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云 吴庆国
摘要: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课堂教学是否有效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的提升和读写结合的应用都会有重大的影响,所以教师必须要根据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方法并用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提升阅读教学的效果。以题炼纲,用解析题目的方式来设计教学过程选择高效的学习方法,从而达到倍速学习“多快好省”的效果。
关键词:题目:有效:阅读教学:读写结合
目前,从语文课程的学习方式来看,阅读教学仍然是最主要的教学方面,也是学生最主要的语文学习方法,而它呈现的方式往往是教师的讲授法、分析法或是批注法,仍然以范例课文为主。
阅读教学往往是教师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但效果仍然不十分明显,考试中失分比例极高,有的时候学生们听得开心教师讲得精彩但是成绩却举步不前,收获微渺。归结其因,一方面在于学生不能够活学活用,思维固结。不能有效筛选分类信息,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出现衔接断层;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内容选择和设计的过程中出现了学习内容泛化或是不精准等失误,不切实际,华而不实。那么,想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就要找准切入点,有重点的教和引,有目的地训练和养成,进而有效地设计教学的过程保证完成教学双方教与学的任务,得到满意的效果。以题炼纲,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设计教学内容,集中准确,也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题目对整个文章来说都是重要的组成的部分,是文章的眼睛和窗口,对于学习者來说,把握住文章的题目对于提高学习的效率有着重要的促进的作用。题目在文章中通常有交代背景、点明行文线索、奠定感情基调、揭示文章主旨、设置悬念、吸引读者阅读兴趣等作用,抓住了文章的题目其实就是抓住了文章的骨架,提炼了文章的气息,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绝大多数的中学语文课文来说,都可以采用“以题炼纲”的方法来践行教与学的融合。
1.根据题目确立以核心事件为主的方法,比如《女娲造人》、《窃读记》、《小公务员之死》《纪念白求恩》、《散步》、《邹忌讽齐王纳谏》等。从核心事件人手,以记叙的手段来表述事件,自然形成以时间顺序或是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的叙事线索,以线索为主线进行提纲训练,可以有效提炼文章主题思想,事半功倍。以《小公务员之死》为例,核心事件是“死”,那么就探究事件的过程,分析因何而死,他的死揭示了什么,主脉清晰,就能促进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提高。
2.根据题目确立以核心人事物为主的方法,如《春》、《济南的冬天》、《三峡》、《我的叔叔于勒》、《皇帝的新装》、《雨的四季》等。像这类文章的学习,我们要把握核心人事物的特点以其做主干,以题目所蕴藏的特征信息做枝叶来分析,从而实现学习的突破。《春》就以春为主干,以春的景象为枝叶,写了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雨的四季》,以雨为主干,以四季为枝叶分别描写了春夏秋冬的雨的特点;《三峡》以三峡为主干,以峡为枝叶,写出了三峡山高岭连峡长的特点……这样学习,脉络清晰,简洁方便。
3.根据题目确立以情感线索为主线的方法,如《秋天的怀念》、《爱莲说》等。这类文章,题目中就蕴含了情感的内涵,是很容易帮助我们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的,如文题中的《秋天的怀念》,“秋天”是点明时节,“怀念”暗含感伤之意,题目既点明了文章的写作内容,也隐隐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回忆氛围。以此为纲,学习起来一气呵成。
4.根据题目确立以体裁及题材特点为主攻方向的方法,如《陋室铭》、《小石潭记》、《傅雷家书》、《寒花葬志》。语文课程中范文的体裁是多样的,每一种体裁都有自己的明显的文体特征和写作的特点,从规律出发,在对文体特征性特点的方式指导下进行学习,那么很容易就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实现高效的学习。
5.根据题目确立以关键字为题眼的方法,如《黄河颂》、《观沧海》、《望岳》等。这类文章,破题显而易见,“颂”、“望”、“观”统摄全篇,是文章的视角和核心事件,是文章的“王”,而文章主题思想这个“贼”就蕴藏期间,“擒贼先擒王”是不二的法宝。
6.根据题目确立以时间、空间的转移为主线的方法,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从一到,全文的脉络清晰,一目了然,学习的内容自然分为两个部分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又和谐统一。
当然在实际教学中,这只是一种较为简单的学习方法,不可以偏概全,同时也不仅仅是这样几种“破题”的方法来设计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找到自主学习的方法,而且对于一部分的课文来说这些方法的使用也会有交叉和融合,具体的使用情况还是因人而异的,选择的策略以自己可以熟练使用为主。学生在掌握了规律和方法的同时每次做一点点小的细化和推进,做好知识的积累和手法的融入,再反向去影响个人的写作,以“读”得到的经验来促进“写”的提升也未尝不是一次完美的飞跃。
总之,阅读是培养语感、审美感知力、收集信息和认知世界的重要途径,“以题炼纲”的方法提高学生的思维活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而且对于教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也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从而实现师与生教与学上的高效推进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