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会发光的蘑菇

2017-10-20 14:01温仕良
环球人文地理 2017年10期
关键词:绿光雨林蘑菇

温仕良

黑暗中,我隐约看到了一抹绿光,难道是发光蘑菇?我激动地打开手电筒,却并没发现蘑菇的踪迹。关掉灯后,那抹美丽而诡异的绿光竟然再次出现。

我着迷地趴在地上拍摄淡黄色的大孢毛杯菌,镜头里又出现惊喜:其中一朵菌突然急速喷出一大团如浓烟一般的孢子,那白烟腾空而起,让人惊叹。

发光菌内有很多微小的昆虫在走动,菌盖内侧的褶皱像是暗夜中的绿光街道,小昆虫在上面来回穿梭,汇成一片车水马龙的热闹景象——好一个奇异的微型世界!

在电影《阿凡达》中,导演卡梅隆向观众呈现出一个美丽的潘多拉星球,其中遍布星球的发光植物让很多人记忆犹新。夜间,这些奇异的发光植物营造出一片璀璨的美妙景象,令人沉醉。事实上,这些发光植物的原型都来自地球,而地球上除了甲藻、非洲路灯草等植物会发光外,还有一种微生物蘑菇也具有此现象。早在2000多年前的古希腊时代,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曾经观察到蘑菇的发光现象。

我对发光蘑菇最初的印象,源于中国台湾生态网上的一篇报道,那篇报道关于一种雨后发光的蘑菇,它们如同神秘可爱的精灵,隐匿于深山暗夜之中,星星点点,汇聚成一片夜光森林,美得动人心弦。缘于此,后来的几年我一直在国内不断寻觅它们的身影,却一无所获。直到前两年,听队友李成说他曾经在广东韶关暗黑的深山里,看到过一地闪烁着绿光的发光物,如同夜空中的银河,于是我又重新燃起寻找发光蘑菇的热情和希望。

在台风中夜入南昆山首次野外记录发光菌

2015年10月3日,广州省惠州市正受台风影响,天空黑云密布,我与同伴套袖君驱车150公里来到南昆山夜行考察。到达山上时,我们明显感受到了台风的力量,台风带来的雨水也纷纷滴落在身上。

傍晚吃过饭后,我和套袖君整理好装备,进入林道开始寻找各种夜色下的小精灵。刚拐进一条丛林小道,就看见一只正在路上缓慢爬行的萤火虫幼虫,它的尾部挂着一盏小夜灯,放射出黄绿色的荧光。我蹲下身来,给它拍了几张照片,镜头中留下了它美丽的光轨……

继续前行,路上经常可见花臭蛙,这种蛙体背面为绿色,并且点缀着棕褐色或黑褐色的大斑点。我放慢脚步,轻轻地从它们身边跨过,有些蛙受惊后一跃而起,跃起的瞬间朝后喷出一堆尿液!尿液虽无毒,但那难闻的气味让人不悦。

因为心里一直惦记着要找发光蘑菇,所以我每走一段路就会关掉所有灯光,在全黑的环境里四处寻找。来到丛林的一个转弯处,照例关掉所有灯光后,在黑暗中,我隐约看到了一抹绿光!难道是发光蘑菇吗?心里不禁一阵狂喜,转而又生出一丝担忧:莫不是传说中的鬼火?这时,队友跟我相隔200米左右,我压制住内心的恐惧,慢慢靠近发光点,满心期待地打开手电筒,然而,地上并没有发现蘑菇的踪迹。我失望地关掉手电筒,没料到那抹美丽而诡异的绿光竟然再次出现。

經过两次试验,我确定那抹绿光源于地上潮湿的枯叶,枯叶下掩盖着还没长出实体的菌丝,正是它们在发光。此时天空还在下雨,为了防止相机被雨水淋湿,我只好脱下衣服盖住设备,赤膊找了个合适的点,固定好相机,记录下了眼前美好的画面。

从南昆山回来查看照片时,我才发现相机因曝光时间过长,机身过热,照片的噪点多得惊人,但不管怎样,我总算是第一次在野外记录下了发光真菌的身影。

海南雨林被蛇袭击目睹大孢毛杯菌喷射孢子

两个月后,我和套袖君直奔海南雨林寻找目标物,早上9点开车出发,一直到凌晨1点多,我们才到达第一站尖峰岭。在上山的路上,我们接连看见越南烙铁头蛇、紫灰山蛇和粉链蛇,第一晚就有这么丰富的收获,我们兴奋不已。

紫灰山蛇非常漂亮,通体红色,长约50厘米,身上带有黑色条纹,我发现它时,它正蜷缩在山路旁的岩石上。拍摄紫灰山蛇时,尽管我动作极轻,但由于太过靠近,且忽略了镜头中它卷尾的警告,我的手被它出其不意地狠狠咬了一口。这突如其来的袭击让我措手不及,我倒吸一口凉气,挣脱掉紫灰山蛇,但手上已经留下两个齿印清晰的血洞。还好紫灰山蛇无毒,我忍受着轻微的痛感,用清水冲洗伤口,稍作处理后仍然继续工作。

第二天,我们在雨林里拍摄了一些昆虫,目标物没有出现。第三天,我们在夜色中的五指山雨林里继续搜索,沿着一条水沟前往雨林深处,在潮湿的小路上,走在前面的队友突然大呼看到一只十分漂亮的蛙,长着一身粗糙的迷彩皮肤,我上前一看,原来是只保护色极好的锯腿树蛙。

拍摄几张照片后,我们继续往前,陆续发现好几种蘑菇,不过始终无缘得见发光菌。凌晨两点,我们开始沿着小路往回走,在一个垃圾桶边的树干上,我发现一群形状酷似古代小脚酒杯的菌类——大孢毛杯菌。endprint

猜你喜欢
绿光雨林蘑菇
婆罗洲的热闹雨林
你知道“水下雨林”吗?
雨林游记
爆图团
机器 人
蘑菇
渴望
蘑菇伞
太阳绿光
福尔摩斯探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