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群众合唱活动开展的探索与实践

2017-10-20 23:44赵洁
黄河之声 2017年22期

赵洁

摘 要:目前,在我国经济水平日益上升的背景下,全民对于精神层面的追求处于一个上升的阶段。在提倡丰富与提高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大环境下,开展合唱活动无疑是推动社区文化发展的较佳途径。在社区开展合唱活动可以提升居民的团体合作意识从而加强社区居民之间的文化思想交流进而提升居民整体的思想文化素质。在上述背景下探索开展社区群众合唱活动的途径和意义,以及怎样有效的利用和结合高校资源去开展社区群众合唱活动。

关键词:社区群众合唱;社区文化发展;社区合唱团体组建

合唱艺术相比较于其它艺术表演门类来说是一门比较贴近大众生活的艺术,它的形成有着相当悠久的历史。它最初是来源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举例来说,中国的劳动号子也是合唱的一种方式,其中的一领众和式的形式就可以算作是合唱,少数民族在欢庆节日时的齐唱或多声部众人合唱都是合唱的不同表现方式。由此可见,在中国,民间很早就有合唱这种艺术的雏形出现,可是从来没有真正的被提升到艺术的高度。也从来没有成形的艺术作品出现。

国外的合唱最初起源于西方的宗教音乐,起初人们在教堂里用歌声表达对上帝的敬仰。这种形式历经了几百年甚至是上千年的发展阶段,大众对于合唱这种艺术表现形式并不陌生,在教堂的礼拜仪式上,在圣诞节与婚礼的欢庆仪式上,都有合唱这种艺术形式的频繁出现。由此可见,合唱这门艺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的最为紧密。

一、中国当前合唱事业发展的现状

在中国,合唱这种艺术形式传入中国虽然比较晚,最初仅仅是以学堂乐歌的简单形式进入到民众视野的,但是,由于历史原因,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的抗日战争年代中,在鼓舞民众的斗志方面,合唱发挥了极大的作用。由此,合唱几乎成了家喻户晓的一种艺术形式。在当时的情况下,齐唱在合唱的表现形式中占了很大比例,任何人都能跟着曲调一起演唱。即使是没有经过专门音乐训练的普通民众也能很快融入到齐唱这种艺术形式。正是由于这些历史原因,也使得大众对合唱的认识很大程度上停留在“群众歌咏”的认知水平上。很多人谈起合唱还是停留在大齐唱的概念上,认为合唱就是大齐唱,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普通大众参与度比较高,我国全民音乐素养的水平又有限,使得合唱这种艺术形式在我国的发展并不像其在西方國家那样有着很高的艺术水准。很多艺术性较强的合唱曲目比如多声部的合唱作品都是专业合唱团体才能把握与演绎的。

当前,我国由于时代发展而催生出来的合唱团体很多,几乎每个市或县的文化馆都有业余合唱团,合唱团在学校、企业、等地方已经比较普及。但是还有一个领域成为被合唱团体遗忘的角落,那就是社区。笔者试图通过在社区这个领域建立合唱团体来研究合唱活动对社区文化的辐射影响。

二、合唱的社会功能及开展合唱活动的益处

合唱活动的展开具有很强的社会教育功能,具体有以下几条:

(一)合唱可以在群众中普及高雅艺术及审美意识

合唱作品的完成是需要参加合唱团的每一位参与者互相协作来完成的,而这些参与者需要一位指挥来对作品进行统一的加工与处理。在这一过程中,指挥通过对每一位参与者进行一些艺术上的要求最终达到完美的演绎一首艺术作品的目的。而正是在指挥的指导过程中,每一位合唱团员被动的接受了一些艺术知识的普及,从而使参与者的自身艺术修养随之越来越高。与其相关的艺术审美也随着排练曲目的大量积累而变强。

合唱的人数参与者众多,一个小规模的合唱队也要有二十个人才能较为完整的完成一首合唱作品。一个完整的四声部配置的合唱团要有四十个人才算做正规而稍有规模。如果是大型的合唱作品比如《黄河大合唱》这样的大型交响合唱则需要上百人参与。正是由于参与者众多,把高雅艺术普及到大众这样的目的才能够通过合唱作品的排练过程来实现。

