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慧
摘要:我国经济体制不断变革带来了小企业主体的不断涌现,不仅增加了我国市场经济的活力,也丰富了市场经济的层次。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营改增”的背景情况,分析“营改增”对我国小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并结合背景对当前小企业如何做好会计核算工作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营改增”;小企业;会计核算
引言
2016年5月1日起,我国全面推行“营改增”政策,这一政策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营业税将从我国税种体系中全面退出,增值税作为我国第一大流转税在各企业主体的核算和涉税事务中的地位会更加重要,这也是我国小企业必须结合新出台的税法政策,转变税务处理思路,更新会计核算,保证小企业会计核算质量可靠,同时提高小企業自身财务数据处理效率,妥善利用税收调整政策提高企业经济效益,降低纳税负担,促进小企业平稳过渡、稳步发展。
一、“营改增”的背景介绍
1.“营改增”政策的基本进程
“营改增”即营业税改增值税,是将之前缴纳营业税的应税项目改为增值税的应税项目,通过“营改增”我国增值税纳税范围实现全产业覆盖。具体来说,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局部地区和产业的试点改革阶段。2011年,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布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方案,该方案提出,从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开展营业税改增值税试点。“营改增”改革进程由此拉开序幕。
第二阶段,试点推广阶段。自2012年8月1日起至2012年底,国务院将“营改增”试点扩大至8省市;2013年8月1日,“营改增”范围已推广到全国试行,同时将广播影视服务业纳人试点范围;2014年1月1日起,又将铁路运输业和邮政服务业纳入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至此交通运输业已全部纳入“营改增”范围。
第三阶段,全面推进阶段。2016年3月18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自2016年5月1日起,中国将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将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全部纳入“营改增”试点,至此,营业税退出历史舞台,增值税制度将更加规范。
2.“营改增”政策的现实意义
在理论层面,“营改增”的全面实施使增值税制度和系统更加完善,也使我国税制系统更加合理,同时实现了与国际税制的接轨,对我国税制研究和税务理论的丰富和健全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践层面,“营改增”的全面推进一方面将增值税的范围覆盖到各种货物和服务,能够消除重复增税,保证增值税抵扣链条的完整性,促进社会分工和协作,对服务业发展和制造业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通过将不动产纳人抵扣范围,提高了增值税制度的完整性和规范性,能够确保二三产业增值税抵扣链条的完整并进行合理延伸,增强投资活力和经营效益,促进产业间融合发展。此外,“营改增”企业发展的正向作用能够促进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就业,同时结合货物和劳务领域增值税出口退税制度能够全面改善我国出口税收环境。
二、“营改增”对小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1.对小企业营业收入的影响
小企业规模小,竞争压力大,利润空间狭小,但经营方式灵活,对增强市场经济活力和产业创新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营改增”后,小企业能够通过完整的增值税抵扣链条和全面的纳税范围覆盖,降低企业自身税负,增强竞争实力。在收入金额的确认上,原来的价内税变成价外税,导致企业真实的不含税收入会有所上升,同时采购物资能够抵扣进项税额从而降低成本费用,企业的实际利润也会比调整之前的高,从而能够增强小企业经济收入,提高盈利能力。同时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小企业应根据两种税种的性质差异,对含税收入进行合理剥离,保证利润表中有关收入和成本的数据真实可靠,从而为小企业发展和规划提供合理的财务数据支撑,保证“营改增”背景下小企业收入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2.对小企业税负核算的影响
“营改增”全面实施后,小企业税务核算和管理问题将会成为企业日常经营和管理的一个重点,由于税种转化带来各项涉税业务工作量增加、核算流程复杂化,对企业涉税人员的适应能力及专业水平等都提出较高的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小企业面临着如何合理安排涉税事务并保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在物资采购过程中做好进项税额的抵扣和核算,在商品、服务的销售过程中做好销项税额的开票工作,保证增值税抵扣链条的完整性,同时还要从会计核算的角度做好对税务数据的记录和调整,结合自身规模,明确本企业适用的纳税等级及税收优惠政策,强化在这一环节的税收筹划能力,从而减轻税负压力。由于处于对“营改增”带来的纳税范围的转变导致其在税率及核算方式等与传统增值税纳税范围不同,因此小企业必须做好纳税范围的界定工作,确保实际应纳税额是按照适用税率进行合理确定的,避免重复征税问题的再次发生。
