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婷婷
近年来,人教版教材的改版成为一时热潮,2013年“小改”,2016年“大改”,这说明教材的编写是一项重要的教育工程。黄光硕老师在《语文教材论》中指出:“语文训练主要通过语文的练习来体现。练习设计得好,语文训练就可以有步骤、有计划地进行,效果就可以预料。反之,则会影响整个语文训练的进行。为了改进语文教材,练习设计应该作为一项重要课题来研究,不仅要从宏观方面研究练习题如何通盘安排,还要从微观方面研究每一个练习题如何设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强调:“语文课后练习的编制应少而精,具有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在探究中学会学习。”
笔者在知网、万方、人大复印报刊资料、CALIS、维普等网站以及现行的报刊中搜索相关论文和研究后发现,近15年来,对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的整体研究较多,但对教材中作业系统进行详细的研究较少。因此,笔者对已有的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作业系统研究,以及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与香港的启思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对比研究进行总结,以期为后续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作业系统的研究和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人教版教材作业系统研究
近10年来,对人教版教材研究的文章较多,但是对教材的作业系统进行详细研究的则较少,直接对人教版作业系统进行细致研究的论文只有8篇。纵观所有文章,大多数的学者主要对人教版的作业系统编写的历史发展、设计分类、优点与不足以及建议方面进行了研究和阐述。
任晓佳在《初中语文教材作业系统研究》一文中,分析了教材作业系统从近代到当代的从无到有的变化过程,并指出作业系统设计“质”的要求,即作业的目的突出、启发学生举一反三、重难点分明、难度适合学生的实际。
对于作业系统如何划分类别,张勇则在《关于语文教材练习设计的类型归纳与思考》中做了详细阐述。他将语文教材的课后练习分为:理解类(帮助学生顺理课文脉络)、积累类(字词句的积累)、迁移运用类(复述、朗读、缩写、仿写、改写、扩写)、拓展延伸类(信息和资料的搜集,不同观念的辨别讨论,相关文章的分析比较,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践,加强语文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等类别。
朱向娜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设计与使用问题的研究》中,则结合课标要求的情感目标的5个层级“愿意”“行动”“批判”“建构”“创造”,对课后习题进行统计与分析,同时还对学生和教师的课后作业使用情况、评价情况、使用建议的调查问卷结果进行了分析论述,从三维目标、训练内容、训练形式、师生使用4个方面对作业系统的设计与编排进行了评价,并结合教师与学生的视角,对人教版的作业系统提出了建议:在设计方面,要实现题型的多元化,体现顺序性和巩固性;增强课后练习的可操作性,加强对练习过程的策略性引导;增强课后练习对学生批判、建构和创造能力的训练。在使用方面,教师应做到灵活使用课后练习,避免模式化;要充分借鉴多版本教材进行课后练习;要善于将课后练习与学生的考试相结合,引导学生充分重视课后练习。
张勇和朱向娜,分别用不同的理论视角对作业系统进行了分类,对教材的作业系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曾婷婷在《论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的综合性》中,对2013年人教版初中语文练习系统的评价较为独特。她提出了人教版课后习题具有以下特点:题量较少;倡导探究性学习;题目形式丰富多样;加强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融合;注重学科间的渗透。同时,她在论文中也论述了练习系统在学科内的综合(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以及综合性学习5个方面的综合),以及练习系统在学科间的综合(如语文与生物、美术、音乐、历史、建筑、物理、氣象、天文、信息技术、影视戏曲等学科的综合)。
不少学者也注意到人教版作业系统设计上的不足。文惠林在《刍议课文后研讨与练习设计——以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为例》中提出,人教版教材作业系统存在3个问题:一是提出问题的语气缺乏亲切感,二是问题之间缺乏有机联系,三是部分问题过深过难,学生无法理解。王苗苗则在《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研讨与练习”部分分析研究》中概述了2003年版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的编写问题,如题型单一、缺少变化、知识性的题目较少、题意表述模糊、题目设置的目的不够明确等。
