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雷
[摘要] 目的 记录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为拟定临床诊疗计划提供实验依据。 方法 2013年6月—2016年6月将前来该院诊治的100例糖尿病患者设为观察组,将100名健康人员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数值,并进行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研究。将观察组中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依据血红蛋白值是否>8%分为两组,观察6个月,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与糖化血红蛋白值呈正相关;观察6个月期间,观察组患者中糖化血红蛋白≥8%的人群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糖化血红蛋白<8%的人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把糖化血红蛋白运用糖尿病检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有效辅助疾病诊断,判断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较好的诊断方案。
[关键词] 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临床意义;疗效观察
[中图分类号] R58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6(a)-0069-02
糖尿病是常见的一类代谢性疾病[1],高发于中老年男性,可能跟遗传和环境因素相关,胰岛素分泌缺陷、胰岛素作用障碍为该病的基本病机。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两型,以1型糖尿病最为多见,临床症状可见血糖值升高、尿多、多饮、多食、乏力、体重下降等。如诊疗不及时,可引发各种糖尿病并发症,疾病急性发作期还可导致患者生命危险[2]。如何准确的诊断糖尿病,并判断其预后,成为临床上亟待解决的问题。2013年6月—2016年6月该实验将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检测中,获得明显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糖尿病患者100例设为观察组,均以反复发作的血糖过高、尿量增多、口渴而多饮、食欲亢进、乏力、体重下降等为主诉前来就诊。将同期招募的100名健康人员设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包括女43例,男57例;年龄37~81岁,平均值为(54.5±12.6)岁;病程1~16年,平均值为(5.6±2.2)年;对照组包括女41名,男59名;年龄36~84岁,平均值为(55.1±12.1)岁。两组患者的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等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将观察组中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依据血红蛋白值是否>8%分为两组,其中血红蛋白值≥8%的患者有46例,包括女性22例,男性24例,年龄37~76岁,平均值为(54.2±12.4)岁,病程1~13年,平均值为(5.2±2.1)年;血红蛋白值<8%的患者有54例,包括女性21例,男性33例,年龄39~81岁,平均值为(54.6±12.8)岁,病程1~16年,平均值为(5.8±2.3)年,两组患者的主要症状、性别比例、年龄结构、病程长短等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数值,并进行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研究。观察6个月,比较观察组患者中,血红蛋白≥8%人群以及血红蛋白<8%人群的并发症发生率。选用己糖激酶法进行患者的空腹血糖检测;选用免疫抑制透射比浊法,进行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同时,观察组患者均给予糖尿病的健康知识教育,嘱咐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注意监测血糖、禁烟禁酒,坚持体育运动,控制高糖多盐食物,不适随诊。
1.3 诊断标准
根据1990年WHO推出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诊断标准[3]:①非同日两次空腹血糖达到或者超过7.0mmol/L(126 mg/dL),其中空腹的定义为禁食8 h以上;②在75 g葡萄糖糖耐力测试中,2 h后血糖高于11.1 mmol/L (200 mg/dL);③具有糖尿病症状并且随机血糖高于11.1 mmol/L(199.8 mg/dL);④均排除双侧肾动脉狭窄、严重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扩张性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疾病。
1.4 统计方法
将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观察组中等糖化血红蛋白≥8%与糖化血红蛋白<8%人群的并发症发生率数值进行统计分析,并进行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与糖化血红蛋白的相关性研究。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血糖水平对比
该实验将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血糖水平指标对比,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试验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2.2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将观察组中的100例糖尿病患者依据血红蛋白值是否>8%分为两组,观察6个月,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其中血红蛋白值<8%的46例患者中有1例出现多种感染、1例酮症酸中毒、1例低血糖、1例神经病变,并发症发生率为8.69%。而血红蛋白值≥8%的54例患者中有2例出现多种感染、酮症酸中毒,此外还有1例出现肾脏病变、1例出现眼底病变、2例低血糖、1例神经病变,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动脉粥样硬化的并发症。对比得知,血红蛋白值<8%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优于血红蛋白值≥8%的患者,实验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2型糖尿病又叫做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以长时间的的血糖值升高为主要临床特征,基本病机为胰岛素分泌缺陷、胰岛素作用障碍[4]。目前,临床上常常采取口服磺脲类降糖药的常规治疗,但各种糖尿病并发症发病率较高。所以,发现一种临床检验指标,可以有效诊断疾病,并判断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是临床上研究的目标。
该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值与糖化血红蛋白值呈正相关,说明糖化血红蛋白是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指标。此外,由于空腹血糖检测结果始终处于波动之中,唯有糖化血红蛋白指标比较稳定,因此可作为疾病诊断的有力依据。该次研究还发现,观察组患者中,血红蛋白值<8%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显著优于血红蛋白值≥8%的患者,实验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是由于糖化血红蛋白可增加组织缺氧程度,加大发生糖尿病肾病、眼底病变等并发症的概率[5]。
综上所述,把糖化血红蛋白运用糖尿病检测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可以有效辅助疾病诊断,判断并发症发生率,是一种较好的诊断方案。
[参考文献]
[1] 吴媛媛.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J].糖尿病新世界,2015(7):144.
[2] 张闽红.糖化血红蛋白在糖尿病检测中的临床意义[J].赣南医学院学报,2014,34(1):97-98.
[3] 于秀娟,欧超伟.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影响因素及临床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19):4930-4933.
[4] 刘学勇.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及临床意义[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28(2):105-106.
[5] 徐晓萍,陈惠雯,于嘉屏,等.糖化血清蛋白检测对糖尿病监测的意义[J].检验医学,2006,21(2):136-139.
(收稿日期:2017-03-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