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同安
我本一介布衣,不经意中走进了历史的神圣殿堂,一度偏执地认为:历史教学就是简单的复述知识,勾画重点,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可教的呢。
随着教学的深入,两年后,我有了新的认识。我发自内心地感到:历史科很有趣,,作为历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是简单复述,自我炫耀就可以解决的,还需要根据历史事实,作适当的图片展示,并进行有目的的延伸拓展,在穿插一些历史故事的同时,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以致用,真正在了解历史的过程中学会分析与理解。
隨着时光的推移,四年后,我又有了新的感悟:历史这门学科,研究起来真是太有意思了。那些冰冷的文字背后,活跃着多少个曾经被我忽视的鲜活生命啊!而今,他们都一个个掀动着我的思维,骨肉分明。能在我的课堂中走出几千年冰封的历史尘埃,与我、与学生沟通、交流、对话。
时光继续流转,八年后的今天,我已经能读懂秦始皇、汉武帝了,已经能明白二次工业革命与一战的关系了,更能知道历史教学的三任务——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该如何落实了。
观察近九年的中学历史教学之轨迹,不难发现,思想的嬗变、思维意识的觉醒与焕发,绝不是仅靠外界的助推力作用的结果,内因的作用才是屡获佳绩的不二法门。
内功心得之一便是增强自身的知识素养:从语文中学历史,从杂志报刋中学历史……。历史以它特有的方式,固有的魅力散发在生活中的各个角落,只有有心人,也惟有有心人,才能从它的肌肤里、毫发中嗅出醉人的芬芳。
内功心得之二便是什么人错误中学历史:观念的更新,认识能力的不断深入,自以为是的对史实的误读,对历史习题的误判等等等,都在历史的长河中得到洗濯,获得了新生。它现在以一种崭新的状态随着我的起伏呼吸,与我共荣辱、同入梦。
内功心法之三便是提升自我的能力:我本凡人,定会犯凡人的错误。以前从不知“归纳能力、综合能力、列表读图能力”这些历史术语为何物,从不曾知该如何训练、培养学生这类能力,若干年后的不断摸索、实践,这些历史常规武器已经能被我灵活操控,一切尽在牚握之中。
内功是成功的必然要素,外功的辅佐功能依然不容小视。
外功诀之一便是“练学生”。何谓“练”学生?何以“练”学生?说穿了无非就是“关注、关爱”学生。你只有对学习主体“关注”透了,对学习主体研究透了,你才能游刃有余地游走在学习的海洋里,游走在学习主体里,你只有对这些胸有成竹,你才能上好每一节课、每一堂课。
外功诀之二便是“练课堂“。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在这个阵地上,你的外功内功共同作用,定可使课堂熠熠生辉。但别高兴太早,在这个阵地上,你无法预知的生成性问题依然可能层出不穷,主干性问题、旁干性问题、偶发性问题、灵感型问题,既可以让你的课堂丰富多彩,也可以让你精心准备瞬间成为漏洞的摆设。因此,教育的机制需要长期修为。
外功诀之三便是“常质疑”。疑则惑,惑则思,思则聪,聪则明。问题设置的深度、梯度、角度,也考验着教师的知识广度、宽度、态度。有惑则思,思之得,教师可言可不言。就惑而言,也需因人而异。明人之惑,只点不言,愚人之惑,必点必言,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恻不发”。
具备了内外兼修的“金刚之身”,是否就可以“百毒不侵”,尸位素餐了呢?
NO!
名师名品的借鉴与研学,亦可作已一臂之力之功。个人的力量、个人的思维如果不能“偷师”、“私学”,那固步自封,自以为是,偏执于狭隘的一隅而不能自拨。尽管我非名师,但数年的精学与思考,已然形成了自已的教学风格,这其中,定有百家之长,千家之智慧。
交流与研讨,事实证明,它是各科教学的一种有效手段。对于历史科而言,更不例外。经过交流,才知“惑”之所在,经过讨论,才能明白,才能有豁然开朗的感觉,才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同时,培养了团队意识、团结意识、合作重要性等各种未来社会或当下社会需要的多种能力。
探究与质疑,本就是历史学科的一项长期任务,在文本中,通常以教学难点的形式存在,也有躲藏于文字背后的深层问题,倘若教师“一笔带过”,抑或教师“率性而为”的附会解释,它就会伤害学生,伤害历史。
每每遇到此类问题,我总是如学究般百般穷思、百般拷问,查资料、探源头、找痕迹,必定一探究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倘能全然做到这些,是不是就可以上好历史课了呢?
未必!
历史的人文功能就要求教师必须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与文化积淀,倘若对文学知之甚少,其授课必然枯燥乏味;倘若对天文地理疏于学习,对历史的解读,就必然只能停留在文字的表层;倘若对数学、外语不作涉猎,祖冲之的圆周率、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你敢侃侃而谈吗,你能如数家珍般地脱口而出吗?为什么学生的历史试卷上会有人名出错的现象,一部分原因固然在于学生,诸如积累少、粗心等。但更大的原因,难道不是教师对中国的说文解字能力有所欠缺吗?
历史的人文功能还要求教师有广博的视野,古今中外纵横的历史思维能力。倘只把眼光投向文本,鼠目寸光是无法建构宏大的历史观,无法构建历史的知识体系。充其量,只能成为教辅资料的代言人、抄袭人,讲到启蒙运动,你能联想到文艺复兴、百家争鸣、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关于真理问题的讨论吗?讲到冷战,你能联想到一战、二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三国同盟、三国协约、三国轴心国、二战后美国、日本、西欧经济上的三足鼎立吗?你还敢再拓展曾一枝独秀的英国吗?进而再类比得出结论吗?
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是台下十年功的不懈努力与追求。
你如果走近了历史,甚而走进了历史,倘不能走出历史,你就会成为历史的盲者,只有那些能从历史中走出来,审视历史、反思历史、总结历史的人,才是历史的智者、聪者。
所以,培根才敢說——学史使人明智。
小鸟之语,难入鸿鹄法耳!鸿鹄大概也有小鸟的时光吧!
草野之见地,虽无日月之辉,却自有一番心得与体会。
有感之言,均源自肺腑,不只为应付,更多的是灵魂的告白与剖析,权充执教中学历史的心得体会吧!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