书馆用户需求动态变化的根源正是高等院校以教学、科研为核心在不同层次、不同领域、不同职能机构,甚至在不同教师和学生身上发生具体作用的持续过程引发的动机需求。

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教师和学生,根据需求的差异性,我们可以将学生再细化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包括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他们是图书馆一切服务活动的起点和终点。本科生的用户需求表现为专业和就业双重需求,包括与专业课程相关的文献信息、针对各种职业资格证书的信息资源、相关的考试辅导资料、考取不同专业研究生的辅导材料,以及适当的文学、休闲、娱乐等方面的文献等。研究生除了与本科生相同的专业学习和就业需求外,他们还增加了科学研究的需求,需要密切注意专业的发展趋势,掌握研究热点和前沿理论,且需求深度和专业程度都较本科生高。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主要是不仅自身存在教学和科研的需求,同时,由于自身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所致,是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和纽带,一方面是学校各项教学政策、教学理念和专业知识传授的具体执行者,另一方面又是学生专业学习的向导和社会生活的顾问,这些决定了教师在图书馆用户需求中的主导作用以及指向标的作用。

制定馆藏结构的发展战略,要具有规划性、统领性、指向性;以多方机构的参与全面反映高校发展过程中的馆藏资源需求,突破图书馆原来获取用户需求的传统路径,使得馆藏结构的配置更好地与用户需求对接;只有满足用户各方面的动态需求,馆藏资源的结构才是合理、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的。

3.馆藏结构优化配置的建设模式:

图书馆要积极做好学校领导的工作,理顺从学校领导到具体用户的关系,明确馆藏结构对高等院校教学与科研的重要作用,建立由多方人员组建的馆藏资源建设工作小组,学校主管行政工作的副校长担任工作小组的领导,由图书馆与教务、科技、社科、研究生处等多职能部门共同参与的协同办公的组织。该工作小组的构成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校方领导的支持和领导,二是与教学和科研相关的各职能部门的负责人,三是院系专业教师和学生们的配合与反馈,四是图书馆专门负责馆藏结构的工作人员。前三个层次的主要任务是提供用户需求信息和使用反馈信息,而具体的实施、执行和监控则由图书馆来操作。该工作小组的目标是在学校发展战略的基础上,结合各个部门的发展需要,定期了解和征询各单位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对文献资源的需求情况,把握馆藏结构建设的大方向,制定馆藏结构的战略与规划,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和交流机制。

4.馆藏结构优化建设的重点:

4.1合理的馆藏结构需要在出版容量和学科需求间体现平衡:

出版容量的实际状况是决定或影响一个部门藏书结构的重要因素,出版量的多少关系着某类图书入藏量的多少,文科图书出版量高于理工科图书的出版量,大众性通俗读物的出版量高于学术性图书出版量。出版量高的图书,可挑选的品种多,自然在馆藏结构中所占的比重高。图书馆在馆藏建设过程中需要摆脱过多受出版因素的影响,馆藏结构中要控制出版量较高的图书入藏量,尽可能挑选符合读者需要的图书;对于出版量少,而重点学科需要重点建设的门类,多渠道获取书目信息,尽可能多地扩充文献品种。

4.2大力开发文献发现荐购系统,改善馆藏结构、提高馆藏利用率:

文献发现荐购是在整合各种文献目录数据、广泛收集和智能发现用户信息需求的基础上,利用数据仓储、数据挖掘和数据链接等各种网络信息技术,使图书馆资源、用户服务和荐购信息管理一体化,其设计与功能是“以用户需求为中心”的真正体现。图书采访工作是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其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图书馆馆藏的有效利用。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文献采访模式与规则受到严重的冲击与挑战,图书荐购作为图书馆资源建设的有益补充,也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创新和完善。

4.3流通数据的统计分析作为评价馆藏结构是否合理的依据:

根据流通数据分析读者的借阅倾向及利用文献的比例, 能及时准确把握读者的需求, 为高校图书馆采访人员提供依据和参考, 能有效避免采购图书的盲目性。定期对藏书结构进行分析调整, 对馆藏图书进行剔旧, 对零借阅的图书进行剔旧, 缓解书库紧张的压力。有利于提高图书的利用率, 有利于高校图书馆进行科学地管理和服务。

统计参数的时间区间尽量长些, 统计指标(文献的利用率、流通率、种利用率、册借次、文献入藏比、读者需求比等)主要包括馆藏利用情况、读者需求符合度、流通-藏书比、流通册次-流通种次比等指标。这些指标从不同侧面反映了现有资源被利用的程度,以及满足读者需求的状况。通过对馆藏资源利用统计分析,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和改善采购策略,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真正做到藏有所用。

参考文献:

[1]雷顺利,合理化馆藏结构特点分析及实证研究[J].图书与情报,2011,(2)

[2]崔倩,基于实证分析的馆藏资源质量评价[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12,(9)

[3]解金兰,文献发现荐购系统的框架设计与功能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4,(6)

猜你喜欢
高校图书馆
中文电子书馆配市场发展探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浅谈高校图书馆办公室的重要性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试论高校图书馆在网络环境冲击下的人文建设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当代高校图书馆“大阅读”服务模式探讨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高校图书馆电子资源的宣传与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