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宏亮,刘峰,王建瑞
(驻马店市中医院,1、检验科;2、病理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
血清ALT、AST及HBV-DNA水平联合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诊断中的应用及相关生物学行为的评价
于宏亮1,刘峰1,王建瑞2
(驻马店市中医院,1、检验科;2、病理科,河南 驻马店 463000)
目的 探讨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及乙肝病毒DNA(HBV-DNA)水平联合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相关生物学行为。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驻马店市中医院3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10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比较两组血清ALT、AST、γ-谷氨酰转移酶(GGT)及HBV-DNA水平、观察组不同病情程度患者(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ALT、AST、GGT及HBV-DNA水平、观察组不同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患者(G1级组、G2级组、G3级组、G4级组)血清ALT、AST、GGT水平。结果 观察组血清ALT、AST、GGT及HBV-DN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血清ALT、AST、GGT及HBV-DNA水平高于中度组,且中度组上述指标水平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4级组血清ALT、AST、GGT水平高于G3级组,且G3级组高于G2级组,G2级组高于G1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ALT、AST、GGT及HBV-DNA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发生、发展间密切相关,采用上述指标联合检测可为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诊断与病变程度、炎症程度评估提供可靠依据。
慢性乙型肝炎;ALT;AST;GGT;HBV-DNA;联合检测
慢性乙型肝炎为一种临床常见多发肝病,资料报道,2016年我国有9300万人左右慢性乙肝病毒(HBV)携带者,且其中约有2000万人罹患慢性乙型肝炎[1]。同时HBV长期感染及复制,可导致肝脏持续受损,造成慢性乙型肝炎进展为肝硬化、肝癌等,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2,3]。但该病早期较隐匿,无明显临床表现,易被临床医师和患者忽视,延误治疗时机。近年来,AST、ALT、GGT等肝功能酶学指标逐渐被推广应用到各种肝脏疾病诊断中,成为肝病筛查的重要项目,且HBV为病毒复制主体,通过对血清HBV-DNA水平进行检测可直接、灵敏地反映HBV感染情况[4]。本研究选择3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同期102例健康体检者,采取血清ALT、AST、GGT及HBV-DNA水平检测,旨在分析上述指标联合检测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及相关生物学行为。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驻马店市中医院3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期10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186例,女114例,年龄20~75岁,平均年龄(41.95±7.63)岁,依据临床症状、体征以及实验室七项血清学指标将慢性乙型肝炎进行临床分度:轻度99例,中度108例,重度93例,根据活体肝穿刺病理标本检查结果进行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G1级65例、G2级84例、G3级114例、G4级37例;对照组男66例,女36例,年龄22~74岁,平均年龄(42.07±7.96)岁。两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同意。
1.2 纳入、排除标准⑴纳入标准:观察组均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临床诊断标准[5];对照组均无HBV感染、肝脏疾病、传染性疾病;知情同意本研究;⑵排除标准:合并肝癌、肝炎双重感染、酒精或非酒精性脂肪肝、药物性肝病者;存在严重心血管系统疾病及精神系统疾病者。
1.3 方法抽取两组5ml空腹肘静脉血,离心分离,取上层血清,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日立,7180)测定血清 ALT、AST、GGT 水平,试剂盒购于厦门英科新创科技有限公司;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仪 (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TL988)以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PCR)测定HBV DNA拷贝数,试剂盒购自深圳匹基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严格依照仪器及试剂盒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
1.4 观察指标⑴检测比较两组血清ALT、AST、GGT及 HBV-DNA水平,ALT临界值为 40U/L,AST临界值为40U/L,GGT临界值为50U/L,HBVDNA临界值为103copies/m l,当超出临界值则判断为检测阳性。⑵对比观察组不同病情程度患者(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血清ALT、AST、GGT及HBV-DNA水平。⑶对比观察组不同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患者(G1级组、G2级组、G3级组、G4级组)血清 ALT、AST、GGT 水平。
1.5 统计学分析通过SPSS 21.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采取(x±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两两比较以LSD-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比较两组血清 ALT、AST、GGT及 HBV-DNA水平观察组血清 ALT、AST、GGT及 HBV-DNA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比较观察组不同病情程度患者血清ALT、AST、GGT及HBV-DNA水平 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3组血清 ALT、AST、GGT 及 HBV-DNA 水平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重度组血清ALT、AST、GGT及 HBV-DNA水平高于中度组,且中度组上述指标水平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2.3 比较观察组不同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患者血清ALT、AST、GGT水平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可知,4组血清ALT、AST、GGT水平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上述指标水平G4级组高于G3级组,G3级组高于G2级组,G2级组高于G1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比较两组血清ALT、AST、GGT及HBV-DNA水平(x±s)
表2 比较观察组不同病情程度患者血清ALT、AST、GGT及HBV-DNA水平(x±s)
表3 比较观察组不同组织炎症活动度分级患者血清 ALT、AST、GGT 水平(x±s,U/L)
