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手机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

2017-10-21 09:35谈笑徐兴林宋云超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7年10期
关键词:大学生学生

谈笑+徐兴林+宋云超

一、大学生手机媒体使用现状调查

本次调查青岛市黄岛区的两所高校的学生为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有效问卷527份,有效回收率87.8%。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所有学生均拥有手机,甚至还有17%的学生拥有2部及以上手机,价位主要集中在800元至2000元之间,但也有19%的学生拥有3000元以上的手机。

大学生使用的手机上网服务类型也非常的丰富,主要包括手机浏览网页、网络游戏、微博、网络支付等。调查中发现,手机微信和手机QQ这两种网络服务类型最受大学生欢迎,分别占48%和31.7%;其次是通过手机网页浏览新闻、查阅资料,占21.8%;另外,网上购物和移动支付的占比也很大,达到了17.4%,而在线游戏和在线视频也占了15.2%的比例。由此可见,大学生对手机的认识已经突破了简单的通讯工具这一层,更多地把它当成是一种日常交流、获取信息的媒介传播工具和娱乐工具。

二、手机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双重影响

大学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大学生通过手机媒体关注国家大事和社会发展,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但是,手机媒体传递的不良信息甚至“有毒”言论也对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起到了削弱、消解作用。一方面,多元化的社会思潮、良莠不齐的手机信息容易导致大学生的国家、民族意识淡薄,加之一些媒体受功利主义的影响,发布的一些暴力、色情、反党反政府等不良信息,极易削弱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大学生可以在开放的网络平台自由发表言论,通过搞怪、另类等方式展现自我,过度的个性外露也会导致个人主义的膨胀,对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是非观也会是重大阻碍。

(二)对大学生道德观的双重影响

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大学生道德责任感的形成。大学校园传播正能量和主旋律的新平台——手机媒体平台相对于传统平台更加快捷、广泛,更具有互动性。例如,手机网络上的“最美系列”、“微公益”等就对传播正能量和唤起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起到了正面影响。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围观也成为一种新的网络现象,这种围观心态反映在现实生活中是极其可怕的,例如近期的“老虎吃人游客拍照事件”,网络围观者过分注重事件发生时自身的在场性,随拍随发,却忽略了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和做人的底线。大学生群体如果长期生活在道德责任感缺失的网络环境和社会环境下,必然会影响到其正确道德观的养成。

(三)对大学生交往观的双重影响

手机媒体创新了人们的交往方式,实现了视频聊天、E-mail等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提高了师生之间交往的成效,避免因学生羞涩而回避交流的状态。据统计,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遇到各种生活、学习上的问题更愿意通过手机微信、QQ、邮件等方式与老师沟通,这个比例占到了50%,与朋友发生问题解决的主要方式也主要是手機网络应用,他们普遍认为这样的交往方式更加自在、平和、舒适,更易于问题的解决。同样,手机媒体给大学生的交往观也带来一定的消极影响。调查中发现,大学生中的“宅男”、“宅女”特别多,占到了60%以上,“宅”在宿舍的主要原因是手机的诱惑,他们吃饭时看手机、走路时看手机、所有的人际沟通问题全部选择用手机来解决,学校组织的活动不参与、不关注,长期下来出现性格孤僻、逃避现实等心理问题,甚至会出现人际关系障碍。

(四)对大学生学习观的双重影响

手机媒体已经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中,一方面,手机媒体为大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良好平台,学生逐渐改变了传统单一的被动学习模式,开始进入“主动学习”时代,学生可以有选择性的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另一方面,手机媒体也在很大程度上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干扰了学生的正常学习。在调查中发现,88.7%的学生在上课感到枯燥无聊时会使用手机玩游戏、看电子书、聊天,45%的学生表示在课后还会继续玩手机,直接影响到自己的学习成绩。另外,很多学生过度依赖手机,对于教师布置的作业以及学习上遇到的难题都寄期望于手机上网搜索,导致学生产生思维惰性。调查中还发现,手机媒体还助长了学生的考试作弊行为,由此引起的诚信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大学生群体在社会上的认可度。

