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丹丹
摘 要:山西马寨旱船是一种集歌、舞、乐、戏曲于一体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其内容丰富,形式独特,取材于民间发展于民间,具有浓厚的地方文化特色和乡土气息,可谓旱船文化艺术中的瑰宝。本文主要介绍了马寨旱船的由来、特点、表演形式以及音乐伴奏,展示了山西马寨旱船在民间艺术文化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山西马寨旱船作为是马寨村至今保存较为完整的民间艺术之一,对它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尤为重要。
关键词:马寨旱船;民间艺术;保护
提及旱船,人们不约而同的会想到扮演艄公和船姑娘的角色一前一后,配合默契的做着摇橹、撑船、推船等动作,时而表现海上风平浪静的状态,时而表现遭遇风浪时与恶劣的自然环境抗争的英勇精神。马寨旱船作为晋东南地区的民间舞蹈,与其他地区的旱船相区别。它因双人、四人分合两用船而闻名,加之有着严格的跑船技术和参与者之间的默契配合,跑起来如同船在水中游,栩栩如生。传衍至今,深受当地群众的追捧和喜爱。
一、马寨旱船的由来
旱船起始年代久远,历史源远流长,在唐朝盛行一时。宋诗人范成大在《上元纪吴中节物俳谐体三十二韵》中写道:“旱船遥似泛,水儡近如生。”说明了唐代已有山车旱船。宋代宫廷中出现了采莲队,人们乘彩船、手执莲花而舞。由此,旱船也在民间盛行开来。旱船艺术发展至今,广泛流传于山西、河南、河北、陕西等地。以山西地区的马寨旱船尤为典型,它作为民间艺术的一个分支,反映了当地的人文背景和风俗习惯,是村内农民自娱自乐的一种独特的民间文艺活动。
山西省端氏镇系历史古镇,隋唐曾设立郡治,历代为沁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之中心。镇内物产资源丰富,历史文化悠久,各种民间文艺活动不断涌现。马寨村属端氏镇辖村,该村位于沁河北岸的山上,东邻林村河,西至柏树岭,面积十五平方公里,距端氏政府十公里,离沁水县城三十五公里,村子坐北向南,村前有名山,村后有靠山,称为风水宝地,人杰地灵。据村内《修缮碑记》记载:“马寨大庙始建于明嘉靖年间,距今已有四百八十多年历史。”可见,马寨村建村年代久远村。村内自然资源丰富,文娱活动日渐充盈,从古至今涌现出很多民间文艺活动,至今为止保存较为完整的要数马寨旱船了。
马寨旱船集歌、舞、乐、戏曲于一体,极具审美价值、艺术价值每年正月十五参与表演,是一种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过去大多数村民在表演前都到大庙里烧香跪拜,祈求神灵保佑风调雨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这项活动已经省去,跑旱船的功能主要变为了娱人。
马寨旱船产生于民国初年,由早期的跑竹马发展变化而来。据说那时的跑马可红火了。把跑马的人扮成历史故事人物,组成一个历史故事,既看跑马的技艺,又看了历史故事,再加上锣鼓,唢呐的伴奏,紧密协调,更令观众喜闻乐见。到了解放初,马寨的跑马就渐渐衰退下来,有三、四十年不再跑马。解放后,兴起了跑旱船。张五有社首提议年年拜神,跑马不好,咱们住在高山上,十年九旱,主要是缺水。咱改跑旱船吧,船是在水中行的,咱跑船神灵就把水给送来了,这样就开始了跑旱船。马寨人勤劳果敢,动手能力极强,说干就干,当即人们就用木料、布条及各种彩绸扎成像船一样的形状,用扮成各种故事人物,驾着船在地上跑,故名跑旱船,当地人俗称跑船。
二、马寨旱船的特点
彩车开道,鞭炮不断,鼓乐齐鸣,村内的孩子(一般是10-18岁)手中举着写有“端氏镇马寨村”字样的路牌紧随其后,待到旱船表演时就退居道路两侧,接着是着装统一的伴奏队伍,敲打着节奏热烈欢快的路牌音乐入场,最后是规模宏大的旱船队伍。马寨旱船每年除在村内表演外,还会到镇子上和县城里参与文艺汇演,所到之处都会获得观众的喝彩与好评。这样普通的文艺活动在县城内很多乡镇都有,之所以马寨旱船最为出名,是因为它具有如下特点:
