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燕
在国内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之下,素质教育理念已经初步得到了全面普及,基础教育事业改革也逐渐进入了平稳阶段。而就高中教育来看,其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能力报告的重要时期,该阶段的课堂教学对学生学科素养的提升无疑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对此,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合理应用新课程改革指导思想,针对现今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实际问题,制定出具有较强针对性的课堂教学策略,加強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融合,以此为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成效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国内现代化建设进程全面推进的时代背景之下,教育事业也得到了极为迅猛的发展,各种现代化的教育理念与手段不断涌现,为教学模式的优化与革新给以了充分的理论与实践支持。而就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来看,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必须结合语文学科的实际特性以及现今语文课堂教学中所存在的现实问题,合理选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加强对现有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化,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成效。
一、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现存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就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高中语文教学必须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角度入手,拟定适宜学生个体化差异与多元化需求的教学目标,以此为课堂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给以充分的目标导向。但就现实情况来看,受国内传统教育理念的制约,部分高中语文教育者对新课程改革仍然持以应付态度,对其各项标准的理解不够深入,所以在制定教学目标时过于程式化与机械化,并没有根据课程内容及学生实况制定具有较强可行性的教学目标,更像是为了拟定目标而拟定,并未发挥出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
(二)教学方法选择不恰当
就语文课程的课堂教学来看,其所选择的教学方法应该与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个体化差异有着直接的关联,应当切实根据因材施教的标准合理选择现今所涌现的先进教学方式,以此确保所选择方式与本校学生实况的适宜性。但部分教育者为了迎合新课程改革,研究相关课题,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只是简单的沿用部分名师的示范课程,刻意的进行模仿,不注重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以及先进教学手段的本土化,这不光会严重制约课堂教学的成效,还会在一定程度上打击学生的学习热情,是不利于语文课堂的高效教学的。
(三)多媒体课件泛滥成灾
在基于新课程改革对信息化教育的要求,部分教育者为迎合主流的教育模式,多会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方式,给学生提供具象化的数字化语文资源。但其在选择课件的过程中,往往存在较大的盲目性,不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引导,不考虑课件与教学内容的结合情况,直接沿用网上下载的课件,并未将多媒体资源进行本土化处理,认为只要使用了多媒体课件就达到了新课程标准中对信息化教学的标准。该情况下,虽然语文课堂活力是够了,但往往会过于“花哨”,学生也难以由此了解实质的内容,这显然是与新课程标准背道而驰。
二、新课程背景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策略
(一)调动学生主观动能,激发对语文的兴趣
新课程要求尊重学生的受教育主体地位,尊重其个体化差异与多元化需求,应该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转变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模式。对此,教育者必须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充分了解学生的心理动向及语文基础知识差异,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另外,教育者还应该根据学生对语文课程内容的兴趣点为学生提供满足其多元化需求的材料,如阅读材料、写作材料等等,以此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此外,教育者还应该为学生创设一个相对较为宽松的课堂环境,并把控好课堂纪律,为学生提供一定的自主权,以此通过调动其主观动能的方式,为语文课堂教学成效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合理引用现代化技术,弥补学生思维的局限性
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但结合目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多媒体资源泛滥成灾的现实问题,教育者必须对引入信息技术的目的及方法进行系统分析,应该在结合校内资源、学生实况以及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之上,将所下载的课件资源等等进行本土化处理,并结合学校特色开发有利于语文课堂教学的校本信息化资源,并且将该类技术应用与教学过程的重难点之中,发挥出信息技术应用的作用。例如,在《荷塘月色》一文的教学中,为营造课堂氛围,可以拨放相关音频或2~3min的短片,将学生引入课文氛围之中。但由于该课文内容相对较为简单,只需要采用常规的教学方法就可以了,所以不需要“形而上”,全文皆以课件的方式進行教学。
(三)把控课堂教学节奏,优化教学模式
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课堂教学资源以及教学氛围等等,合理把控课堂教学的节奏,安排好教学的内容,也只有这样才能够保障语文教学的系统性与科学性。对此,教育者在课堂教学之前必须预先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设想,对需要引入的交叉学科知识进行充分确定,在必要的时候还需要辅之以问题导入以及小组合作讨论的方式,按照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将其进行合理分层,在加强学生对课堂基础教学内容掌握水平的同时,拓宽其知识面,以此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育者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往往会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不会给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空间,更遑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了。基于新课程改革背景,为切实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成效,教育者在实际教学的环节中应该在理论教学之后,为学生提供实践的空间。就笔者个人来看,可以选择仿写的方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仿写既能够促进学生有效且有用的“学”,又能够促进学生的“写”,这写,反过来又促进学生的“学”,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进而形成良性循环。不管是学还是写,学生的思想与思维,学习与写作,书本与现实等都得到了较好的训练与提升,坚持下去,并不断优化深化,定然会显著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成效。
以笔者实际课堂教学案例《过秦论》的教学来看,笔者在基础知识教学完毕,学生已经掌握了课文中的文言文知识点后,让学生进行仿写。随后就有学生所作《实中赋》的特点就极为突出,其文内容如下“王校据实中之固,拥西大之势,师生固守以窥临中,有席卷临高,包举海南,囊括全国之意,并吞世界之心。当是时也,名师佐之,内立校规,务学业,修考试之技,外宣传而引优生,于是拱手而取临高之冠。” 由此看来,以仿写的方式加强理论与实践教学的融合是切实可行的,具有推广价值。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国内新课程改革的教育背景之下,教育者必须结合现今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在结合校内资源及学生个体化差异与多元化需求的基础之上,制定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以此在保障语文课程教学成效的同时,为国内教育事业的现代化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临高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