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玉山
【摘要】构建“集约型”课堂离不开课堂的有效提问,如果老师懂得提问的艺术,在课堂上进行有效提问,必将提升课堂效率。笔者作为一名数学老师,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认为最有效的提问是有指向的提问,要实现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维互动。另外,老师在设计问题时还应该注意问题之间的内在逻辑,问题之间要有逻辑上的联系,最后老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反应进行适时追问,完善学生对知识的认识。
【关键词】初中数学;提问艺术;集约型课堂
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应注重提升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如何利用有效的课堂时间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值得每一位老师深思。而在这种形势下,越来越多的数学老师已经体会到了构建集约型课堂的重要性,这种课堂下,老师更加应该注重提问的艺术,老师提出的问题应该有所指向以促进多维互动,并且应该注重問题之间的逻辑关系,懂得前后呼应,而且要在适当的时间、适当的位置对学生进行追问,完善学生的结构体系。
一、有所指向,多维互动
提问要讲究艺术,老师在设置问题时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切不可将问题设置得太难,这样几乎只有学习好的几名学生回答出来,也不可将问题设置得太简单,这样不能够促进学生思考。老师应该根据班上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指向地对学生进行提问,既能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还可以促进学生思考,这样才能实现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维互动,提升课堂效率。
例如,我在为学生们讲解二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相同点及区别时,先为学生们举了几个例子,从这几个例子中学生们可以观察出二元一次方程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相同点与区别。我先让学生观察了下面几个例子:
我事先已经告诉学生们前面三个是二元一次方程,而后面的是二元一次方程组,我先让那些学习不是特别好的学生回答,第一位学生回答道:“两者的相同点是他们都有两个未知数,区别是二元一次方程只有一个方程,而二元一次方程组则是由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这位学生说出了两者表面上的区别,于是我又点名让另一名学习较好的学生进行补充,这位学生补充道:“两者含有的未知数的项的次数都是1次的,并且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两个方程的未知数相同。”通过这种提问方式先让学习较差的学生回答问题,再让学习较好的同学进行补充,既照顾到了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时也实现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维良性互动,让学生对二元一次方程及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区别与联系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老师在进行提问时不可以只以学习好的学生为中心而忽略了其他学生,老师在设置问题时也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指向性地进行提问。
二、内化逻辑,相互呼应
课堂上留给老师讲课的时间非常少,而老师想要充分利用这短短的45分钟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提升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还需要在设置问题时注意问题之间的内在逻辑,从而让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对数学知识逐步进行了解,对知识重难点进行突破。
例如,我在给学生们讲解平行线的判定这一节内容时,在讲解“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这一定理时,我先利用三角板和直尺在黑板上为学生们展示了平行线的画法(如右图)。我在画完两条平行线之后向学生们提问:“我在画图过程中,你们看到什么角始终是相等的啊?”学生们回答:“角1和角2始终相等。”于是我接着问第二个问题:“那角1和角2是什么角啊?”学生们回答:“它们是同位角。”此时学生们已然明白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它们的同位角是相等的,则可以判定两条直线是平行的。通过设置这种具有逻辑关系的问题,学生们一步步了解了判定平行的这一定理。
学生对数学问题的认识是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的,老师要结合这种逻辑关系来设置问题,使得设置的问题能够前后呼应,这样才可以节约课堂时间,让学生学习到更多的知识。
三、适时追问,完善结构
我们讲老师设置问题要具有艺术,而老师何时对学生进行提问也是一种艺术。如果老师的问题切入时间不对,不但会打乱课堂节奏,同样也会使得课堂效率下降,如果老师能够适时对学生提问,不仅能够对学生有所启发,同样也会使得学生的知识结构有所完善,提升教学质量。
例如,有一次我让一位学习比较差的学生回答菱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时,这位学生有所犹豫,于是我就先问他还记不记得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这位同学思考了一会,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讲了出来,于是我就追問到:“菱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吗?”他回答:“相等。”我接着又问他:“菱形的一组对边相等且平行吗?”他也回答:“是的。”这时我就问他:“现在知不知道菱形是不是平行四边形了?”他回答:“知道了。”通过适时追问,这位学生完善了对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的认识,也知道了菱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老师进行适时追问,给学生以启发,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这样既可以帮助学生思考问题,也完善了学生的知识结构。
“集约型”课堂备受瞩目,其目标是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及资料让学生取得最好的学习成果,如果老师能够合理运用提问这门艺术,必将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率,构建高效的集约型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