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琴 方丽
【摘要】21世纪是信息的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计算机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应用,同时计算机的操作系统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当中。最重要的体现就是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发展,操作系统作为计算机系统的基础是管理计算机软硬件资源、控制程序运行、改善人机界面和为应用软件提供支持的一种系统.现在越来越智能的系统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主要是通过对操作系统及其发展情况来进行分析,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发展的情况,推测未来操作系统的趋势。
【关键词】计算机;操作系统;多媒体
一、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发展史
计算机发展大致经历了4个时代
第一代: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
第二代:晶体管数字机(1958—1964年)
第三代:集成电路数字机(1964—1970年)
第四代;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71-现在)
它的应用领域从最初的军事科研应用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已形成了规模巨大的计算机产业,带动了全球范围的技术进步,由此引发了深刻的社会变革,计算机已遍及一般学校、企事业单位,成为信息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二、计算机中常用的操作系统
(一)Windows系统 Windows
系统作为计算机内较为常见的操作系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都应用的较为普遍,Windows 系统作为现代最为流行的操作系统,其在技术方面也是非常成熟的。
(二)UNIX系统
UNIX 系统有自身较为统一的实施标准和认证规范,并且利用该规范,还可以对 UNXI系统进行程序的移植,并且促进了 UNIX的发展及应用程序的开发,UNXI 已经开始作为大型机器、网络服务器及工作中的主流操作系统,并且其自身的发展还在一定的程度上推动了 Linux等开源UNIX 类操作系统的发展。
(三)Linux系统
Linux 系统是在 UNIX的基础上进行发展的,其开源模式的软件环境极其价值越来越受到社会,并且其软件的运行环境及其价值越来越受到社会的认可。其优点是該系统的功能较为完善并且是嵌入式操作系统,在现今市场中占据了较大的市场比重。
三、计算机未来发展方向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主要有以下4个特点。
(一)多极化
如今,个人计算机已席卷全球,但由于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深入,对巨型机、大型机的需求也稳步增长,巨型、大型、小型、微型机各有自己的应用领域,形成了一种多极化的形势。目前运算速度为每秒几百亿次到上万亿次的巨型计算机已经投入运行,并正在研制更高速的巨型机。
(二)智能化
智能化使计算机具有模拟人的感觉和思维过程的能力,使计算机成为智能计算机。这也是目前正在研制的新一代计算机要实现的目标。智能化的研究包括模式识别、圖像识别、自然语言的生成和理解、博弈、定理自动证明、自动程序设计、专家系统、学习系统和智能机器人等。目前,已研制出多种具有人的部分智能的机器人。
(三)网络化
网络化是计算机发展的又一个重要趋势。从单机走向联网是计算机应用发展的必然结果。所谓计算机网络化,是指用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互联起来,组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可以互相通信的网络结构。网络化的目的是使网络中的软件、硬件和数据等资源能被网络上的用户共享。目前,大到世界范围的通信网,小到实验室内部的局域网已经很普及,因特网(Internet)已经连接包括我国在内的15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四)多媒体
多媒体计算机是当前计算机领域中最引人注目的高新技术之一。多媒体计算机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大众传播技术,来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的计算机。这些信息包括文本、视频图像、图形、声音、文字等。多媒体技术使多种信息建立了有机联系,并集成为一个具有人机交互性的系统。多媒体计算机将真正改善人机界面,使计算机朝着人类接受和处理信息的最自然的方式发展。
四、大胆推测未来发展方向
概括一下,未来电脑发展趋势用以下几个字形容:轻、薄、微、云。
摩尔定律说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约每隔18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换言之,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个月翻两倍以上。我们可以发现现在的CPU发展,更精密的工艺制程,让CPU芯片在面积上变得更加小巧。显卡也是如此。可以推断出到极小纳米工艺时代时电脑整机体积将会变得很小很小。届时板卡集成度将会变高、芯片体积会更小变小,许多原来单独的硬件是整合在一起,最终使电脑轻薄微小,颠覆现在的笔记本、平板,现在出来的超级本就是个趋势。
云说的云端服务,据预测未来多数公司、甚至家庭都将使用云端服务,云计算给用户带来更多新体验。例如:家里只需要有一个联网的液晶显示器,显示器内置ARM芯片。通过网络云端系统,软件数据的运算可以通过云端主机来代替传统家用机的运算。英特尔与各行业用户一致认为,2015年的数据中心只有具备互通、自动化以及客户端自适应的特性,才能更好的满足当时乃至之后的云计算发展。
参考文献
[1] 吴企渊.计算机网络[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袁琴(1983—),女,汉族,讲师,研究方向:计算机教育;方丽(1984.11—),女,汉族,江西上饶人,研究方向:电子专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