(二)合唱的传播手段与方式迅速便捷,便于精神文明的快速传播与扩散

由于合唱不受场地、人数、器材等因素的制约,因而其展开方式与手段较为便捷,比较适合社区内展开活动,便于社区的工作人员安排与操作,合唱活动不需要社区工作人员的前期准备,避免了社区工作人员的人力消耗,节省了社区开展工作所需要的人力财力。由于其活动不受地点的制约而变得非常灵活,合唱活动可以在社区范围内的任何一个小区或者社区活动中心开展,很小的场地即可完成多人的排练活动,这种不受场地制约的便捷的集体活动方式不仅灵活方便而且还可以随意添加爱好者,因而可以大幅度提高社区内居民的受众面积。

(三)合唱有利于培养群众的健康个性心理及团结集体行为

合唱可以提升团体合作意识、增进文化思想交流,合唱是通过合唱团的每位参与者共同完成的一种集体协作活动,合唱团的团员最主要的理念就是“合唱团里没有我,只有我们”。一首作品的完成是需要合唱团员统一认识与协作才能达到对艺术作品的完美演绎。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团员的团体合作意识会不断的加强,要想达到对艺术的统一理解,在排练之余合唱团员会相互交流艺术见解,在交流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会产生思想的碰撞与共鸣,而这种对艺术认知上的共识和情感上的共鸣会不知不觉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一旦这种纽带形成就会衍生其他的感情共识,甚至在曲目的积累过程中激发居民的再学习的欲望,从而提升文化修养与艺术素养。

由此可见,在社区开展合唱活动可以提升居民的团体合作意识从而加强社区居民之间的文化思想交流进而提升居民整体的思想文化素质。

(四)合唱可以提高群众人文素质,促进先进文化建设

艺术表演要求表演者要在情绪上完全投入才能打动台下的欣赏者,由于艺术作品的风格不一,合唱团员在演唱合唱作品时会伴随作品的转换拥有不同的情感体验,在这种追求美的过程中,合唱的参与者会得到身心的愉悦。这种愉悦可以说是精神上的寄托,审美的品味上升,精神文化的需求相对来说就会有相应的提升。

这种提升使得参与者在参与活动的同时既愉悦了精神又使自己的艺术修养得到了提高。

(五)群众参与合唱可以净化心灵、弘扬民族精神

优秀的合唱作品如同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直击心灵,深入人心。比如广为传唱和大众熟知的《黄河大合唱》就是一部集思想性与艺术性为一体的作品,在抗日战争时期成为了鼓舞大众斗志的的有力武器。岳飞的《满江红》也被作曲家谱曲成了合唱作品,这部作品可以使演唱的团员充分的体会到岳飞的爱国情怀,从而唤起自己内心的民族情怀。还有一些优秀的少数民族的曲调被作曲家拿来改编成合唱作品,如《牧歌》《鸿雁》,这些作品给歌者传达的就是少数民族对于生活的热爱,从而唤起歌者内心对于本民族的热爱。还有《嘎达梅林》,是歌颂了反抗封建势力的民族英雄的事迹。改革开放后的合唱作品更与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比如《雨后彩虹》、《青春舞曲》都传达了对生活的赞美和热爱,这些作品或多或少都会在歌唱者的心田埋下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种子,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优秀的作品数不胜数,这些优秀的作品使歌者在演唱的过程中油然而生的那种民族情结和自豪感是其它社区文化活动替代不了的。

(六)合唱活动的开展可以促进城市特色文化建设

一个城市的文化积淀,反映在方方面面。市民的整体音乐修养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这也相应的对应着一座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市民的合唱水平的提高会带动市民整体对于艺术的审美品位的提高,甚至是文学修养水平的提高。从一些合唱作品来看,有些合唱作品的歌词就是古诗词或文学家的诗句,比如合唱作品《如梦令》的歌词就是诗人李清照的词,《大江东去》的歌词也是选自著名诗人苏轼的词,这些文学宝库里的瑰宝以合唱这种让人乐于接受的艺术方式呈现在大众面前,无疑是提高市民整体文化素养的捷径。

