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斌
摘要:伴随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当中的广泛运用,其给教育行業带来很大变化。特别是对于物理学科而言,以往由于条件限制,教材当中的电学实验难以取得理想效果。如今,将初中物理当中的电学实验和电子技术进行融合,可以取得较好效果。本文在对信息技术和电学实验进行融合的意义加以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信息技术和电学实验进行融合的具体方案。
关键词:初中物理;电学实验;电子信息技术
前言:如今,为让初中生顺利走进信息世界,本文针对如今初中时期物理课本当中有关电学知识与实验问题,逐渐在电学当中对信息技术相关内容加以渗透,并且利用信息技术对电学实验进行开发,以此来对数字化的实验创新教学加以探索。
1信息技术和电学实验进行融合的意义
伴随科技逐步发展,如今信息已经逐渐变成社会以及经济发展一项重要资源。新时期,信息素养也变成人们必备的一项素养,其对国民素质整体提高以及国家发展有极大战略意义。在初中时期,物理科目主要侧重于对学生借助技术对问题加以解决的能力进行培养,只有将两种能力进行结合,才可对初中生解决问题这一能力加以培养。所以,把物理课程和信息技术进行结合,并在物理教学期间对信息知识加以渗透,通过信息手段来辅助教学,对新时期培养创新人才有着重要意义。
2信息技术和电学实验进行融合的具体方案
2.1具体融合框架。其实,电子信息方面技术把电路知识当作基础,通过对计算机有关现代技术加以运用,实现对电子信息的具体控制以及处理,所以电子技术实际上既属于数字化方面内容,同时也属于数字化有关工具。而在物理科目电学部门对电子信息有关知识加以渗透,借助电子技术来辅助教学,可以促使数字化的实验教学得以实现。
电子技术和电学内容进行融合的思路为:物理科目电学教学一直强调对初中生解释电路以及分析电路的能力进行培养.
2.2具体融合路径。在初中阶段的物理电学当中含有三个单元,即欧姆定律、简单电路、电功和电功率。其中,教学线索主要由构建基本概念逐渐向概念间具体联系进行过渡。电子技术一般含有电子器件、电路和电子控制等内容,这两个模块具体联系乃是由分立元件一直到集成电路。而电子信息和电学知识进行融合有着两条线索,即在教学当中对电子化有关内容加以融合,以及在教学中对电子化有关工具进行嵌入。
电学教学期间,融入电子技术能够增添数字化有关教学内容。开展电路认识有关教学期间,物理教师除了根据教材对常用的一些元器件加以介绍之外,同时还可把电子技术当中电容、三极管、二极管、电感这些元器件进行介绍,进而对数字化有关内容进行补充。同时,通过对比基础型的电学元件和电子元件,可对电学发展具体缘由进行阐释。开展电路组装有关教学期间,物理教师出把小灯泡当作实验器材实施并联和串联实验之外,同时还可用二极管来代替小灯泡,并且引进面包板,让学生在面包板之上做实验。开展电压有关教学之时,教师可对比较器以及数字电路进行介绍,并且借助电路仿真这一软件演示如何将模拟信号变成数字信号。
2.3实际融合案例。
2.3.1不同物质具有的导电性——检验导电性能。物理课本当中对物体具有的导电性进行介绍之时,提到人体、大地和水全是导体,然而因为这些物体具有的电阻较大,致使电路只通过极小的电流。在传统实验当中,一般都把小灯泡当作显示源,针对电阻较大的道题,无法对真实结果加以反映,也无法检测出人体、大地和水具有的导电性。此时,教师可引进三极管,对三极管放大电流功能进行定性介绍,同时用三级管充当检验器,这样就可将支路电流放大100倍,进而检测出人体、大地和水具有的导电性,实现电子技术和电学知识的融合。
2.3.2电路并联和串联实验——智能控制红绿灯。实际上,红绿灯具体设计以及连接就是并联以及串联实验常用的实际案例,过去方法就是借助单刀多掷的开关和小灯泡进行实现的,同时借助人工形式转换开关使得不同的信号灯具体转换得以实现。但实际当中的红绿灯并非由人工控制,其可进行自动转换,同时转换时间也能按照不同情况加以设置。所以,物理教师此时可引导学生由过去的电路设计朝着智能化的电路设计进行转变。设计智能型的红绿灯必须利用单片机,借助编制程序能够对转换时间加以设置,而借助数码管能够使得时间显示这一功能得以实现。
结论:综上可知,数字化有关技术可以引发教学模式、手段以及内容方面的变革。而物理是对科技人才加以培养的一个基础学科,课本内容和实验手段同样需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如今,在实验教学当中对信息技术加以渗透,对电学内容加以更新,对单片机以及传感器这些实验工具加以恰当引入,能对初中生的信息素养以及数字化这一思维加以培养,这对我国信息技术方面人才储备拥有极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