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敏
摘要:小學语文是语文教学的基础,也是其它学科学习的重要辅助手段,对于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有着巨大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进而增强教学效果,提高他们的语文成绩,提升他们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习兴趣;应用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前提,也是他们的原始动力。只有让他们对于语文学习有了兴趣,他们才会主动去思考和探究这些知识,学习和了解相关的内容。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兴趣,让他们感觉到语文的魅力和趣味,提升他们对于语文学习的认识,为他们热爱语文,学习语文打下坚实的基础。
1用榜样的号召力量。培养学生兴趣
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在国际上的位置越来越重要,中国文化也开始走向世界,被世界人民喜爱和接受。作为本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着,我们也先后举办了弘扬古诗词文化的《中国古诗词大会》,和弘扬汉字文化的《中国读写大会》,以及最近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朗读者》,这些文化节目一经播出,就受到了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引起了一片掌声,同时也涌现出一批古典文化的传承者和发扬者。他们优雅的谈吐,深厚的学识,受到了广大人民的喜爱。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也不妨利用这些优质榜样的力量,培养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语文学习中来。
2利用角色扮演方法。培养学生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角色扮演法是最受学生喜欢的,也是最有成效的一种学习方法。它主张教师根据课本内容为学生安排角色,接着通过这些角色的动作和语言,对课本展现的内容进行“原景再现”,让学生在这样的情景下,通过自身的参与和观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便于他们记忆。这种方法具有很强的趣味性,所以很受学生的欢迎,也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教授三年级《西门豹》的时候,我在上课之初,先带领着学生通读了一遍课文,接着和学生们一块讨论出这篇文章一共有几个场景,以及都出现了几个人物。之后,就让学生们自行推荐出几个人物的扮演者。学生们听到的这里,纷纷举起手来,示意自己可以出演,由于想参演的人数太多,最后通过投票,学生们才选举出了几个人物的扮演者。在他们扮演之前,我将大家集中在一起,让他们对各自扮演的人物进行一个总结,弄明白这个人物的时代、地位以及心态等等。我还利用一些视频资料为大家讲解了战国时期魏国的一些风土人情和行为习惯,力求让大家都够对这些人物有一个清晰明确的了解,进而可以完美再现那段故事。随着时间的流逝,学生们很快做好了准备,开始表演起来,学生们表演的很不错,各个人物的演绎也很到位,我对大家的表演进行了肯定,指出了不完善的地方,接着便开始了后续的教学。这样的方式,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效果,开阔了他们的视野,锻炼了他们的思维能力,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
3利用讲故事的方式。培养学生兴趣
故事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娱乐方式,也是最符合他们年龄特点的一种方式。因此,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不妨使用讲故事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引起他们的兴趣,让他们主动的加入到语文学习活动中来。因此,教师可以直接将一些教材中的文章当做故事讲给他们,也可以将一些和教材内容相关的文章讲给学生们,以激发他们的兴趣,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
例如在教授三年级下册《女娲补天》的时候,我在上课之初,直接抛出了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女娲补天的故事么?”有的学生说知道,有的说不知道。“那你们想知道么?”我接着引导他们。在得到学生们一致的回答后,我开始为大家讲述女娲补天的故事。故事很快讲完,但是学生意犹未尽,希望可以再讲一个故事,听到这样的要求,于是我又为大家讲了一个女娲造人的故事。这次讲完之后,我开始了女娲补天的后续教学。
4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兴趣
以电脑和多媒体为主的信息化教学方式是一种比较先进的教学方式,它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清晰的图片,而且还可以利用音频、视频,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在情境里完成学习任务,获得知识。
例如在教授三年级下册《惊弓之鸟》的时候,我在上课之初,直接打开多媒体开始为大家播放我提前做好的视频ppt,只见视频上两个人正对着天上指指点点的,之后其中一个人忽然朝着天空中拉了一下空弦,于是一只大雁掉了下来……大家看着这样的场景很疑惑,不知道为什么大雁会掉下来。看到这样的情况,我开始为大家讲解惊弓之鸟的故事。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教师一定要建立以学生为主的新型的教学模式,用各种手段培养他们对于语文学习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学习语文的知识,提升他们学科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