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艺术治疗在特殊家庭亲职教育中的运用探析

2017-10-20 14:21董杏妹刘秋竹
科技资讯 2017年25期

董杏妹+刘秋竹

DOI:10.16661/j.cnki.1672-3791.2017.25.159

摘 要:本文结合国外国内亲职教育的实施现状,和国内亲职教育的需求研究,分析了国内亲职教育中的不足之处。借鉴于国外的亲职教育的项目模式,谈及绘画治疗在亲职教育中的运用策略。

关键词:亲职教育 绘画艺术治疗 特殊家庭

中图分类号:G64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7)09(a)-0159-004

中国在儿童管理上经历了一个“从严管教”到“民主宽松”的过程(主要是受杜威儿童本位教育理念的影响)。但后期人们普遍认为青少年儿童缺乏社会适应能力与其父母的管教方式有密切关系[1]。在急速变革的现代社会中,父母的不恰当的教养方式会致使儿童长大后体现出低能的社会适应性。因而现代父母需要重新接受教育来应对孩子的教养问题。

1 亲职教育

1.1 概念界定

“亲职教育”亦称为“家长教育”,在?教育大辞典?中定义为,“对父母实施的教育,其目的是改变和提升父母的教育观念,使父母获取抚养,教育孩子的知识和技能”[2]。特殊儿童家庭的亲职教育旨在帮助家长获得特殊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情绪行为的心理机制,与特殊孩子的亲子沟通互动技巧,家长自身的心理调适办法,父母的教养方式和孩子人格培养的关系,为自己和孩子创造更好的家庭教养环境。

1.2 亲职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区别

亲职教育与家庭教育不同,亲职教育侧重于家长教育,家庭教育是成员之间的相互教育,侧重于年幼者,如父母对子女的教育。两者的教育环境都在家庭中产生,但由于教育对象的不同,因而教育内容和目的也不同。亲职教育培训家长掌握教养子女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技能,实施者是具备专业的知识能力者,特殊家庭亲职教育的实施者还要具备特殊教育专业知识。家庭教育教育内容并不会局限于专业的知识技能传授,更多时候家庭教育是生活经验的传授,规则界限的订立,感情的互动传递,实施者是家长。在不同的文化氛围和不同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家庭教育体现出多元化的形态。

1.3 亲职教育在国外和国内的实施现状

在美国,亲职教育的实施内容:课堂培训、家访计划、在线学习等。并且为了规范化亲职教育的师资培训,规定获取亲职教育教师资格证者至少应具备发展心理学,家庭伦理学,家庭社会学,人际关系学等学科的学习背景[2]。既有政策保护,又有政府、社区、学校,营利的和非营利组织的多元化培训种类选择,美国的亲职教育显得规范又灵活多样。其它如英国、澳大利亚、挪威、新西兰以及国际组织(如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毒品与犯罪办公室)都开始呼吁大范围推广高质量亲职教育项目。国际上比较优质的亲职教育项目有:家长管理培训,帮助不听话的孩子,亲子互动疗法,旨在改善儿童叛逆、攻击及多动等问题行为,帮助其塑造适当的行为;不可思议的年岁,主要培训家长如何与孩子玩耍、如何设置激励体系和有效界限等等[3]。

在中国,大部分家庭对儿童的抚养和教育,延用的是家长代际之间传下的经验,这种教养方式最大的问题就是:会继续重复之前经验的不足。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教养子女需要更全面的科学知识,家长也需要顺应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学习。如辽宁省妇联与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中国家长教育研究所(CPEP) 合作,于2004年4月开始启动“百万家长教育工程”。目前,全省已基本形成100人的家教顾问队伍,1000人的家庭教育师资队伍。省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建立了11个家长教育工程指导工作站[4]。我国政府在2011年頒布的《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中明确指出,应推进各级家庭教育指导机构的建立,为家长提供专业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3]。

国内的亲职教育起步晚,政策法规缺位,技术手段方面也过于单一。专家讲座是最主要的开展形式,而个体咨询或小组讨论形式几乎完全被忽视[5]。专家讲座建立的是对专业和权威的信任;而个体咨询和小组讨论建立的感情共享的信任,团体成员之间会形成良性的社会支持系统。国外的亲职教育起步早,有理论研究做支撑,政府给予重视,法律提供保障,亲职教育做得更系统化,规范化。培训项目多为实用性很强的亲子关系,行为问题指导。

