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曦
前言:我自入学起加入北京农学院学生会社团联合会已有三年时间,现在即将离开这个组织。在这三年的时间里,我分别以宣传传媒中心干事、宣传传媒中心副主任、社联副主席的身份深度参与社联大大小小的各项活动,并且收获颇丰,希望在这里简单地做个总结。不同身份带来的是不同的视角,越往上走就会看到的越多,越能更深刻的了解到一个活动要想成功的举办,绝对不会是碰巧或者一个随机事件,同理,每个看似小失误的地方,背后都是很大漏洞。这篇文章主要是个人的经验及感想,基于北京农学院校学生社团联合会过去三年所开展的工作所完成的,不具有绝对的普遍性,其内容仅供参考。
对于大学校园而言,相比较于中学时期的繁重日程安排,大学给予同学们更多更自由的课余时间,让同学们自行规划安排。对于很多喜欢参与活动之中、希望提升个人能力的同学来说,加入学生组织、和志同道合的同学们一起举办各种类型的学生活动是非常棒的选择。
学生组织对于大学生来讲,是介于学校与社会的一个中间地带。之所以这么定义它,是有如下原因的:同学们在学生组织里的活动不同于传统的在校学习,它层级管理等特质都宛如公司一般,同时学生在工作的过程中不会有薪水等金钱报酬;二是同学们在学生组织中工作一方面会拥有接触校外社会的机会,如:与赞助商谈活动赞助或联系厂商准备活动物资等。另一方面,学生组织的活动范围还是在学校的保护下进行,在大学校园里,服从学校的安排,为学校的校园文化增光添彩,给予同学们更好更丰富的生活学习体验是学生组织永恒的主题。
我坚信,学生组织是和利益无关的公益性组织。参与学生活动的组织工作,在其中得到的成长也是和利益无关的、纯粹的、干净的成长。在各项活动中学会的责任与担当也许正是现代社会中很多人在学生时代没能得到锻炼的品质,这对于同学们未来人生的發展也许是有一点点增益的。同时,没有永远一帆风顺的人或事,对人对事的态度往往决定着很多问题的结果,在这样的活动中学会的发现问题、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是可以让人受用终身的东西。
大学中的由学生组织的活动对于校园也是有所益处的。优秀的、社会反响好的学生活动往往对于和谐校园氛围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显而易见的是,大学校园是同学们学习与生活的地方,老师们教书育人往往已经耗费心神,再让教师们亲自操刀组织和处理娱乐活动显然是不可取的。此时,学生活动这种由同学们自主策划、执行,指导教师监督的活动方式有效的在其中调和矛盾,有尺有度地装点校园文化,为同学们服务、为校园增光添彩。
在意义这一方面着墨如此之多是因为这是所有学生组织活动的出发点与目的地,做事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不论在日后是选择离开还是继续前行,不要忘了自己加入这个队伍的意义,如此就永远不会迷失方向。我们的指导老师常对我们说:“学生干部要有牺牲精神”,这对我有很大启发,同时也时刻提醒我不要忘了最初的目的。随着进一步的前进,我想我对这句话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这从不仅仅是“牺牲”这样单方面的付出,这还是一种相伴成长,社联历练了我,让我拥有了太多以前不曾拥有的眼界与能力,而我的成长让我更好的回馈社联、回馈校园。
说明活动的意义这一前提内容之后,活动本身的策划、准备、实施及后续工作都是活动的具体内容。前期的工作准备的是否详尽基本上决定了一次活动的成功与否。
活动的策划是活动开始的第一步,万事开头难,这是非常难以攻克的一步。以我们社联举例说明,我们对自己有个不成文的规定“每月一个大型活动”,在学期初的规划会议上我们一般都会按照这频率安排每月工作,同时避开期末学生复习考试的时间,最大限度的减少对学习这一本职的影响。这是大体上活动时间的安排。针对每项活动的安排也都是有明确要求的,例如:普遍来讲一份合适的策划至少需要提前三个星期完成,如此才能留出足够的时间去准备活动的物资、人力、同校方申请及宣传工作;如果是演出性质活动,则需要更长的时间进行演出彩排等工作。
在策划中,对于时间安排的细致程度与活动的成功率成正比的,对时间上的安排越细致的活动成功率越高。对于彩排时间、宣传时间、物资准备时间这样具体时间点的规划合理会直接影响活动的结果。避免将时间压缩的过紧,要给自己留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时间,这会很好的提升活动效果。同时,对时间的细致安排相当于给各部门的工作设定了一个死线,如此可以有效的规避“拖延症”问题。“拖延症”这一问题是全人类都有的毛病,当它的存在会影响到整体进度的时候,对于学生组织这种公益性组织来说,最好的办法是规避风险而不是事后处理。项目进度的时间规划设定可以在一切开始之前为所有人敲响警钟。
人员的安排与时间安排同理,越细致则互相推诿、阳奉阴违等不负责任行为出现的概率就会越低。在前期安排人员的时候,惰性往往会导致学生干部不会主动提出参与到活动当中,此时工作的领导者可以通过由相关负责人整理同学们的课程表进行统一安排的方式来统筹规划,避免由干事或主任(部长)自行组织引起的相互推脱情况。
责任到人是非常有效的人员安排原则。当组织中的每一个人都可以清晰的认识到自己的工作内容及肩负责任具体是什么的时候,可以提升整体效率和工作完成度,减少需要用人时发现无人可用的尴尬情况发生。
在安排工作时避免任人唯亲是对领导者的考验。对于一个大型组织来说,庞大的人员队伍是一大特点,在这样的条件下总有熟悉或不熟悉的人,在工作安排的过程中,在自己相对熟悉的人身上给予更多的关注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不论是过多的安排工作还是特意的减少工作量都会影响到整体组织的团结,导致人心涣散。均衡的、合理的、公平的工作安排会更加有利于组织的运行。然而事有缓急,工作也有重要和不重要之分。工作量的均衡不是工作重要程度的平均分配。将积极主动的人、细心认真的人、责任性更强的人安排在更重要的岗位也是人员安排的重要技巧,其中的具体内容需要因事而异,这里不做细述。