三、应对手机媒体影响的对策思考

(一)积极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机媒体平台

首先,要充分利用微信、QQ等大学生几乎每天都使用的手机媒体平台,将国家大事、社会热点新闻、学校重大活动以及学生中模范典型事迹与学生分享,发起有教育意义的讨论,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其次,教育工作者应广泛参与到各个平台,关注学生在各种个人网络空间里发布的最新动态,包括生活学习中的困惑、情感及价值观的表达等,在第一时间发现情况,有针对性的加强引导疏通。同时,不断更新自己的状态,发表自己的人生感悟,分享正确的生活理念。再次,尝试建立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的公共主页,并辐射周边区域。目前虽然很多学校已有类似主页,但形式大于内容本身,学生关注度并不高。因此,除了加大宣传的力度,更重要的是主页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参与的兴趣。

(二)充分利用手机媒体的学习功能,引导学生合理利用手机

调查显示,手机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主要的学习资源之一,学校和教师加以合理引导,使手机的学习功能得到合理发挥,这需要教育工作者把握好“度”,既要引导学生利用手机自主学习,又要避免过度依赖手机搜索。因此,高校应充分开发多样性的课程学习资源,开展交互式教学,使学生下载的学习资源既能方便自主学习又不丧失独立个性。同时,对于大学生课堂玩手机的行为宜疏不宜堵,关键是教师要改变观念,正确引导大学生上课合理对待手机。通过提高课堂教学质量,通过讨论式教学、交互式教学等多种形式增强课堂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在教室设立手机存放袋、树立手机使用公约,提高大学生的手机自律意识。对于手机作弊行为,除加大管理力度和处罚力度,还应通过屏蔽器,切断作弊源,并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

(三)提高大学生的手机媒体素养,规范手机媒体使用行为

在调查中发现,有44%的学生比较相信手机媒体中出现的信息,有13%的学生有时会转发接收到的不良有害信息,这表明大学生媒介素养有待提高。应在高校普及媒体素养知识,将媒体素养教育纳入大学生素质教育当中,并充分利用校园媒体资源进行手机媒体道德和法律知识的宣传,使大学生提高道德自律意识和法制意识,引导学生在网络上合理、合法地发表个人言论,自觉抵制不良的手机文化,规范约束自己的手机行为。

(四)各部门通力协作,加强对手机媒体的监管力度

加强对手机媒体的监管,需要学校、政府、手机运营商“三管齐下”,对手机媒体的使用及信息传播进行相应地引导和监管,为大学校园营造健康和谐的手机媒体环境。

学校是学生合理使用手机媒体的主要引导者,除了通过上述的几个方面努力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外,还可以积极拓展校园文化建设的新途径,把手机文化引入大学生的课余生活。政府部门应当充分发挥对手机媒体使用监管者的角色,建立健全专门针对手机媒体的相关法律法规,严厉打击手机诈骗、发布不良信息等网络违法犯罪行为,保障手机网络环境的干净健康;政府及相关部门还应鼓励、奖励民众举报网上违法事件,依法严惩不良信息传播者,并加强对大学生的舆论引导。手机网络运营商负有对手机网络安全的技术责任和监控责任,由于学校缺乏相应的技术监控条件,手机网络运营商有责任从源头上控制不良信息、垃圾短信的传播,自动屏蔽非法网站和钓鱼网站,初步净化网络空间,同时,针对大学生群体推送主流文化意识形态的信息、功能和软件。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度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立项课题“手机媒体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研究”(项目编号:CBX15013 )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青岛黄海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学生学生
快把我哥带走
第29届世界大学生 冬季运动会精彩掠影
赶不走的学生
大学生就业趋势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暑假调查 45%的大学生仅给自己放十天假
学生写话
党中央给大学生留下啥印象?
特意和故意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