1.4 亲职教育的在特殊家庭中的需求研究

彭虹等研究者提出,特殊家庭的家长的心理压力来源有:儿童很难达到普通儿童的发展水平,而长期的康复治疗使家长感到身心疲惫,缺乏教养效能感;难以承受的康复治疗造成的经济负担;家长的个人生活、工作和社交等长期受到影响,承受着很大的精神负担[6]。徐媛在其关于特殊儿童家长的心理弹性研究中提到,特殊儿童家长心理弹性的危险因子突出表现为:消极人格特征、养育压力和社会压力[7]。特殊儿童家庭承受着比普通家庭更大的压力,关注特殊儿童家长的心理健康,给予其专业的亲职教育指导,可以有效帮助家长掌握正确的科学教养观,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从而减少儿童的问题行为。

在特殊家庭亲职教育的需求研究中,刘金荣提出,特殊家庭的亲职教育主要包括: 一是树立正确的特殊教育观念;二是了解国家有关保障特殊儿童受教育的方针、政策;三是掌握护理、教育儿童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四是组织和协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五是与其他家长建立联系,开展协作[8]。谌小猛,李敏提出,家长在社会资源需求、沟通与社交需求、教养孩子知识和技能需求上得分均高于心理调适需求。但经过进一步分析,在心理调适需求因子中,“学习缓解自己情绪与压力的方法”项目得分最高,说明家长需要学习一定的心理放松技巧[9]。学龄期自闭症儿童家长将更大的精力放在了孩子干预和康复方面,往往忽视了自身的身心健康。有些家庭夫妻长年分居,一方长期独自承受巨大的精神和肉体压力[10]。

在需求研究中,家长对心理压力调适的需求比对社会资源和专业教养知识技能的需求要小。在心理压力研究中,家长的心理压力与能否获取更有效的社会资源或专业支持有关。所以,单纯地认为心理调适仅仅是缓解情绪和压力,处理家庭危机和接纳孩子的残疾,会模糊心理调适的可实施操作的范围。张娇提到,关于亲职教育,目前对家长的需求调查了解与如何去实施是不平衡的一种关系,因为国家还没有成形的相关系统去支持亲职教育培训指导[11]。还有研究者认为,残疾儿童家长亲职教育培训内容主要针对特殊儿童的康复,忽视了儿童和家长的心理诉求,也很少有实施解决方案的质性质量的研究[12]。结合亲职教育的实施现状和国内的需求研究可看出,国内的亲职教育在家长心理诉求上关注不够,采用的家长培训教育的项目实操性也不强。亲职教育在中国如何实施,还需要很长的探索过程。endprint

2 绘画艺术治疗在亲职教育中的运用

2.1 绘画艺术治疗概念界定

美国艺术治疗协会(American Art Therapy Association,AATA)对艺术治疗的定义为:利用艺术媒介、艺术创作过程和当事人对所创作艺术作品的反应,实现对个人的发展、能力、个性、兴趣以及内心关注点与冲突点的反思的服务。艺术治疗提供了非语言的表达和沟通的机会[13]。狭义上来讲,艺术治疗通常只指绘画治疗。

绘画艺术治疗:以绘画活动为媒介的一种心理治疗方式,激活个体自由联想机制,在追求艺术美的过程中调节个体心理、治愈精神疾病。绘画在本质上是心理、人格、情感、文化和社会应县高等外化的符号表征,通过外化、宣泄和认知的过程,达到内外身心治疗的效果[14]。

