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占华
摘要: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社会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学会如何收集信息,还要学会如何分析信息和整合信息,并且不断的创新创造,以迎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和变化。本文就“初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进行论述。
关键词:初中物理;创新能力;教学策略
新时期,对于学校如何培养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一定的知识量,还要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以应变灵活多变的试题,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特别是对于初中物理来说,学习的难度越来越大,试题越来越生活化,学生的物理知识学习,不能只停留在理论知识表面,而应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起来,为提高自身学习成绩提供助力。对此,初中物理教师在授课过程,需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1设置课堂问答环节。提高学生问题解决能力
在如今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信息量非常巨大,信息更新换代的速度非常快,我们已经迎来了一个全新发展的大数据时代,只有学会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分析和整合信息,才能够应变不断发展的社会经济。因此,教师应该及时更新自身教育理念,改进自身教学计划,转变教师课堂教学所扮演的角色,摒弃传统教学中教师一味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成为学生课堂学习的引导者和辅助者,从而不断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因此,教师可以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设置课堂问答环节的方式,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明确问题解决的方式和途径,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技巧,从而综合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牛顿第一定律》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设置课堂问答环节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层层深入的学习,加深学生的知识理解程度,从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比如,教师可以设置以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索,“同学们在跑步达到终点以后能否马上停下来?如果不能,同学们通常采用什么样的方式让自己停下来?这种达到终点以后还要继续向前跑一段距离的情况被称作什么?我们可以通过人为因素避免这种情况吗?”,教师可以通过类似问题的设置,引导学生进行牛顿第一定律学习的基础铺垫,帮助学生明确牛顿第一定律使用的情况和使用的范围,以提高学生物理知识学习的层次性。
2加强师生课堂互动,营造课堂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师生关系向来是影响学生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的关键因素之一,一个优秀的教师,不仅应该拥有丰富的知识和教学经验,能够帮助学生不断提高其学习成绩,还应该拥有高超的情商,能够和学生和谐相处,以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引导和吸引学生认真听讲,好好学习。新课程改革中也要求教师应该和学生和谐共处,加强师生课堂互动交流,从而真正将学生作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公,不断提高自身独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有必要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教学手段,加强师生课堂互动交流,以便于教师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学习情况,针对性的改進自身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目的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压强》的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实验的方式,吸引学生的课堂学习注意力,然后邀请学生上讲台来感受液体压强和大气压强,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加强师生课堂互动交流,从而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压强的感知和理解,与班级同学进行分享,从而营造课堂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
3理实一体化教学,引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
物理毕竟是一门理科学科,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基础和操作实践能力,同时需要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提高自身逻辑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为学生今后的物理知识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时候,应该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形成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帮助学生在明确课内理论知识和相关实践操作要求的基础之上,将物理知识的学习拓展到日常生活中去,利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拓展能力。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浮力》的相关内容时,可以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寻找不同的物体和溶液进行试验,观察不同物体在同一溶液中的漂浮情况,以及统一物体在不同溶液中的漂浮情况,利用自己所学的物理知识进行分析,以提高自身知识延伸拓展能力。
总结:物理作为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对学生理论知识基础,逻辑思维和操作能力的要求都比较高,学生不仅应该在课堂学习过程中认真学习,更加应该在生活实际中加以思考和实践,有效的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结合起来,从而不断发现物理知识学习的魅力,进而激发自身深入探索的兴趣和积极性。教师应该基于这一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作出针对性的整改,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和教师课堂教学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