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乐与中国古典舞的传统审美关联

2017-10-20 23:14罗莉
黄河之声 2017年22期
关键词:中国古典舞

罗莉

摘 要:音乐与舞蹈是具有紧密联系的,中国民乐在审美内涵上与中国古典舞有着共性与关联,它们在融合呈现时传达出众多统一的中国传统审美观,探析两者的关联能够更好的帮助舞者借助音乐的内涵表达舞蹈的意蕴。

关键词:中国民乐;中国古典舞;审美关联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在舞蹈艺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一个舞蹈的伴奏音乐,决定了该舞蹈的内涵、结构、风格、气质等等,因此舞蹈与音乐的结合本就是相濡以沫、共荣共生的。中国民乐作为中国古典舞的伴奏音乐,为舞蹈提供了能体现独特中国传统审美的意蕴,因为两者本身的根都深扎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沃土里,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滋养着它们的根本,这使民乐与古典舞有着众多传统文化审美的关联。

一、节奏与旋律特点凸显的传统美

李泽厚在《试谈中国的智慧》中说“中国哲学无论儒、墨、老、庄以及佛教禅宗都极端重视感性心理和自然生命”,深受哲学的影响,中国的传统美学也是一脉相承,它也深刻地影响着我国传统音乐的独特审美,作为音乐的重要因素,中国传统音乐在节奏和旋律上也因此呈现出独有的特点。

在节奏素材上民乐喜用丰富而错落的语汇,少用时值均等的、理性的平衡感。不同于西方古典音乐以规整、逻辑性和理性为美,而是多以切分音、附点音符、休止符弱起节奏等来营造感性之美。这与中国传统文学中的“顾盼生辉、欲说还休、犹抱琵琶半遮面”等表达的是同一种含蓄、摇曳的美,以参差的节奏“化实为虚,化虚为实,虚实相生”,让人回味无穷、流连忘返。

在音乐旋律上,与西方古典音乐注重和声层次与音乐的厚度不同,中国民乐非常强调音乐线条的描绘,因此音乐的旋律性非常强,它通常用不同的乐句勾勒出各种弧形的线条,流畅而圆润,在乐句上讲究“起、呈、转、合”,环环相扣又互为补充,统一和谐,非常符合中国周而复始、天人合一、社会大同的传统哲学观。

在这样的音乐映衬下,中国古典舞“圆润流转”的美学风格也是有异曲同工之妙。例如配合音乐节奏的“紧打慢做”、“慢打紧做”,就是古典舞从中国戏曲中学习的特有的节奏配合方式,它以节奏为范围却又不固守节奏,流畅自如又一气呵成。又如古典舞中的翻身技术,它在“拧、倾、圆、曲”的动作体态中,无论在单位时间内进行多少持续的翻转动作,都是以在流动的过程中回归原点为核心,崇尚“划圆”艺术,体现万物归宗、万象合一的境界,与民乐的节奏与旋律配合,沉淀着中国古典舞的圆融之美。

二、技法与音色呈现的动律美

在中国乐器的演奏中,不同的乐器因其构造、材质、音质的不同,会具有不同类型的音乐形象塑造功能,而同一类乐器由于音色和演奏方法的不同也會呈现出千姿百态的音乐指向,这为古典舞的舞者提供了多种姿态形象的塑造可能。

弹拨乐器的音色颗粒感强,善于细腻、俏皮的形象呈现,管弦乐器音色缠绵婉约,适用于音乐旋律部分的表现,绵柔流畅。而无论哪种类型的乐器,在增加了特殊的装饰音与滑音后,通过揉弦、按压等技法都能使余音莞尔、悠远绵长,恰到好处的表现出中国式含蓄、细腻的内在韵味。如管弦乐器二胡,在部分音头处加上装饰音,由装饰音再按滑到主音,会加强吟揉感,《二泉映月》里就有大量的这样的装饰音,辅助表达着作者的哀怨与叹息。

根据音色的不同特性,弹拨乐的颗粒音质会更容易营造细腻婀娜的形象,清丽可人,如出水芙蓉、娇嫩欲滴,通过古典舞的“手、眼、身、法、步”,借助“冲、靠”的技法配合弹拨乐的音质,传达“大珠小珠落玉盘”的传统动律之美。如弹拨乐演奏版的《爱莲说》的舞蹈音乐,第一个音乐主题用弹拨乐器琵琶的音色来演奏,慢奏时一颗颗弹挑的音晶莹剔透,如荷叶上的一粒粒露珠,配合舞蹈演员带着吐纳的抬手与压腕,显得格外的柔美。弦乐缠绵,管乐潇洒,古典舞的“提沉”技法在呼吸与肢体的配合中一张一驰,内敛与洒脱、刚柔并济,如水墨画一样泼洒自如、刚柔相生,传达着中国传统审美的雅韵与意趣。

三、意境营造的空间美

在中国的传统审美中还追求“形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想象空间,强调主体与客体的统一和神似与形似的统一。

在中国民乐中,配合意境的方法很多,如乐曲开头的散板部分,一般多用到自由的节奏与添加延长记号的长音,这些都要求演奏者根据乐曲的创作背景和需要表达的情绪做感性的音乐处理,长音部分的留白正是为了给听众留下想象的空间,去体会余音缭绕的意味。如民乐《春江花月夜》的开头散板音乐,三个音一组依次缓缓的流淌出来,由慢起渐快再到渐慢,由琵琶主奏的音色清丽婉转,带着演奏者自己对乐曲的理解,自由的营造出江畔月夜的迷人景致,这样的音乐停停走走,大胆的休止符运用为音乐留出大段空白,而这也给古典舞的演员留出了大量的空间,为动作游走间的拧和倾留出了气口,让演员的形神相融,神韵更舒展。再如揉弦部分震颤的音色表现的摇曳的音乐形象,也是为了在吟揉的尾音处产生令人意犹未尽的空间美。

古典舞的动作上身与下身处于拧倾的状态中,在动作与动作的连接中需要极强的肢体控制力,而在控制肢体游走的过程中“收”和“放”是肢体连接和发力的关键点。而用肢体描摹场景和意境时,配合音乐的“收放”自如,更是将动作点线结合,在有限的舞台空间里延伸了观众的想象空间,形成了写意的空间美。

无论中国民乐和中国古典舞采用了什么不同的技法,它们都在教学与舞台实践中深刻的体验着中国的传统美学,从而由内而外的呈现着中国的传统美。中和、刚柔、气韵、虚实、意境……这些在民乐和古典舞中都有着各自传承的体现,也正因它们之间的诸多审美关联,使民乐与古典舞相辅相成、互为成全,民乐为古典舞提供了统一体系的音响依托,而古典舞将民乐所要表达的意境以肢体形象外化而出,从而产生了迷人的审美魅力。

猜你喜欢
中国古典舞
浅谈中国古典舞身韵审美性、训练性、运用性的价值
中国古典舞的教学模式发展探究
中国古典舞的表现风格及把杆训练的独特性
中国古典舞创作中的情感表达探析
芭蕾基训对中国古典舞教学体系形成的影响
中国古典舞教学课程模式探究
中国古典舞身韵训练中如何体现禅境意韵研究
浅谈中国古典舞与戏曲舞蹈之间的相互关系
当代中国古典舞发展之我见
对武术“雁形”导引训练法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