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去“悬疑”《通天狄仁杰》将分崩离析,这一点由前3集可见一斑。出自香港导演和编剧之手的《通天狄仁杰》带有明显的港式风格:被称为“大大”的狄仁杰,长乐帮交接时的“蜜汁手势”以及用红漆在地上涂画的“破涕为笑”,剧中这些本应该唤醒观众对港式无厘头喜剧记忆的冷幽默,却在整体投资不足,穿帮镜头、逻辑漏洞频出的状况下,把观众雷得“外焦里嫩”。
不过,《通天狄仁杰》并非一部雷剧,在第4集播出后,该剧终于回归了悬疑剧该有的悬疑本色,且渐入佳境。
《通天狄仁杰》的魅力首先在于选择了“狄仁杰”这个“优质IP”。身居高位却终生清廉,断案如神又处于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统治时期,这样的人设本身就极富传奇色彩,而对于“狄仁杰”的改编也成为近年来电视人乐此不疲的事。无论是倚重情节、构思精巧的剧版《神探狄仁杰》,还是重视武功、透着武侠气的影版《狄仁杰之通天帝国》,都为“狄仁杰”IP积累了不少看客。
该剧时间线设置在唐高宗年间,彼时武媚娘尚身处感业寺中,狄仁杰在“伯乐”阎立本的赏识之下被委以重任,并在搭档墨雨和侠女慕容清的协助下开始侦破一桩桩悬案。
“悬案”的構思与设计是本剧值得称道之处。在以一出狄仁杰含冤入狱的戏码交代全剧主要人物后,《通天狄仁杰》开始进入“多声部”的叙事系统中,两条故事线缠绕成本剧的悬疑主干。
其一是单元案件。以两到三集为单位营造出起承转合的完整故事链是大多数悬疑剧的叙事结构,而本剧却打破了惯用的完整叙事的手法,采用嵌套的方式处理案件。“王昭燕假死案”尚未告破,便从蛛丝马迹中诱导出“仇一帆杀妻案”,此种案中有案的设计将观众带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观看氛围,并逐渐陷入剧情所设置的情景圈套。
其二是主线案件。为了不让全剧被单元案件所打散,本剧在单元案件之外,又拉出一条颇具宫廷神秘色彩的主线案件——感业寺悬案,一方面用以在结构上统摄全剧,另一方面也借由此案,顺理成章地为狄仁杰与武则天日后的君臣关系做了铺垫。
本剧多以夸张手法雕刻人物性格,狄仁杰的气定神闲,萧朝天的邪魅狂狷,阎立本的温润谦和——对这些主要人物的塑造虽有些过于脸谱化,但黑白分明、忠奸立辨的人物设定,也更容易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作为一部悬疑类型剧,这部剧无疑是合格的,叙事紧密且环环相扣,观众在剧情的此起彼伏中陷入悬疑的深度体验。此外,本剧大胆起用的一众年轻演员也大都演技在线,在台词设计上,偶尔还会冒出几句诸如“不杀了她,我怎么光明磊落”这样“灵光闪现”的句子,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略显粗制滥造的画风。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