王颖在《初中语文教材练习设计的研究》中,基于对南京某初中学生课后练习使用状况的问卷调查分析结果,对人教版教材的习题设计提出了修改建议:一是变单一练习为多元练习,增加图画、照片、剪报、互联网资料,用创作的乐曲来表现,用摄录的活动录像来表现,用排练的短剧或小品来表现,鼓励学生以看、听、触、闻、尝、摸和想象等多种手段感受知识的存在;二是变封闭式练习为开放式练习,要使作业和生活接轨,让学生通过课外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巩固、应用、深化所学的语文知识,使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以提高。
二、人教版与启思版作业系统比较研究
国内对香港初中启思版语文教材的单独研究比较少,学者主要是将启思版与人教版进行比较研究,从不同分类角度对教材的作业系统进行细致划分,从而分析人教版教材与启思版教材的设计特点、优点和长处,以期为人教版教材的编写提供借鉴。
陈衍在《初中语文教科书的作业系统比较研究——以人教版与香港启思版为例》中,通过对150位教师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人教版作业系统的使用状况和问题。尔后,他对大陆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和香港的《中国语文课程指引》(2001年版)进行了深入的理解与比较,在此基础上研究人教版和启思版初中语文教材作业系统的共性和个性。陈衍通过对作业系统“积累识记类”“理解消化类”“应用拓展类”“评价鉴赏类”4种题型的比较,提出了人教版教材在设计和使用上应该注意的4点内容:习题设计的新颖和多样性、拓宽练习文本的取材范围、加强应用拓展题型的课堂可操作性、通过评价鉴赏题,端正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此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白林倩在《大陆香港两地初中语文教材之比较研究》中,对人教版和启思版的作业系统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概括出人教版和启思版教材各自的优点。她认为,人教版教材主要以概况、记忆为主,习题设计也比较丰富、有弹性;启思版教材的作业设计则是归类细致,贴近生活,难度有梯度性,“写作”“聆听”“说话练习”全面兼顾,综合实践活动的应用性也比较强。总体而言,较之于人教版,启思版教材更为具体全面,具有逻辑性,趣味性强,知识量也丰富。endprint
罗小梅在《内地与香港初中语文教科书的比较研究》中,分别论述了人教版与启思版的作业设计优点,然后从作业设计的数量、内容、类型方面对两套教材的作业设计进行比较,强调了人教版作业设计的“少而精”和启思版作业设计的时代感和生活气息。
何文胜在《香港初中中国语文教科书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训练研究》中,对香港的三套初中语文教材(《启思中国语文》《新理念中国语文》《朗文中国语文》)的创造思考能力训练进行了比较研究,比较了三者“精读/讲读”“导读/略读”“自习/自读”“写作”“聆听”“说话”等题型涉及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题量在总题量中所占的百分比,并研究了三者在閱读、写作、聆听、说话训练方面的提问方式,最后总结出三套教科书在创造性思维训练方面存在的不足及改进意见。
杨丽在《香港启思版与内地人教版教材之比较研究》中,分析了教材的课后阅读理解练习。在具体的分析中,她将作业系统分为了文言文作业系统和白话文作业系统,从中归纳出了练习题的类型。其中,启思版教材的作业类型分为7类,包括填充题型、解读文本题型、方法题型、语文知识题型、比较分析题型、讨论题型和设计活动题型;而人教版的作业类型相对较少,只有3类,包括记忆性作业、理解性作业和应用性作业。她指出,两套教材都兼顾了人文性和工具性,但是启思版的作业设计更为细致、题型也更为复杂,难易的梯度也更为明显。
贺征在《香港与内地初中语文教材的对比研究》中,肯定了启思版“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主导”的编写理念,也对启思版提出了疑问,“虽然教材在每篇课文开头都提出了详细的预习方案和思考题目,这为学生的课前自我阅读和预习提供了明确的导向,但总体而言启思版教材的题量仍显得过多,这是否会影响学生学习语文学科的兴趣”。
王璐在《初中语文教科书阅读教材作业系统研究》中,对启思版进行了比较具体的分析。首先,她根据《中国语文课程指引》提炼出香港学生学习语文必须达到的目标,然后指出了启思版的5大特色:能力导向编排、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材料多样、重视阅读质量、注重启发思考。最后,她也提出了质疑,“课后练习比较注重逻辑思维、批判思维、创意思维的训练,但是从‘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读写结合这4方面来分析统计,会发现涉及‘记忆方面的题数为0,涉及‘理解、运用、分析、评价方面的题数为159,涉及‘创造方面的题数为2,涉及‘读写结合方面的题数为5。记忆能力与创造能力的训练较少,这是否会不利于学生全面认知能力的发展”。
三、小结
综上所述,内地对初中语文教材的研究早已开始。从参考文献的时间年限来看,特别是2013年以后,对人教版与启思版教材的比较研究逐渐增多。可见,这是近年来教材研究的一个热点。但是,针对这两个版本的作业系统的研究并不多见,只有2014年陈衍的硕士学位论文是针对性地研究人教版与启思版教材的作业系统的。然而这篇论文的研究仍有待深入。如何结合香港的考试制度和考试大纲进行分析,如何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对作业系统的编排进行分析,这是后续研究可努力的方向之一。
本栏责任编辑 罗 峰 黄博彦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