再举城市的例子来说,青岛是我国东部沿海比较发达的城市,与其经济水平相对应的是其市民的音乐文化修养普遍偏高,从青岛走出的音乐家就有很多,其中吕思清就是家喻户晓的小提琴演奏家。青岛市中心还建有个市民音乐广场,并且承办了很多国际音乐赛事。之所以出现那么多的音乐人才,与政府的一些活动推广是分不开的。不可否认,市民的兴趣偏好在一定程度上是受政府的政策与活动影响的。

(七)合唱可以促进参与者的身心健康

哥德堡大学的研究人员在专业刊物《神经科学的前沿》上撰文指出,合唱对身体有着积极地影响,合唱有着同瑜伽一样的镇静效果。可见,参加合唱的过程就是身心的一次愉悦的旅行,在歌唱的同时能够暂时忘记烦恼,对身体的好处不言而喻。

三、社区文化发展的现状及在社区普及开展合唱活动的益处

随着改革的深入和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提高。近年来,社区文化服务体系的日益完善和提高就是一个全社会对于精神文明的更高层次需求的最佳佐证。

(一)社区文化发展的现状

1.社区活动单一,没有吸引力。目前在社区最常见的是提供群众打牌下棋的场地,即使有些活动也是打牌比赛,下棋比赛。这类活动吸引的毕竟是少数居民。一言以蔽之就是活动的受众面狭窄。

2.社区文化活动宣传不到位,这与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的从业人员相关。社区活动不能及时的通知到社区居民,信息傳达不畅通,也是制约社区文化活动开展的因素。

3.社区文化活动辐射力量欠缺。社区文化活动受众面窄,导致居民参与者不多,从而直接影响其辐射力。

4.活动经费不足,导致真正高质量的社区活动不多。笔者经常看到社区内有组织居民某一天去社区内某个场地集中进行亲子活动的通知,这种活动就是把一群年龄段相仿的幼儿集中在一起随便玩玩,没有真正有意义的主题,确实很难吸引居民再次参加类似活动。

综上所述,社区文化的开展目前存在着很多困难与不足,存在着活动单一,或活动受众群体较小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等等多方面的不足。笔者试图通过把合唱活动引入到社区文化活动中,从而探索社区文化体系建设的新方法,从而使社区文化建设取得长足的进步。

(二)在社区普及开展合唱活动对社区文化发展的益处

社区文化的发展与提高对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是有着积极和不可忽视的作用的。社区是整个社会的小缩影,小的面稳定了,就会相应的带动大环境的安定与稳定。

1.合唱活动的开展可以促进社区内居民间的相互交流,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满足不同社会群体的文化精神需求。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可以提升社区居民的科学文化修养和其他方面的整体修养,从而让社区的文化氛围更加和谐。另外,通过合唱活动的开展可以提升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及协作精神、增强友邻之间的凝聚力。

社区居民在参与合唱的过程中可以结交到很多新朋友,与合唱队员一起感受很多乐趣,让互不相识的社区邻居因为对音乐的热爱而联系在一起。

2.合唱活动的普及可以强化社会教育的功能。笔者在论述合唱的功能时提到很多合唱作品的歌词本身就是优秀的文学作品,歌者在感受合唱的熏陶的同时会相应的提高文化的修养,合唱的过程中要求参与者要充分的自律,比如控制气息、控制音量、控制咬字吐字等,一些合唱作品也在传达着教人向善向上的信息,所有的这些都会相应的提高歌者的自律性和整体修养。

四、社区合唱活动展开的成功个例分析

(一)上海碧云国际社区合唱团

上海碧云国际社区的社区性合唱团就是社区合唱团体建立的成功典范。也是高校资源服务社会的成功典范。该合唱团的成员都是上海碧云国际社区的居民,大都是全职妈妈,由于共同的音乐爱好走到了一起。该社区的合唱团的指导教师是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教师,该团不仅在社区内开展活动,更是与成熟的音乐团体共同演绎很多经典曲目。2016年,该团协同上海之声国际合唱团在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厅共同上演全英文音乐剧《秘密花园》,可见,这个合唱团在高校教师的带领下,成员构成虽然是“业余级别”,但是艺术水准却可以达到“专业级别”。

