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江丽
摘要:结合当前小学数学的教学现状以及教育改革的全新要求,广大教师应积极调整课堂教学方式和手段,解决教学意识不足,手段单一等一系列的教学问题。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综合实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善整体教学氛围。能够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积极性,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综合能力,培养其学科核心素养。本文将主要阐述综合实践对于小学数学教育的重要价值,进而提出基于小学数学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对策。
關键词:综合实践;小学数学;价值;具体对策
前言:小学数学作为我国教育的基础学科之一。数学教育的教学目标并非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而是培养学生运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突显数学学科的实用性和综合性。故此,小学数学教师应将综合实践运用至课堂教学之中。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教师教学任务和教学难度,但其发挥的教育价值和重要作用对学生的综合发展具有诸多良处。本文将浅析综合实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提出笔者的一些想法和建议。
1综合实践对于小学数学教育的教育价值
1.1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小学生数学综合能力必须通过自身实践才能得以提升,无论是学生思维能力、数学计算能力、分析能力都离不开学生的自身实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应注重数学知识的传授,更应当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学生后续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1.2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课堂用引用综合实践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生对陌生的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天性好玩好动。接触新鲜且能够动手参与的教学活动时,往往会表露出高昂的参与热情和学习兴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自身动手能力。
2基于小学数学课堂开展综合实践的具体对策
2.1开展生活化实践活动。小学生的认知范围较为狭窄,平时接触的事物和内容绝大部分都与日常生活息息行馆。且小学生的理解能力较差,思考问题时经常使用形象思维。对于稍显抽象化的知识内容则难以理解。故此,教师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应开展生活化的实践活动。借助学生对于生活事物的熟悉,建立抽象数学知识与小学生之间沟通的桥梁。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知识的理解难度,同时丰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形式。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乘法》这一内容时,教师即可学生们准备橡皮泥这一教学道具。教师带领学生先将橡皮泥压扁,在用圆形模具将橡皮泥做成圆形。随后为学生出题,假设明明一家购买了一份披萨作为晚饭,明明和明明的爸爸妈妈同进晚餐。每个人吃了整个披萨的,请问明明一家吃了整块披萨的多少?学生刚刚接触分数乘法的知识内容,这一步部分的知识内容需要学生具有些许的抽象思维才能良好的消化知识。教师通过橡皮泥模拟披萨,将抽象的例题内容形象化。且让学生通过自主动手实践了解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和规律,对知识的记忆则会更加深刻、清晰。
2.2开展引导性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主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动手实践环节和动脑思考问题。通过一定的引导性活动不仅能够启发学生的数学思维,锻炼学生的时间能力。同时培育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形成。例如在学习《时、分、秒》这一内容时,为强化学生对于时、分、秒的认知和理解,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制作时间标签卡的数学综合实践课。教师在教学之前引导学生积极搜集生活素材。素材并不限制具体内容,只要能够体现时、分、秒的内容即可。同时为学生准备制作标签卡所需的硬质卡纸,水彩笔以及标签装饰物等。在实践活动课中,鼓励学生踊跃发言,讲述自身搜寻的标签素材内容。随后教师传授学生如何制作时间标签的具体方法。组织学生先模仿教师的样式制作一张时间标签,随后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创作,发挥个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制作出别出心裁的个人作品。最后由师生共同评选出优秀作品,并贴在班级宣传板中进行展示。
2.3开展合作性实践活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必然不能缺少学生之间的相互协助,合作配合。不仅让小学生通过活动提升团队合作意识,同时强化自身思维,锻炼自身综合能力,提高一定的责任意识。例如在教学《平均数》这一内容时,教师即可将学生进行小组分组。让学生统计小组内成员的平均身高和班级同学的平均身高。若每个小组都单独统计一边所有学生的身高则会浪费大量的教学时间。此时则需要各小组之间的相互配合,统计小组内的身高数据,随后进行数据交换。从而大幅度缩减了统计时间,变相增加了更多的活动时间。学生也会体会到合作的乐于,意识到每个小组每个个人都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且快速得出计算结果,掌握知识内容。
结论:总而言之,基于小学数学教学开展综合实践是可行的,是十分必要的。应用综合实践不仅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提高学习兴趣。同时有效改善课堂教学氛围,调整教学方式和手段。最终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提高学科教学效率,促进小学数学学科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