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涛
桫欏喜欢称大王。在最古老的日子里,天空湿润得很,也热得很,它们很开心。这是它们的时代,更是它们的帝国。它们或成群结队或遗世独立,生于山地溪边或疏林中,在他们的国度里尽情地展示着自己盘曲的身姿和让所有植物相形见绌的叶子,高傲而不可一世。因此,常有人叫它们“蛇木”,一来身形盘曲,二来冷艳高傲。更重要的是,它们是唯一能长成大树的蕨类植物,所以又称“树蕨”。
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决裂植物从陆地霸主的位置退出,让给了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白垩纪之后,地球上寒带和高山地区被裸子植物占据,其他陆地表面由被子植物森林覆盖,蕨类植物只能生长在森林之下,或附生于树干上,屈居伴生物种的地位。桫椤同时代的伙伴们或者死去,或者因为环境变化选择了变小,但倔强的桫椤就是不变,它想保留自己的身段,想要保留6米或更高的身段,以及自己“蕨类植物之王”的美誉和傲视群蕨的那份尊严。它不仅不变,甚至还往更寒冷的地方发展。在贵州赤水——这片因仍保留侏罗纪时期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18.1℃,极端最低气温-1.9℃,最高41.3℃;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286.8毫米,相对湿度82.4%,日照1297.7小时,无霜期最长达351天)气候而被称为:“最后的遗留地”和“桫椤避难所”的土地上,它不仅在海拔600米的区域生长,在2200米的高地上也能生长了。
在中生代的早侏罗纪或晚三叠纪,桫椤与恐龙为伴。恐龙是当时代世上的霸主,而它是恐龙最喜欢的食物,与恐龙共生共荣。聪明的它把自己的孢子放入恐龙的肚子里锤炼,等到孢子“重见天日”时,身体里还不乏营养。就这样,桫椤娃娃很快就诞生了。可是,最终恐龙还是抛下它走了,永远地消失了。伙伴的离开使它一下子没有了生活的方向,但它学会了忍耐也学会了自我改变。它想,活下来无非是寻找合适的温度光线和水分,是不是要褪去“外衣”呢?它决定,以后尽量给孢子穿少点,而且把衣服做得更精致、更巧妙,它给孩子衣服上装上了有类似“弹簧”功能的“环带”,给衣服设计了出口,并派聪明的“唇细胞”把守,如果温度能有16℃到20℃,就让桫椤娃娃快速出来并借助“环带”的弹力,可以走得更远,分布更广。如果温度太低呢?没关系,可以等。总有一天,它会“破茧而出”。出来了,它就要长高,或是为了恐龙时代的一种回望吧。(编辑/有庆)
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