宣传的力度往往决定了一个活动的影响范围及其效果。普遍来讲,只有增加宣传力度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活动之中。同时宣传力方式方法是同学们、老师们对于活动的第一印象。宣传内容、形式以及时间的把握是决策者要慎重考虑的工作。
在我校社联的工作中,张贴海报以及悬挂喷绘是最为常见的宣传方式,持续时间常,受众广是它的优势。它不声不响的宣传活动,对于看到的人来说不会觉得受到打扰,不会感到吵闹厌烦。同时它常常伴随着设计失误导致主要信息内容不明显的问题,有时也会因为只是静态的张贴悬挂,不声不响的被人们所忽略。这时与它互补的“设点宣传”会被我们所采用。这种宣传方式通过喊话等方式让路过的人们可以注意到即将有活动举行并直观的了解到,但因为“喊话”这一形式带来的吵闹特点,需要谨慎的进行。同时网络宣传是必不可少的。当画面及声音都被一遍玩手机一遍走路的同学们忽略的时候,简洁明了且富有吸引力的微信平台推广就成了有效的宣传渠道。同时,同学们的微信内往往不只是本校学生,这样的宣传方式可以提升学校及组织在外校、在社会、在家长群体上的正面影响。
不论是活动道具、宣传物资的准备都离不开各部门的通力合作和财务部门的预算。物资需要准确、及时并且留有一定的缓冲份额,做好正常损坏的准备。学生活动受资金限制是不可避免的问题。没有收入,纯粹的投入导致资金紧张,如此决不可大手大脚、不及后果的支出。
当准备工作遇到困难的时候,适当借助来自校外的力量也是非常明智的选择。对外部门在此时往往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活动前期,为组织寻得合适的赞助,或资金、或物资,是对外部门工作的重点与难点。赞助商的支持属于锦上添花,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给予重视,以求促进我们活动的展开。但是对于赞助商的身份也要进行深思熟虑的选择。赞助商的形象会使得人们对活动产生潜在定位。赞助商的资质问题、品牌形象问题要经过慎重考察,不可轻易签订合同,避免发生后续不可调和的矛盾。在合同签订的过程中,要注意是否有霸王条款,是否有明确的付款信息等内容,防止被骗。
校方工作被放在前期工作的最后来说,并不是因为它重要程度最低,恰恰相反是因为它很重要。对于学生组织的活动来说,获得校方的支持是最为重要的一环。当然这也是学生组织活动的优势所在:校方支持即可展开。抓紧这机会,按照相关的规章制度,即可顺利的完成工作。值得注意的是,安全问题是获得校方支持的关键。从安全的角度来说,只有0和100的概念,安全是不可以打马虎眼的问题。从策划者、组织者的内心深处注意安全问题,并在现场管理方案、安全方案中真正注意这些问题是保障安全的关键。
活动进行的过程是按照原定人员安排及物资安排进行的过程。其中非常值得注意的关键点在于前面提到的安全问题。在前期提出的现场管理方案、安全方案是我们要在现场实施的东西,关于方案内容的前期培训就变得格外重要。经过培训,并确保同学们可以向人员安排部分中所说的责任到人、各司其职,我们就可以说我们的活动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当然,活动的现场可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突发情况,遇到严重的问题,我个人不推荐把问题的解决权放在当事人身上。当事人出现问题时,或慌乱或规避责任的潜意识往往会把问题变得更加难以解决。在发生问题的时候,寻求上一级别的人的帮助會很有效的降低不成熟的解决方法带来的风险。对于上一级别的人来说,克制发脾气也是很重要的部分,出现问题解决问题是面对困难时相对合理的态度,如果难以克制自己,在活动现场出现爆发式情绪,可能会导致矛盾激化。
需要注意的是,在活动的最后,及时的打扫会场是个不起眼的工作,但它更是一个活动组织方、执行方责任心的体现,绝对不可忽视的部分。
活动的结束后的后期收尾也是不可忽视。它是组织的加分项、增进项。
活动的收尾需要对外的后续报道和对内的活动总结。对外的后续报道是指在学校的官网上登载活动的相关新闻,以非常正式严肃的形式告诉校内的大家,我们成功的举办活动。而在微信平台上的推广相对氛围轻松,合理的运用自媒体,以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与同学们分享成功举办活动的喜悦。对外的活动反馈可以增加组织的影响力,提升组织名誉,为组织的下一次活动做奠基。
对内各部门、个人的经验总结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于组织还是于个人而言,进行工作总结,才能更好的意识到在其中的成长与失误,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同时思考改善的方案,争取在下次活动中避免这样的失误才是应取之道。
进行工作总结,反思工作过程对于一个组织来说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人员精简。人力在精不在多,“人多盖塌房”话糙理不糙,这是自古以来的经验教训。学生组织的工作是双向选择的过程,在过去的工作中,如果已经发现有的人不可完全信任,或者说他已经选择放弃了这个学生组织,相应的,组织也行该对他进行放弃,把机会留给有心继续前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