慢性乙型肝炎属内科多发传染性疾病,具有危害性大、发病率高、传染性强等特点,临床表现为肝脏与脾脏肿大、纤维化等,在HBV长期感染和复制情况下可导致肝脏炎症持续发展,促使疾病恶化为肝硬化及肝癌等[6,7]。给予患者早期诊断以进行有效治疗对提高疗效、改善预后极为重要。但慢性乙型肝炎起病较为隐匿,临床症状不明显,且采用肝组织活检存在一定创伤性,检查风险较高,同时肝内肝炎病灶分布均匀性欠佳,而肝组织活检仅占据全部肝脏1/20万~1/5万,不能有效反映肝脏整体病变情况[8,9]。故临床急需寻找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简洁的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方法。
侯勇等[10]研究指出,肝脏病毒对肝脏造成损害时可引起血清学生化指标变化,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生化指标进行检查,可有效反映其肝脏损伤及炎症情况,指导临床治疗。AST、ALT、GGT等血清学肝功能指标为反映肝功能损伤较为敏感的检测项目,AST主要存在于肝脏、肾脏、脑、骨骼肌、心脏中,且20%处于胞浆内,80%处于线粒体内,其高水平可提示存在肝细胞损伤,且表达水平与肝病病变程度呈正相关,但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肌肉损伤、心力衰竭、心肌梗死等非肝性疾病中亦会出现一定程度升高,检查不具有特异性[11,12];ALT仅存在于肝细胞胞质内,对肝脏疾病特异性较高,当肝细胞出现变性时,细胞膜通透性明显提高,使其由细胞内逸出,并侵入血液循环,致使血清ALT水平升高[13];GGT主要由肝细胞线粒体分泌,局限于肝脏内胆管上皮和细胞质中,通过胆管排泄,在健康人群血清中水平较低,而当肝细胞与其周围组织遭受炎症刺激时,可致使肝细胞破坏与细胞膜通透性提高,进而导致血清GGT水平升高[1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ALT、AST、GGT水平高于对照组,重度组血清 ALT、AST、GGT水平高于中度组,中度组上述指标水平高于轻度组,且上述指标水平G4级组高于G3级组,G3级组高于G2级组,G2级组高于G1级组(P<0.05)。 充分说明血清 ALT、AST、GGT 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发生、发展间具有密切关系,为反映慢性乙型肝炎病变程度、炎症分级的灵敏指标。
HBV为嗜肝脱氧核糖核酸病毒,其核心部分包括核心抗原、DNA聚合酶、环状双股DNA,属病毒复制主体,通过对血清HBV-DNA水平进行检测可最直接、灵敏地反映HBV感染状况。早期临床病例分析常认为慢性乙型肝炎HBV-DNA水平和肝损伤程度无明显相关,但近年来研究表明,血液HBV-DNA水平较高者病情加重危险程度更高,且其高水平表达与肝硬化、肝细胞癌等密切相关,通过降低血清HBV-DNA水平,可明显缓解肝脏组织学病变,改善患者预后[1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HBV-DNA水平高于对照组,重度组血清HBV-DNA水平高于中度组,且中度组上述指标水平高于轻度组(P<0.05)。表明HBV-DNA为早期诊断及反映患者病变程度的敏感指标之一。
综上所述,血清 ALT、AST、GGT及 HBV-DNA水平与慢性乙型肝炎发生、发展间具有密切关系,采用上述联合检测可为慢性乙型肝炎早期诊断与病变程度、炎症程度评估提供依据,指导临床治疗。
[1]林厚雄.替诺福韦与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初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临床疗效[J].山东医药,2016,56(33):92-94.
[2]Venkatesh SK,Wang G,Lim SG,et al.Magnetic resonance elastography for the detection and staging of liver fibrosis in chronic hepatitis B[J].European Radiology,2014,24(1):70-78.
[3]Aa VDE,Niesters HG,Hansen BE,et al.Paired,quantitativemeasurements of hepatitis B virus DNA in saliva,urine and serum of chronic hepatitis B patients[J].JClinical Virology,2015,29(2):92-94.
[4]肖九长,邹淑慧,唐金凤,等.赣州地区HBV Enh-I/X基因启动子的突变及对肝脏疾病进程的影响 [J].实验与检验医学,2016,34(6):728-730.
柯柳华,梁伟清.血清学标记物和乙肝病毒DNA及转氨酶水平对慢性乙肝患者临床诊疗的价值 [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4,22(5):591-592.
[5]孟庆华,侯维.2015年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指南解读 [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4):1613-1615.
[6]鹿雷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DNA及HBsAg水平与肝脏纤维化的相关性[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5,33(1):18-20.
[7]Cho JY,Paik YH,Sohn W,et al.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treated with oral antiviral therapy retain a higher risk for HCC compared with patients with inactive stage disease[J].Gut,2014,63(12):1943-50.
[8]王秀芹,李国英,武小玲,等.超声在慢性乙肝肝硬化与胆囊壁厚度及前后路径改变相关性评价中的应用 [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5,21(22):3347-3349.
[9]王述蓉,陈昆,江启蓉,等.替诺福韦与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系统评价 [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6,26(16):3631-3634.
[10]侯勇,万和荷,张国梁,等.32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脏病理与病毒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安徽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35(4):31-35.
[11]霍雪平,谢琴秀,江晓平,等.48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学变化与肝功能指标的相关性研究 [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5,18(4):360-363.
[12]彭福江,张天晓,袁美蓉.复方甘草酸苷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J].海南医学院学报,2017,23(4):485-488.
[13]李柏丽,黄文琪,许金超.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病理特征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肝脏,2016,21(6):462-468.
[14]曹弘,汪铮,苏婷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炎症活动度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7):4285-4287.
[15]周萍,孙慧伶,朱肖鸿.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载量与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关系研究 [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4,17(4):364-367.
R512.6+2,R446.11+2,R446.62,Q523
A
1674-1129(2017)05-0760-03
10.3969/j.issn.1674-1129.2017.05.045
2017-05-09;
2017-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