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袁林
别让信访“小窗口”成为服务“大理念”的痛
文/袁林
电视剧《人民的名义》火了京州市光明区信访局低矮的“小窗口”,不少人吐槽,“这真是杏枝蹲完连城蹲,连城蹲完达康蹲,蹲出了政府作风转变的真问题。”然而这一幕并不仅仅出现在电视剧的镜头里,多地现实版的“丁义珍”式窗口被陆续曝光。
4月17日,有网友发现昆明一公交站牌设置竟然高达3米多,就连身高2.26米的姚明也只能仰望。无独有偶,4月20日,云南昭通彝良县旅游局大门外设置的意见箱也高达2米多,网友再次直呼“达康书记”出马。而株洲火车站派出所的制证点不仅有“蹲式窗口”,还有办证铁门护卫;郑州市社会保险局伏牛路办事大厅的服务窗口也让人“站也不是蹲也不是”……
这些尴尬的“窗口”和服务设施曝光后,涉事工作人员无不表态将马上整改。整改的速度,固然值得肯定,但背后暴露的问题,却也有必要追问:这些“问题窗口”存在了多长时间?如果不是因为《人民的名义》火了,问题还能得到解决吗?这些事情反映出的,并不仅仅是关于窗口的小问题,而是政府服务的大理念,是一些政府机关部门的宗旨和原则出了问题。
可以想象,如果不是《人民的名义》这部反腐大剧的映射和唤醒,这些尴尬可笑的政府服务场景和作风或许还要被习以为常、熟视无睹。政府要倾听民意,须放低姿态才能赢得民心,我们是否应该更为积极主动全面地检视一下政务服务中的“丁义珍”现象,不必等到舆论倒逼才来整改?政府形象若每每要在娱乐化的舆论风暴过后再修复,必然疮痍满目。
人们常说,在服务质量上不给自己留有整改余地,才算是为办事者设身处地;多站在民众角度考虑问题,才不会出问题。在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人人都是行走的自媒体,一切不和谐的事物都可以迅速被网络曝光,但群众期待的并不是一个“曝光后立即整改”的应激反应,而是“将问题化解于萌芽”的政务服务制度化、常态化。小小的一个窗口背后,折射的是政府服务理念的缺失。
除了“站也不是蹲也不是”的“小窗口”,剧中的诸多细节在现实中都不乏“同款”。以剧为镜,可以照出不少千奇百怪的现象。“窗口”虽小,却是考验政府部门和司法部门是否真心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是否做到服务群众的核心理念。有时候群众的心声就是政府部门应该改进的方向,群众的大小事情,群众的利益是否被侵犯,群众的真实体验,广泛的听取、收集,进而加以改进,比坐在办公室绞尽脑汁的设想改进方法要更加贴合实际。更进一步说,基层政府部门光是停留在坐在窗口前听取群众意见还远远不够,要深入群众生活,到街巷家庭田间地头去了解情况,解决问题,而且不仅要看当下,还要看解决效果,是否反弹,从而真正拉近与人民群众的联系。
我们期待,一部热播电视剧,会带动一系列问题的整改;但更应该归位的,是让“为人民服务”成为日常的制度、规矩、意识,驻扎在公共机构服务人员心中。
悲戚的生离死别,眼里泛起泪花吗?当然不是了。那是作为人的善良、淳朴和忠厚,在为他俩心中最柔软的角落,残存的一丝似水柔情而遗憾,为他俩本性中难得的那点从政、经商的天赋才气错用了地方而惋惜。胜天半子固然可嘉,但其初心应把个人的命运和人民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同进退,共荣辱。人在审时度势时,毋忘了“致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