(一)双人、四人分合两用
马寨旱船有一人的、两人的和四人的之分,跑场时又会有双人、四人分合两用船,这是马寨旱船区别于其他地方旱船的显著特点。民国之初创办了跑船,先是跑单人船,由七至九船组成一个船队,跑起来很有意思。于是又创制了四人船,四个人驾一只船,七只船就得二十八个人来跑。跑的人多了,所扮演的故事便越来越丰富,跑起来规模大、威武又气派。后来,因四人船太大,行动起来很不方便,于民国三十年,又由常思廷(当时任老社社首)、秦永贵、李思贤、张培才等人创制出双人、四人分合两用船,单着可两人跑,合起来也可以四人跑。一个船队需扎十支双人船,合起来就是五支四人船。这样既解决了船框大搬运困难的问题,也使得旱船跑起来灵活壮观,形成了马寨独特的跑船模式。再加上跑船人的艺术技巧和扮演着各样的戏剧故事,就更加显得锦上添花、绚丽多彩。
(二)四个必须和五个不准
馬寨旱船除具有双人、四人分合两用船的特点外,跑船人严格的艺术技巧和丰富的戏剧故事也为马寨旱船锦上添花。马寨旱船后于跑马而胜于跑马,早期的跑竹马已形成一定的规模,受到马寨村民的推崇和喜爱,跑马技巧也有了严格的要求,马寨村人活学活用,发现这些技巧中也有很大一部分适用于跑旱船,于是,特将表演马寨旱船时的要求记录如下:
1.四个必须:
(1)必须腰干挺直,两胳膊平行曲起,肩部胯着绳子,双手紧抓船梆,与船结合为一体;
(2)必须两眼向前平视,不得东张西望;
(3)必须把小腿肚拧紧,跑起来两脚之间距离相差半步(即圆场步),踩着音乐的节奏跑,该慢则慢,该紧则紧;
(4)船与船之间必须保持一样的距离,必须整体动作一致。
2.五个不准:
不准掉队、不准跑错跑乱、不准相互碰撞、不准捎近偷懒、不准跨大步跑。
跑船的个人技巧,每个跑船人都得熟知跑船的整体队形,做到心中有数。跑船也有周到细密的规则,所跑的套路都有名堂,每个名堂都有具体的要求。如:九道弯、串花、蛇脱皮、勾勾针、尖尖鼓、四门安斗、一窝蜂等,都要跑得恰到好处。跑出了规,就当众丢脸,闹出笑话。
(三)参与者默契配合
马寨旱船于每年正月十五的元宵节表演,届时,各个村镇的表演队伍除在各自村镇表演外,还会聚集到镇子上、县城里,甚至市内进行表演,场面宏大、热闹非凡,这已成为这个地区世代相传的习惯和传统,很受老百姓们的欢迎和喜爱。
正月期间,是马寨村内人最齐的时候。这时候外出的村民们都赶回来过个团圆年,跟分别已久的亲人们愉快的相处一个假期,刚好赶上了跑旱船活动,开彩车的、举牌子的、“打家伙的”、跑旱船的、负责道具搬运的、负责服装的、负责清场的等等,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参与其中。船队中不全是年轻人,小至10岁的孩童,大至60岁的老人,老少咸宜,均可加入跑旱船的队伍。村民们大多是从小耳濡目染跑旱船的过程,对其套路了解颇多,各个环节该做什么,怎么做,村民们也是心中有数,所以帮起忙来有条不紊,使整个跑旱船的活动可以井然有序的进行。
三、马寨旱船的表演形式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改革开放政策的引领下,大多数的城市和农村经济水平迅猛发展,不少群众的物质生活也相应改善,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上了一个台阶。山西省沁水县的民间文艺汇演逐年如火如荼的举行,民间游艺活动也愈来愈丰富,大致有花鼓、秧歌、竹马、旱船、小车、龙灯、舞狮、武打表演等,其中跑旱船因气势磅礴、场面宏大而受到群众们的广泛认可。其中以马寨旱船最为突出,并于2004年被列入沁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政府和乡镇部门的广泛关注。