建设文化强市,需要有市民的参与,这种参与不仅仅是让市民走进音乐厅去聆听音乐,更需要市民自己成为音乐厅的主角。这种社区居民自己登上音乐厅的舞台的活动对于民众的熏陶比聆听多次音乐会都有效果。

合唱团员职业构成情况分析表:

从上表结构可以看出,大城市的社区合唱团为社会上不同职业的人员的凝聚与联系搭建了很好的桥梁。

(二)安徽省芜湖市镜湖区华乐合唱团

安徽省芜湖市的华乐合唱团也是依托社区组建的一支合唱团队。该团组建已有近十年的历史,在近十年的发展过程中,团员的年龄构建由当初的60岁以上,发展到现在的30—70岁的构成。该团多次参与国家级的合唱赛事,均获得不错的成绩。不仅如此,蕪湖市的公益活动也少不了“华乐”合唱团的身影。在一些特殊的节日里,比如“七一”建军节的慰问演出、“八一”建党节的公益演出等等,华乐合唱团都会参与其中。该团的指挥分有常任和不定期的指导两种。常任指挥负责团员日常基本的合唱水平训练,同时不定期聘请高校的合唱指挥专业教师给合唱团以提高和集训。目前该团的不定期的指挥也是安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合唱指挥专业教师。

一个最初的社区级别的合唱团,能成为今天这支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一份力量的成熟团队,跟其组织构建和活动架构开展分不开的。该团的团长就热心公益事业,由于公益事业的展开和参与使得团员的积极性得以提高,社会影响力进而提升,随着社会影响力的提升进而吸引更多的成员加入进来。

合唱团员职业与年龄构成情况分析表:

从上表结构可以看出,中小城市的社区合唱团为退休和社会上的闲散人员的凝聚与组织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五、社区群众合唱活动开展方法与举措

(一)以点带面,逐渐辐射。在一些硬件条件比较成熟的小区内先开展小范围的合唱团体的组建与训练,等到条件与时机相对成熟再由点及面的慢慢辐射到整个社区。

(二)不拘一格的利用社区的活动场地,在不同的场地进行合唱训练,一方面可以提高团员的参与兴趣,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公开的教学吸引更多的社区居民参与其中,从而扩大影响面。

(三)定期在社区举办小型的演唱会,熏陶社区居民的审美情趣,引导居民的审美品味,让居民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获得精神上的洗礼,同时又能扩大合唱团影响力,吸引新的居民参加。

(四)利用有意义的活动的举办,提升合唱团员主动参与意识。让合唱团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积极带动合唱团员的参与积极性。据笔者了解,像芜湖市镜湖区的华乐合唱团就在积极的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中增加了团员之间的凝聚力,他们积极参与芜湖市的每年一次的双拥活动、“七一”建军活动、“五一”国际劳动节庆祝活动等等,使得更多的居民因为活动的公益性质参与进来,由于社会影响力的扩大,该团已经发展成为芜湖市具有品牌形象的一支合唱团,在该团的带动下,已经发展了三个分团,参与人的年龄层次也从最初的50岁-60岁之间,扩大到了30岁-70岁。

(五)利用高校资源,让专业学习音乐的学生去教授专业的合唱知识,这不仅能够提高社区合唱团队的专业水准和团员的艺术修养,能够把一些更有艺术价值的优秀作品推向大众,让大众有更多的机会接触优秀作品。而且给高校的学生提供了实践的平台,让学生在实际的排练中获取更多的知识。由此可见,让高校的学生和老师参与到社区合唱团的建设活动是一件双赢的好事。

[参考文献]

[1] 狄其安.怎样写合唱曲[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11.

[2] 孙从音.合唱艺术手册[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9.

[3] 吴丽.社区合唱艺术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前景展望[J].音乐创作, 2013,09.

[4] 刘咏梅.社区老年教育从合唱教育教学起步[J].北方音乐,2015,21: 32-33.

[5] 俞可平.治理和善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基金项目: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项目《社区合唱团体培训体系建立与研究》研究成果(2012SQRW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