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珍祯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7.25.207
摘 要:在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目标下,培养“双创型”人才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教育措施。本文通过分析我国高职院校在目前的“双创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教育观念落后,人才培养模式片面,目标导向不明确,教师师资队伍建设等瓶颈,提出教育观念转变、优化“双创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创新教学方式,强化实践教学等建议。
关键词:“双创”教育 “双创型”人才 培养 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9(a)-0207-02
随着我国改革的深化,经济的快速发展,创新驱动促使我国经济的发展由速度向质量转变,同时也促使高职教育的综合改革,而深化高职“双创”教育改革是推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创业和就业更高质量的重要举措。为“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这一战略目标的早日达成,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创新和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指导意见》,要求全国范围内的高等学校将创新创业(以下简称“双创”)教育贯彻落实于高等教育的全过程。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支持和持续推动的背景下,我国各高校的“双创”教育虽已取得了一些积极的进展,但在人才培养方面来看,还是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等亟待解决。
1 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培养现状
1.1 对“双创”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
近年来,国家对高职院校的“双创”教育十分关注,也都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在大部分高职院校里,“双创”教育还没有成为全体师生员工的一致目标。总结其原因是,学校的高层管理和学校师生的认识都还没有真正到位。由于“管、教、学”三方的观念问题,导致“双创”教育的“先天不足”,从根本上制约了学校“双创”教育实践的开展和推进。
1.2 “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片面性
近年来,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内容是创新和创业,我国政府也相继出台了很多政策、制度和措施,但是,由于创新创业理念的滞后,人才培养模式缺乏有效性和实用性,完整的制度和体系尚未成型。人才培养模式也趋于传统和固化,并没有抓准“双创型”人才培养的精髓,导致重形式轻实质的情况,使得人才培养模式在实际的“双创型”人才培养中发挥不了效用。
1.3 “双创”教育缺乏明确、有力的目标导向
“双创”教育虽然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但是目标导向缺乏明确性和执行力,“双创”教育开展得并不太理想。一是由于学校没有把“双创”教育和教师的教学工作在考、聘、评等方面直接挂钩。至于学生方面,没有依据“双创”教育的特点,建立长效考核制度和有效考核方法,将“双创”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综合能力和提升学生的创新综合素质。
1.4 “双创”教育专业师资队伍不足
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在多年的努力下,在教师的学历、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双创”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又由其独特性。需要教师对“双创”教育有一定的研究和领悟,有经过实际工作的锻炼,有自己的心得体会。由于“双创”教育的特点,导致很多教师都无法适应和胜任“双创”工作和教学。
2 “双创型”人才培养的实施建议
当今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是培养把“双创”教育融为一体的“双创型”人才。如何培养“双创型”人才,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2.1 转变教育理念,实现“双创”教育一体化
“双创”教育具有辩证性关系,两者本质上是一体的,所以,实现“双创”教育一体化是培养“双创型”人才的目标之一。
2.2 优化培养目标,明确“双创型”人才的目标导向
目标的明确,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着巨大的指导作用。在“双创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引导学生激发自身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双创”综合素养为重点。
2.3 优化培养模式,完善“双创型”人才培养机制
所谓“双创型”人才,不仅需要扎实的知识基础和丰富的知识面,还需要良好的的综合素质,因此,在人才培养方式上要注意多元化的培养,从学生的个性爱好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近距离接触社会生活。
2.4 创新教学方式,构建“理实结合”的创新型教育教学模式
培养“双创型”人才的关键就是改革与创新,在教学的各个层面贯彻创新的教育理念。把创新理论知识融入到实践活动中,达到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性的目标。
2.5 强化实践教学,构建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
培养学生“双创”能力的重要环节之一就是对实践教育的强化。学校和企业、单位之间和合作应该加强深度和广度,构建成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中,开展真实的实践教学活动,为学生创造更多的真实实践机会。
2.6 强化第二课堂,并把其建立为“双创型”人才培养的第二通道
“第二课堂”是“双创”教育的载体,也是实现“双创”教育的有效途径。“第二课堂”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跨学科、跨专业的知识交叉以及渗透互补的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学生分工协作,取长补短的团队精神;学生的社会化程度;学生创业意识和创新思维的激发,学生“双创”能力的提高。
2.7 改革考评制度,建立科学的“双创型”人才质量考评方式和标准体系
以培養学生的“双创”意识作为培养“双创型”人才的切入点,把培养重点和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的“双创”精神和“双创”能力。建立科学的人才质量考评制度,确保教学活动和教学目标的实现,确保“双创型”人才培养的有效实施。
2.8 优化师资结构,建立符合“双创”教育特点的“双创型”师资队伍
教育是培养人才的的基础,对是“双创型”人才的培养同样。而教师是教育的传授者,所以培养一支具备“双创”教育能力和意“双创型”特征的教师队伍是关键。
2.9 组建专门团队,建立“双创型”人才保障机制
“双创型”人才培养是一个完整的系统,需要自上而下的重视、支持和配合,尤其是落实教学任务的的各个院系,要充分发挥“双创型”人才的培养特点,以创新和勇于付诸行动的精神,建立健全的“双创型”人才培养保障机制。
3 结语
高职院校“双创型”人才的培养是件任重道远又刻不容缓的事。只有走出困境,校内外齐心协力,把“双创”教育变成管、教、学三方的一种自觉行动行为,在多方共同努力下共同完成国家“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战略目标。
参考文献
[1] 蒋本立.高职双创型人才培养方案[J].文学教育,2016(12):143-145.
[2] 双创型人才培养模式[EB/OL].https://wenku.baidu.com/view/749aeb49852458fb770b5650.html,2017-06-11.
[3] 薛振田,陈伟.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J].中国冶金教育,2011(5):
7-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