山西马寨旱船所表演的故事情节大多依据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发展而来,自产生起表演过的剧目有:《过江杀青》、《穆桂英破洪州》、《杨家将》《沙家浜》《洪湖赤卫队》《舞龙舟》等,现保留的旱船剧目有所减少,主要有《穆桂英破洪州》、《杨家将》等故事。因此,旱船表演讲究扮什么,穿什么,化什么脸。根据所扮演的人物塑造不同的人物形象,演绎传统历史故事,每个角色的服饰扮相严格按照角色需要配置,以突出人物的个性,充分展示所演绎的故事情节。
马寨旱船的跑场套路精巧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双进门、单雙船九道弯、单双船尖尖鼓、单插花、勾勾针、一窝蜂等。在跑的过程中,头船和尾船像一个标杆,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只要紧跟头船,留意尾船,跑船的步调就不会乱。
四、马寨旱船的音乐伴奏
八音会是沁水地区一种传统的民间文艺形式。使用乐器有锣、钹、唢呐、笙、笛、二胡、板胡、老鼓、梆、板等。曲谱很多,有老长皮、紧长皮、慢长皮、老开门、大八板、小八板、四十八梆、靠山红、走西口、节节高、扑天、万年花、十反等,吹、打、唱结合,结构紧密,愉快欢畅。解放前迎神赛会,八音会络绎不绝。农村红白喜事,多请八音会助兴。
马寨旱船所用音乐形式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路牌音乐”,该类音乐以锣鼓类乐器伴奏,用于旱船表演时整理队形、进场、过门和退场,音乐较为简单。第二部分就是八音会了,这部分的曲谱视每年表演的故事情节而定,常用的曲谱有《老开门》、《节节高》、《少林》等,表演时所需的乐器有大鼓、小鼓、大锣、小锣、大镲、小镲、小小镲、梆子、海笛、笙和各种拉琴。马寨旱船是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其演奏者都是本村村民,为了有更好的演奏效果,马寨村每年都会请县内著名乐师进行教学,一方面对以往的音乐进行指导,另一方面推陈出新,丰富马寨旱船的曲谱。毫无疑问,这将为马寨旱船的表演增色不少。
五、结语
马寨村从古至今流传出二鬼摔跤、上党梆子、跑竹马、跑旱船等民间文艺活动,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和传承方式单一、传承人老化等问题的出现,很多种艺术形式逐渐被淡化或者遗忘,甚至失传,马寨村至今仅有马寨旱船得以保存。因此,对它的保护刻不容缓。
想要山西马寨旱船这一优质民间艺术形式得到有效保护并更好地传承发展下去,首先要做的就是保护其原有的“生态环境”。立足马寨旱船土生土长的自然环境和民俗环境,分析其本身所蕴含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从而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吸引更多对此文化感兴趣的有识之士,以防传承断代现象的发生。
马寨旱船于2004年被列入沁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我们需要在政府部门的组织和引导下,更加关注马寨旱船自身的发展,例如通过创立马寨旱船民间表演团,修建马寨旱船演习所、使其与商业文化相结合等方法不断巩固加强马寨旱船的传承发展。
马寨旱船记录了山西马寨村不可磨灭的回忆,保存了这片土地上悠远的历史和文化,它的保护、传承和发展需要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参考文献]
[1] 常四贤,常林会.关于马寨过去风俗习惯概况汇编[M].内部资料.
[2] 常庆庆.文化视阈下的民间社火艺术-马寨“跑旱船”[J].歌海, 2014,06.
[3] 胡伟.刑天舞干戚-舞蹈与武术演艺形态阐释[J].舞蹈,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