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张芸芸
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有利于增强城市文化底蕴,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随着经济的发展,全球一体化的加剧,文化对国家发展所起到的的作用越来越突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我国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其保护和传承也更加受到重视。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必须坚持抢救性保护
自非遗工作开展以来,我们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性保护工作。工作的开展以全面性、代表性和原真性为原则,在全市范围内,采取走访、调查问卷、录音、录像、收集实物、数字化保存等方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及代表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珍贵实物等进行抢救性保护,使之得以薪火相传。并且对于收集的资料,还进行了分类、编目,为项目建立了完整的档案。目前,整理文字档案约8万字;电子档案6万字;圖片档案约2000余幅;音像档案录像300分钟,音像资料80余盘;实物档案,共收集民间作品、实物4000余件。出版了《即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资料汇编上、中、下》、《非遗荟萃》等书籍。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必须坚持完整性保护
随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逐步推进, 最大程度地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真性和完整性,是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良性、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力量源泉。在实施整体性保护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是建立四级名录体系及三级传承人体系。柳腔、秃尾巴老李的传说和渔民开洋(谢洋)节3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大欧鸟笼制作技艺、酿造酒传统酿造工艺(即墨老酒黄酒传统酿造工艺、妙府黄酒传统酿造工艺)等9个项目,被列入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九狮图、田横民间故事等23个项目,被列入青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即墨大秧歌、黄嘉善传说等62个项目,被列入即墨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3人被确认为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有13人被确认为青岛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有28人被确认为即墨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二是加大非遗保护成果展示,使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较好的传承与推广。经过长期的传承,我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形成了一批在青岛市区乃至国内外都享有较高知名度的特色品牌项目。如国家级非遗项目柳腔。近年来,因地制宜,演出老剧目的同时,根据我市农村的特点和农民群众喜爱,按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复排了《罗衫记》、《三上轿》、《母老虎上轿》、《清风亭》等柳腔传统经典剧目。为了深入地挖掘利用即墨的历史文化资源,让海内外了解即墨的历史,提升“千年商都·泉海即墨”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剧团根据即墨的历史人物田横,创作编排了柳腔剧《田横别齐》,从音乐、唱腔和服装上都进行了改革创新,演出引起了强烈反响,得到了社会广泛好评。2008年以来即墨市连续三年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柳腔戏”。
三是文化和教育结合,非遗项目破茧成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传承”一直是非遗保护工作中的重点与难点。而活态传承首先是传其精神,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与公众之间建立有效的连接,加强公众对非遗承载文化记忆与文化精神的认知与理解,激发公众对非遗项目的情感,培育公众的文化自觉与实践的氛围。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与传承人之间密切配合,将物化保护与无形保护共同开展,使非遗真正与公众之间建立文化传播纽带,非物质文化遗产必然能得到最好的保护效果。
四是体验与展示结合,非遗馆崭露触角。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承担着收藏、展示、研究、传习这些世世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职能,通过陈列展览、展演等传播手段,为人们提供学习、教育和欣赏机会的同时,使人们借助非遗博物馆这块宣传阵地,让无形文化非遗在实践中不断增强自身的传播创新能力。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题博物馆,对于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加强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增强民众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提高社会公众自觉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必须坚持生产性保护
为做好非遗的保护开发,鼓励和扶持相关传承企业不断增强创新意识,投身市场竞争,保护传统技艺,赢得企业发展。每年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特点,组织专家通过调研和座谈的方式,有针对性的研究项目的产业化发展途径。其中,即墨老酒、即墨发制品、即墨花边的加工制作水平和宣传推广能力不断提升;省级非遗保护项目“大欧鸟笼制作技艺”通过传习,实现了“一技富一村”,目前全村共有380户共计1000余人从事鸟笼生产,年产值1200余万元,产业化发展已初具规模。目前博览园建起了酿酒、工艺、食品类十多个传统产品研发生产线,开发出了工艺镶边、榼子、即墨麻片、即墨地瓜酒等十几个传统产品,带动起相关产业、加工基地。有9个产品在山东省、青岛市获奖。其中,园区开发的即墨工艺镶边、即墨大欧鸟笼、葛村工艺榼子、田横砚、九水烙画等产品,在山东旅游产品、省级工艺美术大赛中,获得2个金奖、2个银奖、2个铜奖。其次田横祭海节(周戈庄上网节)活动每年吸引游客和参与群众达40余万人,包括大批民俗专家和几十家国内外主流媒体,节庆期间新开辟的农特产品展销一条街,展销田横大馒头、水豆腐、粉条、绿茶、海参等当地特色产品,开发了当地的住宿餐饮业。该活动不仅充分挖掘、拓展了地方文化资源,弘扬、传承了民间优秀文化,还促进了旅游业蓬勃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真正把“田横祭海节”打造成了叫响青岛地区,美誉国内外的知名旅游品牌。目前,周戈庄上网节已发展成为全国渔文化特色最浓郁、原始祭海仪式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民俗盛会,成为青岛市最受市民欢迎十大文化活动品牌之一,荣膺首届节庆中华奖“最佳公众参与奖”,周戈庄村被青岛市政府命名为青岛市民俗旅游村,新版《田横小夜曲》被评为“中国十大旅游新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