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芸芸++陈雪
一部艺术发展史告诉我们,创作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近几年来,好多舞蹈编导用音乐成品编舞蹈,把思维形象转化为舞蹈形象,将以听觉艺术为主的音乐动机转化成可视性为主的舞蹈形象,以“意”和“象”的统一,声情并茂,繁荣了舞蹈创作,简化了舞蹈创作的程序,加快了舞蹈创作的节奏,增强了群众所喜爱的音乐成品的立体化,这无疑是一种开拓,以其新颖的形式、独特的风格博得了观众的喜爱。
一、选材
这是舞蹈编导创作的一个首要阶段,一个好的用音乐成品编导舞蹈成功与否,选材是个关键,因为从艺术角度来讲,素有“音乐是舞蹈的灵魂”之说,但是并不是所有的一音乐作品都可以配上动作而加以编舞的,应该在观念上认清这是音乐成品同舞蹈共塑一个形象,这和单纯的构思一个舞蹈作品不同,所以首先要选择主题鲜明、立意好的音乐作品能给人一种有益的启示,包含在内哲理性和教育性,它可以启发编导的想象力,唤起编导新的灵感。其次,在选材的过程中,要求音乐成品不但要有动人的旋律和独特的风格,同时必须具备鲜明的音乐形象和节奏,有感情变化的层次和气氛,有深刻的音乐内涵和意境。因为舞蹈艺术是通过人体动作和表情姿态来传情达意的,如果音乐成品所表达的生活表面动作性不强,缺乏动词语言结构(如“看秧歌”“担鲜藕”),没有可舞性,舞蹈艺术就很难表现,即便是牵强附会地编排出来,也只能说叙事性的过程。
二、分析音乐旋律
这是用音乐成品编舞的第二个阶段,也是及其复杂的一个过程,黑格尔曾讲过“美的生命在于呈现”(外形),在选好材的基础上,如果把音乐的美达到舞蹈化的呈现,把舞蹈成为音乐作品的传达媒介,必须把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表露出来,因为作曲家在塑造人物形象时,不仅反映了社会,而且会把自己的本质,心灵对象化到他所塑造的音乐形象之中,使整个作品渗透了作曲家的爱憎,所以认真分析音乐旋律,把握音乐形象、剖析风格特征和特设的意境内涵、结构和调性以及节奏、情感,是找出舞“眼”,创作舞蹈关键的一环。如《十五的月亮》,是一首抒情歌曲,它的人物形象一位保家卫国的战士,一位是在家乡搞生产的妻子。它所反应的思想内容是通过二人的情思怀念和共同的祝福,表达了人们对祖国、对人民、对家乡的无限深情。在舞蹈的表达上形象明确了、主题鲜明了、舞蹈语汇就有表达的目的,就不会千篇一律的去具体交代辅叙情节。
三、编舞
1.结构。
音乐做的曲式,不仅是形式,也不能把它看成编舞蹈的外壳,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尽管舞蹈的手法千变万化,但要把它纳入曲式原则的轨道上,从这个方面入手结构舞蹈,给以一定的情绪和情感进行综合概括,在分析音乐旋律时,从整体到局部,从细节到意境,都必须剖析清楚,运用音乐成品的思维结构来推动舞蹈结构,情节要根据音乐作品所提供的材料,安排有高有低,有静有动、平缓匀称回环曲折的鲜明对照,通过一定的结构方式来完成可视性的转化,使之形式和内容的统一,经过创造性的再现,注重内容表达的相对完整以及情节结构的逻辑性,使之结构严谨、合理、完整。
2.意境。
舞蹈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擅长抒情。音乐也是擅长表达人的内心感情。要分析和理解音乐成品的意境,“情与景会,意与象通”—这就是意境。“意境是编导主观的思想感情和音乐成品所反映的客观感情相互交融的,它是神与形的统一,意与境的统一,当然,不同的编导,对同一歌曲有不同的理解,要积极分析寻找音乐做的意境,它是艺术表达的境界,既是虚的,又是可感的,从具象到抽象,抓住一个 “情”字,力求使音乐作品的内涵和舞蹈作品的意境紧密结合起来,突破舞蹈是音乐解释和图解的观念,抓住了人们心灵深处的情感。将情感甚为浓烈的“心境可舞”的题材表现的淋漓尽致。
3.节奏。
如果说旋律是音乐的灵魂,那么节奏就是它的基础。相对而言,动作是舞蹈灵魂,那么节奏就是舞蹈的基础,因之节奏是音乐和舞蹈同步进行最重要的基础,这是连接两种艺术的桥梁,我用音乐成品编舞的基础。所以,利用音乐作品中具有特色的节奏来发挥舞蹈风格的鲜明性,从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中寻找启发和依据,如急速的节奏适合表现强烈、紧张、激情的情绪;平稳、徐缓的节奏适合表现沉思、爱情、温柔的情绪;突发的节奏适合表现激动、粗野、无情的情绪等等。在重要的“棱角位置上保持完美的配合和高度的统一。如歌曲《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歌词主要反映的是“我家住在黄土高坡,大风从坡上刮过,不管是西北风还是东南风,都是我的歌,我的歌”,这是一首4/4拍音乐,缓慢、自有节奏的引子引出了比较悲壮的气氛,也表现了过去的黄土高坡、黄河流域的贫瘠、荒凉(风、太阳、窑洞、胳膊、老牛但从积极因素却是表现了黄河儿女热爱黄土地、热恋黄土地直至在热爱伟大祖国这样一种情绪。
4.动作。
有了节奏就有了风格,也就要从节奏和旋律中寻找有机的舞蹈语汇,吸收忠实于生活的舞蹈语汇。动作要求简洁、明快,有一定的说服力,要充分表达音乐成品的内容,通过舞蹈语汇的力度变化去表现人的内心世界,如“看秧歌”舞蹈假若只从词意上理解成“秧歌”,那么创作的舞蹈动作就会和“看”背道相驰;“担鲜藕”如突出“鲜藕”,“担”就失去了欢乐的农家人的喜悦。曲解了音乐成品的思想内容、游离了主题,编排的动作也就会有了偏颇,为了动作而动作,好似在大树枝上画了条大鱼,今人不解其味。就自然不会成为成功的舞蹈作品。
古人曰“画不徒写型,正要形神在;诗不在文外,正要画中态”。所以既要表現,又要再现,表现是浪漫主义艺术手法,再现是现实主义艺术手法,所以,舞蹈动作要和人的思维活动一样流畅,象一股切不断的流水,不要支离破碎拼凑动作,而要形神兼备,把表现和再现统一起来,达到塑造任务形象的完美。
综上所述,选择音乐成品编舞,有它一定的规律,但从审美角度的不同上,又呈现着多元化的趋势。音乐作品所反映的思想内容,思维形象以及规律是现实存在的。在诸因素的制约下充分发挥舞蹈的特长,在原作的基础上求新、求异、求变的发展变化又是必然的。保持音乐形象与舞蹈形象的高度一致,它就是和谐的、永恒的,不管千变万化,这个宗旨不能变,和谐统一是演化不掉的,愿用音乐成品编舞的方法,通过不断的探索,会更加完美,实现其自己的社会价值和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