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雨航
现年16岁的德尼是《儿童之声》报的创办者兼主编,同时他还有另外一个炫目的身份——印度新德里街头的一名流浪少年。11岁时,德尼的酒鬼父亲酒后失手打死了母亲。德尼很害怕,在一次父亲酣睡时,他偷偷地逃出了家。德尼偷搭火车来到了新德里,靠在街上给游客擦皮鞋度日。在新德里街头,德尼结识了很多和他一样的流浪儿童,他们以各种营生糊口,有的在水果铺打工,有的在洗车行洗车,有的在垃圾站捡废品卖,有的甚至以扒窃和乞讨为生,有一名10岁的男孩在街头靠耍蛇卖艺营生。
流浪儿童每天大约能赚200卢比,他们通常把赚到的钱花在抽烟、喝酒、玩网游甚至吸毒上。因为没人告诉这些流浪孩子他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他们稀里糊涂地生活着。在新德里一家阴暗的游戏厅里,一些八九岁的流浪孩子正对着屏幕聚精会神地玩着格斗游戏,还有一些稍大的孩子选择吸毒。看到这种糟糕的状况,德尼很痛心,但又无计可施。
一天,一位来新德里旅游的英国作家凯恩,想写一本关于街头流浪孩子的书。凯恩对德尼以及其他一些街头流浪孩子进行了细致入微的采访,德尼向凯恩述说了新德里街头流浪孩子的悲惨现状,有些孩子因为吸毒而死,还有一些女孩子被骗卖到妓院……凯恩由此写了一篇文章投给《印度时报》。文章见报后,新德里街头的流浪孩子立刻引起印度政府的关注,一个名为“你好,街头孩子”的慈善机构,成立了一个可供流浪街头的孩子们吃饭或睡觉的场所,并提供一些基础教育以及医疗救助。
看到这些喜人变化,德尼第一次感受到了舆论的力量。于是,小小年纪的他就想要创办一份儿童报纸,专门关注和报道街头流浪儿童的生活现状。可创办报纸的出版及印刷费用从哪里来呢?凯恩为德尼指点迷津:去印度的一些非营利公益组织拉赞助。最终,德尼的办报方案获得了印度非营利组织Chetna的资金和人员培训支持。就这样,《儿童之声》报正式创办成立了,德尼负责报纸的编写与报道,其他35名流浪儿童变身为报社记者和投稿人,参与报纸的采编。
《儿童之声》报上到主编下到编辑、记者,都没有薪水报酬(但有交通补贴费或其他补贴)。报社的工作人员平时该擦鞋的还擦鞋、该捡垃圾的还捡垃圾,报社的各项工作利用晚上时间来完成。《儿童之声》报所用语言为印地语,内容涵盖了一系列關于印度街头儿童所面临的各种严肃问题,其中包括对警察暴力、童婚以及非法童工等社会问题的报道,每份报纸以1卢比的价格出售,销售所得全部用来改善街头流浪儿童的生存和教育环境。
现今,《儿童之声》已经发展成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报刊之一,以报道残酷的现实闻名于世,并拥有了上百万名读者。年仅16岁的德尼也由此成为印度乃至世界上最年轻有为的办报人,他和他主编的《儿童之声》更为整个印度至少1100万名街头流浪儿童,在获得食物、接受教育、医疗保健和政府扶助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