3.对小企业合同签约的影响
在合同签约过程中,对现行增值税的价税分离需明确约定,作为价外税的增值税本来是价款和税款分离,如果不特别约定将会导致价款中包含的增值税无法顺利转嫁,导致双方陷入法律纠纷。“营改增”以后大部分纳税人都是一般纳税人,可以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在市场价格既定的前提下,提供专用发票就意味着中间有一部分增值税进项税额被剥离出来用于抵扣销项税额,剩余的金额或者价款才是整个交易的成本和费用。所以签订合同时就应考虑提供服务的对方是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通常一般纳税人就可以提供增值税专用发票,这就可以获得更多的进项税抵扣,而剩余的款项才作为成本。
4.对小企业会计控制的影响
“营改增”后小企业会计控制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对财务人员税务知识和专业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对票据管理等环节的内控措施的执行刚性也越来越严格,价内税向价外税的转变要求小企业相关人员必须明晰扣除原则,和正规企业合作,保证发票合法,同时会计核算和发票流转必须遵循及时、一致的契合原则,保证会计控制的信息过程的时效性。企业主管税务机关由地税改为国税,由营业税普通发票改为增值税专用发票或普通发票,因此在这一复杂过程中,会计控制的效用越来越重要,避免抵扣进项发票不易获取导致小企业利益受损。
三、“营改增”背景下小企业提高会计核算质量的对策
1.规范会计核算,提高会计管理水平
税制改革对小企业会计核算产生了重要影响,不同于营业税利用营业额和税率便可确定应纳税额,增值税税种的会计核算有进有出,采用差额征税,在核算过程中对小企业会计核算的质量要求比较高,小企业必须保证生产抵扣链条完整,才能发挥出增值税避免重复征税的经济目的。在这一过程中,小企业必须在动态把握税收政策,结合自身所处行业、地区的不同,根据增值税的有关规定调整会计核算方案,做好纳税等级的划分和增值税两端数额匹配等基础工作,在经济业务发生时,保证开票、人账、认证、抵扣等工作的连贯和有序,规范增值税会计核算过程。结合财务核算过程和结果,利用财务数据和信息,提高会计控制水平,保证小企业在“营改增”税制下会计核算的可靠性。
2.坚持与时俱进,提高涉税业务能力
“营改增”政策的推进落实到企业内部,主要由相关税务岗位人员负责,因此,其专业素质和思想先进程度对这一政策的有序推进和提高减税降负的能力至关重要。小企业应结合政策的调整和更新,定期举行培训工作,通过聘请专业的会计和税务管理专家对“营改增”政策进行详细讲解授课,并结合在职教育、座谈研讨等学习形式,推进具体工作的执行,不断进行实践经验的交流,提高会计管理人员在涉税业务上的能力水平。同时,加强与税务机关和管理人员的沟通和交流,提高企业会计人员“营改增”政策的操作能力,同时利用过渡时期优惠政策,做好纳税筹划,提高会计管理水平。
3.细化合同管理,保障合同履约程序
对小企业而言,必须在合同拟定、协商和签约阶段做好风险防范和管控,细化对合同的管理过程,尤其对价税是否分离、合同签约双方基本纳税身份等信息做好明确规定,审查资格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接受服务方需要把公司的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地址、电话、开户行账号等等这些信息主动提供给服务提供方,用于服务提供方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避免后续纠纷。对结算票据是专用发票还是普通发票做好详细规定,根据税率高低、能否抵扣,分析和评定报价的合理性,发挥节约成本、降低税负、合理控税、降本增效的目的。
4.加强会计内控,保证经营稳健发展
我国税制改革进行了重大调整,对小企业来说,必须要做好会计控制,积极重视对涉税业务的处理,结合对实际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完整增值税抵扣链条,强化对发票开票、报销、审核和认证等各个环节的把控,结合会计信息核算,并借助审计分析程序,对收入与销项税、成本与进项税进行深人分析,强化会计核算质量,并改善对税务会计处理程序,强化内控管理思维。小企业还要积极增强风险意识,提高税务风险防范意识,通过不断增强对现阶段改革政策的研读和利用,有效控制税务风险,结合预算控制、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不断强化内部控制,避免因税务核算不符合规定造成企业经济损失或法律制裁。
结语
“营改增”政策的全面推行对小企业的发展是机遇多于挑战,小企业必须从会计处理、税务风险、合同管理、内部控制等方面不断提高对税制改革的适应能力,不断发挥增值税降低企业税负、增进经营效益和促进产业融合的积极作用,在复杂的税务环境中,加强会计核算、会计内部控制以及合同管理,提高涉税业务的处理能力,从而促进自身健康稳步发展。
参考文献:
[1]朱莉莉.“营改增”对小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分析及应对策略[J].现代营销(下旬刊),2017,(05期).
[2]孙文,邢朝輝,高源.“营改增”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影响研究[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7,(M3期).
[3]陈红梅.浅谈“营改增”对小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及应对策略[J].财经界(学术版),2015,(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