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燕+刘虎+姚卫东
【摘要】 目的 研究并总结老年患者全髋置换术的麻醉经验。方法 72例老年全髋置换术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6例。对照组术中接受高浓度布比卡因麻醉, 观察组接受低浓度布比卡因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Bromage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给药后5 min、切皮时、手术完毕时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水平变化情况, 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
结果 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早于对照组, Bromage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前, 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时、手术完毕时, 观察组患者心率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给药后5 min, 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水平低于对照组, 切皮时、手术完毕时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體上, 观察组手术过程中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波动明显较对照组更小。观察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8%,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老年全髋置换术患者的手术过程中, 低浓度布比卡因能够使患者获得更佳的麻醉效果, 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 全髋置换术;老年患者;高浓度布比卡因;低浓度布比卡因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7.044
股骨颈骨折在老年人群中多发, 在临床治疗中, 全髋置换术是主要的干预方式。但是部分老年患者由于年龄较大, 机体基础疾病较多, 特别是其呼吸功能、循环功能出现了失代偿的情况, 因此对手术中的麻醉有着更高的要求[1]。另一方面, 由于老年患者的免疫力低下、疼痛忍耐力低, 再加上对药物更加敏感, 因此进行手术麻醉就需要考虑更多因素, 以确保手术麻醉的安全性[2]。在本次研究中, 对老年全髋置换术患者采用了不同浓度布比卡因麻醉,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2017年2月本院收治的老年全髋置换术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各36例。对照组男21例, 女15例;年龄60~85岁, 平均年龄(70.6±5.5)岁;手术时间1~2 h, 平均手术时间(1.1±0.3)h;体重45~63 kg, 平均体重(53.3±3.3)kg。观察组男20例, 女16例;年龄60~88岁, 平均年龄(70.3±
5.9)岁;手术时间1~2 h, 平均手术时间(1.2±0.3)h;体重45~65 kg, 平均体重(53.1±4.0)kg。排除标准:精神疾病者, 胃食管反流者, 心肝肾功能不全者, 听力障碍者, 腹部恶性肿瘤者, 肺部感染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患者入室后均行心电监护, 并接受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在术中接受高浓度布比卡因麻醉, 2 ml的0.75%布比卡因与等量的葡萄糖注射液充分混合, 葡萄糖注射液浓度为10%, 取2.5 ml混合液对患者实施麻醉。对照组患者先取侧卧位, 患肢在下, 在麻醉成功15 min后改为患肢在上侧卧位, 再开始手术。
观察组接受低浓度布比卡因麻醉, 2 ml的0.75%布比卡因与等量的无菌蒸馏水充分混合, 取2.5 ml对患者进行麻醉。观察组患者取侧卧位, 患肢在上, 麻醉成功后15 min直接开始手术。术中患者心率若<55次/min, 应及时给予阿托品静脉注射, 剂量为0.5 mg;若患者血压值下降幅度超过了基础值的25%, 应及时给予麻黄碱, 剂量为5 mg。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Bromage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前、麻醉给药后5 min、切皮时、手术完毕时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水平变化情况。Bromage评分标准:0分, 无阻滞;1分, 患者不能抬腿, 踝关节、膝关节能够活动;2分, 患者不能抬腿和活动膝关节, 踝关节能够活动;3分, 患者下肢完全无法活动[3]。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早于对照组, Bromage评分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麻醉前, 两组患者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切皮时、手术完毕时, 观察组患者心率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给药后5 min, 观察组患者平均动脉压水平低于对照组, 切皮时、手术完毕时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上, 观察组手术过程中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波动明显较对照组更小。见表2、表3。观察组患者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78%,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6.6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老年患者的身体各项机能都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退化, 再加上基础疾病较多, 免疫力降低, 出现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 因此很容易出现髋关节损伤。目前全髋置换术是髋关节损伤的主要干预方式, 但是由于老年患者的体循环较慢, 对血压的波动更加敏感, 因此容易对手术的顺利进行造成阻碍[4]。在本次研究中, 对观察组36例老年全髋置换术患者采用了低浓度布比卡因麻醉, 经比较可知, 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早于对照组, Bromage评分高于对照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总体上, 观察组手术过程中心率及平均动脉压波动明显较对照组更小。endprint
相關的研究认为, 手术中硬膜外麻醉虽然肌肉松弛好、镇痛完善、术后镇痛效果好, 在下肢手术当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是老年患者机体的器官功能已经开始出现减退, 且细胞开始衰老, 导致其循环储备差, 无法耐受血压波动, 而麻醉后需要再次对体位进行摆放, 增加了诱发血压波动的风险, 降低手术安全[5-7]。另一方面, 老年患者的感觉功能已经开始减退, 因此硬膜外麻醉的效果无法准确判断。而轻浓度布比卡因麻醉时患者的患肢朝上, 因此有效避免了患肢受压可能造成的疼痛, 更重要的是在麻醉后不需要改变患者的体位, 所以患者术中血压及心率都更加平稳, 确保了手术的顺利进行[8-10]。此外, 本研究发现, 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因此提示麻醉安全性更高, 患者的痛苦也更少。
综上所述, 在老年全髋置换术患者的手术过程中, 低浓度布比卡因能够使患者获得更佳的麻醉效果, 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徐俊峰, 林梅, 谢颖祥, 等. 两种不同的麻醉方式用于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期效果对比. 中国老年学, 2014, 34(19):5461-5463.
[2] 秦树国, 赵明, 周颖, 等. 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对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麻醉恢复期的影响. 中国老年学, 2016, 36(6):
1395-1397.
[3] 陆晓刚, 李忠全, 瞿登红, 等. 不同麻醉方式用于老年全髋置换术效果的对比研究. 临床军医杂志, 2014, 42(2):209-211.
[4] 黄河, 吴悦维, 杨天德, 等. 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全髋置换术中血流动力学和血气参数的影响. 重庆医学, 2014, 37(17):
1900-1901, 1903.
[5] 王焕彬, 陈枝. 不同麻醉方法对老年患者全髋置换术后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的比较. 中国医学创新, 2013, 28(26):118-120.
[6] 高书军, 李海英, 籍剑鑫, 等. 硬膜外持续注药与分次注药在老年全髋置换术中的效果比较. 河北医药, 2013, 31(24):3382-3383.
[7] 李俊峰. 小剂量轻比重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单侧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研究. 中外医学研究, 2015(16):42-43.
[8] 李燕萍, 卢玉蓉, 李晓欣. 不同麻醉方式用于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观察. 中国医药指南, 2016, 14(22):17-18.
[9] 滕颖. 小剂量轻比重不同浓度布比卡因单侧腰-硬联合麻醉在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研究.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 2016(16):75-76.
[10] 李育蓉, 钟进财, 上官明化, 等. 小剂量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高龄全髋置换术患者临床观察. 海峡药学, 2017, 29(1):128-130.
[收稿日期:2017-05-2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