2.2 绘画艺术治疗对特殊儿童的治疗作用

黄一利提出,美术教育发展了特殊儿童的感官能力和智力因素中的非智力因子。实践证明正确的美术教育就像艺术治疗一样,可对其进行心理调适,增强特殊儿童的自信心等[15]。还有研究表明,美术治疗能有效地减少有严重攻击性行为儿童的不良情绪和行为,增强智障儿童的机能水平,提高孤独症患儿与周围环境联系的能力,帮助后天脑损伤儿童表达情感和想法等等[16]。艺术治疗所体现的创造性表达原则特别适用于特殊儿童的心理干预。在艺术之中,特殊儿童情感的身体性和艺术性表达可以得到充分重视和鼓励。充分利用特殊儿童的幻想、身体动作、艺术和象征性游戏, 可以促进儿童去探索意义、表达和交流[17]。绘画艺术治疗属于心理治疗的一种,注重情绪调适,内心反省智力的培养,让被治疗者达到内外世界的统一。能把绘画艺术治疗运用于亲职教育中,会有很多优势。

2.3 绘画艺术治疗在特殊家庭的亲职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2.3.1 两种课程模式:个体和团体模式的介绍

个体模式有:父母效能训练(PET),团体模式有:行为团体训练(BGT)。前者方案通过教导家长倾听,情感表达,理清问题以及“遗漏失问题解决法”,解决亲子间冲突,增进父母教养能力,并使之家庭教育更具效能的训练模式;后者是以家长行为训练的理论为基础,旨在教导家长有关行为分析的原理与实务,以改善子女行为及学习困难等的管理[18]。这两种模式在心理治疗中常见,借鉴国外的课程模式-个体或团体,运用绘画治疗的分析,可加强亲职教育的实践性。艺术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会让人产生更多的积极情绪。绘画以一种抽象的语言来表达画者的意识,无形中降低防御,让其更愿意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在团辅活动中运用绘画活动,借由客体(非自己本身)来表达自己会比用语言来阐述自己要容易。

2.3.2 个体模式的具体实施

案例:一位多动症儿童的家长,孩子非常依恋母亲,但同时也很喜欢捣乱,惹母亲生气。母亲常用的教养方式:打或者哄。孩子的情绪反复,无规则意识。先与家长建立关系,平时课后会给家长介绍课堂情况,绘画内容和过程,也了解最近一周孩子在学校家里的行为表现,每次大约10min。后期建立关系后,邀请家长参与孩子的亲子绘画活动,每学期大概2~3次,主题多为家庭,母亲和我的自画像,如:制作家庭相框。活动前跟家长交流过课堂上不要过度评价和干涉孩子的自由创作。在整个过程中,这个多动的孩子以前所未有的态度完成了作品,耗时1个小时,没有分心。课后研究者与母亲做了一次交流,母亲对孩子的表现非常惊讶,表示自己在活动后阶段也非常投入,觉得情绪很平和。亲子活动开展后,研究者针对家长的情况,做了针对性的个体辅导。国际上认可的几种绘画疗法有以下几种:房树人测验,画人测验,画家测验,家庭动力测验等。房树人,画人,画家测验中,可以探讨人格特质,自我态度,人际关系,在自己心中家的感觉,身边是否有支持系统等。而家庭动力测验却可以直观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职能,地位等。这些测验特别适合用于个体模式。难点是老师是否具备心理分析和咨询的能力。

本案例中,研究者遵循着由浅入深的原则。第一步:建立关系,家长都是最关心孩子的情况,尤其课堂上的表现。所以这样的交流会很安全。第二步:亲子绘画活动,亲子活动可以联系亲子感情,在活动中可观察亲子互动模式。对于大多数不能进行言语沟通的特殊儿童来说,绘画治疗的非言语沟通更适用。课程中可教导家长如何去看孩子的画,如何与其交流并理解孩子的情感表达。第三步:家庭动力绘画治疗,研究者已与家长建立起信任关系,而家长也愿意更深入的参与时,可以开始心理治疗或绘画治疗的过程。因为主题明确,家长也不会感受到不知道画什么好的窘迫。借助画中的人物,大部分家长也能更顺畅地谈自己的家庭关系。

2.3.3 团体模式的两种设想

专家讲座或家长会也是团队,但不是团辅。在团辅治疗中,一个团队可安排10多20多人,老师对家长的指导会更细致,有更多的机会听到其他家长的发言,能互相受到启发,家长的情感能够得到共情,心理支持性更高。模式的建立有以下两种设想:

一种基于心理团辅理念:特殊儿童的家长具有同质性。他们的心理压力相似,对未来的期望焦虑相似,彼此之间更容易达到共情。只是,什么样的主题更能引起家长的共鸣,团辅活动最终能带领家长达到什么发展目标,需要实际操作来积累经验。亲职教育需求调查中,家长们虽然心理调适需求最低分,但也反映出家长确实有减缓压力的需求。目前所考虑的主题有:压力缓解、压力应对方式;情绪调控,放松指导;家庭人際关系。情绪调控,压力缓解,放松训练可以采用绘画或戏剧的方式;压力应对方式,家庭人际关系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空椅子的方式。运用绘画来发泄情绪,丰富情感,调节压力,反省内在一直是绘画治疗的理念和效用。

另一种基于拓展训练理念:也是某种技巧的练习,如:人际沟通训练,亲子互动训练,亲子游戏,玩耍训练,消极情绪处理训练,家庭危机处理训练等等。中国不具备成熟的项目经营能力,缺乏专业的指导和专业团队的支持,目前并不能形成某训练单元。因而借鉴国外的项目,把其放入团辅模式中的可行性更大。endprint

3 结语

家庭的问题最敏感的反映者是孩子。在长期接触特殊儿童的家庭过程中,研究者发现缓和的家庭氛围下成长出性情柔和的孩子,不会产生过度的消极情绪(这里不包含有情绪障碍的特殊儿童);相反针锋相对的亲子关系,孩子的情绪表达,管控能力偏差。蔡晓莉在自闭症儿童家庭亲职教育工作中提到,针对家长心理支持方面尝试了很多工作,如设计了一个持续1个月,由心理学专家实施的团辅课程体系,目的是让家长的负面情绪得到宣泄,在团队中找到支持[19]。说明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会考虑家长心理诉求,以心理治疗的形式开展实训。借鉴国外的亲职教育体系,家长的心理工作可以放在调整教养方式、协调亲子关系、宣泄情绪与管理、改变应对方式和建设家庭支持系统等具体操作上。严重的亲子关系和教养问题,甚至会运用个人或团队的心理咨询。希望能建设出一个多层次的亲职教育系统,让家长能从有效的系统中受益。

参考文献

[1] 李红,李辉.关于家庭教育与亲职教育的实践与思考[J].学术探索,2001(5):82.

[2] 徐海娇,柳海民.“如何做好父母”的回应--美国亲职教育的实施特点及其启示[J].教育科学,2016(12):81-86.

[3] 范洁琼.国际早起儿童家庭亲职教育项目的经验与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16(11):3-16.

[4] 段飞艳.从学前教育管窥家庭之亲职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1(2):73.

[5] 范辰辉,彭少峰.现代亲职教育:发展现状与未来取向——社会工作介入初探[J].社会福利,2013:55.

[6] 彭虹,周海燕,陈淑云,等.北京市学前残疾儿童家长心理压力问卷调查[J].中国特殊教育,2010(5):15.

[7] 徐媛.特殊儿童家长的心理弹性研究[J].2012.

[8] 刘金荣.学习障碍儿童的家庭亲职教育探析[J].2012(6):24.

[9] 谌小猛,李敏.特殊儿童家庭亲职教育需求的调查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11(1):4-11.

[10]郭文斌,方俊明.学龄自闭症儿童家长亲职教育需求调查.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01-105.

[11]张娇.以家庭内部因素为视角浅谈亲职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5(4):58.

[12]赵娅琪,李苗.我国特殊儿童家庭亲职教育研究综述[J].绥化学院学报,2016(10):133.

[13]倪婷,胡冰霜.近十年艺术治疗在中國的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92.

[14]周永安,张小远,杨雪岭.绘画艺术治疗在心身疾病中的应用和展望[J].医学与哲学,2012(5):35.

[15]黄一莉.美术教育在特殊儿童发展中的治疗作用[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12(1):46.

[16]周红.美术治疗及其在特殊儿童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特殊教育,2007(5):70.

[17]郭欢,申荷永.艺术在特殊儿童心理咨询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论丛,2013(4):73-74.

[18]赵真.亲职教育理论研究文献简述[J].普洱学院学报,2015(4):100.

[19]蔡晓莉.自闭症儿童家庭亲职教育支持策略初探--以图片交换沟通系统项目为例[J].现代特殊教育,2013(2):5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