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单身汉的苦与窘

2017-10-20 08:30策划编辑部执行
莫愁 2017年29期
关键词:单身汉国华农村

策划/编辑部 执行/英 如

乡村单身汉的苦与窘

策划/编辑部 执行/英 如

2017年5月,社会学著作《村落里的单身汉》的出版引发了社会热议。作者彭大松出于童年时对单身汉的记忆与好奇,用两年多时间实地考察探究了农村单身汉的成因及社会现状,最后得出了一个可叹的结论:在当前中国现状下,农村单身汉问题是“无解”的。关注农村单身汉群体,已成为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需要。

事实上,早在彭大松之前,就有研究此问题多年的专家警告说:“更严重的危机还没真正到来。”而多方的数据与实际调研也正在一步步证实这一紧迫的社会难题。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止2016年年底,我国男女人口相差3359万,这意味着有3000余万的男性人口将面临“打光棍”的局面,形成名副其实的光棍阶层。而由优到次的“婚姻挤压”现象,农村将成为他们的主要聚集区,届时,边远、贫困的农村地区可能出现光棍村现象。在结婚对于确定社会地位来说具有重要意义的中国社会,这将导致爆炸性的后果。

彭大松的调查也呼应了这种猜测。二十多年来,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市场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推进,所有这些因素交织,导致了目前的乡村“光棍危机”。在这些“被单身”的单身汉身上,我们既可以看到社会变迁的影子,更应发现,目前窘状背后所反映的是中国社会根深蒂固的性别不平等。

《新华日报》文化部高级记者贾梦雨经常深入城乡各个阶层,他认为性别失衡的大背景下,因为教育、就业、价值观等原因所造成的“性别鸿沟”,尤其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拿教育来说,多年来偏重记忆、重复、标准的评价体系,客观上更加适应女性的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和智力结构,教育成长机会的分野,导致男性尤其是农村男性的社会角色严重固化,“光棍危机”自然愈演愈烈。另外,当今社会分工日趋“精密”,再加上就业市场上潜规测横行,缺乏人脉和家族资源的农村男性的“出路”相对来说越走越窄,以简单劳动、体力劳动为主,甚至沦为颠沛流离的社会群体,这在现代社会的价值体系下尤其显得残酷,进一步加剧了他们择偶的困难。要解决乡村单身汉问题,从根本上来说,还要从社会分工、社会进步、社会公平等方面进行综合性治理。

“找媳妇”的逃与归

与许多年轻人希望通过打工赚钱不同,志朋外出打工主要是为了逃避“找媳妇”,“要不是因为找老婆这事,我一年也会歇夏冬两个淡季,现在不行,哪怕受人管束、赚不到钱,也宁愿在外漂着。”

志朋的母亲曾生过几场大病,家里没有多少积蓄,他对读书也不感兴趣,因此初中毕业后跟着小姨学了三年缝纫手艺,之后就南下打工挣钱,贴补家用。

但在服装厂的流水线上打拼了几年后,志朋仍然没能脱贫。就这样蹉跎着到了24岁,志朋的父母开始替他张罗婚事,然而这时绝大多数同龄姑娘早已成婚,志朋家经济条件又不好,一下就成了困难户。

有一次差点成了,姑娘各方面都很合适,也很中意志朋,但后来因为志朋家无力在县城买房(约需20万元~30万元),最后还是告吹了。

不知不觉志朋已年近三旬,在农村,过了30岁还单身,就基本娶媳妇无望了。他逐渐感受到单身的压力,年终回家不仅会遭到亲朋奚落,邻居也会指指点点,父母每谈及此事都伴随着一声声长叹。有一年吃完年夜饭,母亲借着酒劲提起此事,说着说着竟流下泪来。

志朋对家里的愧疚感越来越重,次年春节前,他给母亲打电话,推脱说厂里有事不能回去过年。而以往年年都要回家度“苦夏”的淡季,他同样再也没有回去过。

无奈的时候,志朋也会安慰一下自己。前年,村委统计全村25岁以上未婚男青年,居然有40多个。除了5个50岁以上的单身汉,其余大部分都集中在25岁到40岁之间。“男多女少,找老婆困难早已是一种普遍现象,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志朋自嘲地说。

今年,志朋结识了一个刚刚离婚、带着两个孩子的外省女人,两人彼此都有一起生活的意向。但志朋心里还是有些纠结:“带着两个孩子,将来我们再生一个,养三个孩子的压力实在太大了。”志朋将情况告诉了家里,母亲当时就哽咽了,“后来还背地里大哭了一场,说对不起我。”

但志朋已经无暇考虑太多,他现在打算,如果一切顺利,年后村里人少时就带着“媳妇”回家:“农村人,要面对现实。”

媒人的闲与忙

“不做媒人,想象不到女孩稀缺到什么程度。”每年春节前后,不断带着人相亲的海叔总是感叹。这个时段,未婚女孩的家门口能同时停四五辆车,排队等着和女孩见面。

在海叔印象中,有个女孩一个春节就见了100多个男孩。“女孩各方面条件都不错,所以排队相亲的后生多得不得了。她每天的时段被不同的媒人承包,一早起来就等着不同的媒人上门。遇到条件不错觉得顺眼的后生,她会多聊几句,留个QQ号,加个微信;看不上的,冷场几分钟,后生默默离开。”

今年60岁的海叔为人热情、实在,脑子活络,人缘很好,所以他在镇上的家曾是一个没挂招牌的婚介所。但两年前,他公开放话表示“关门大吉”了。因为附近十里八乡的男孩太多,女孩太少,“介绍对象的活实在没法干下去了。”

可依然有许多男孩的父母会频繁出入他家,趁儿子打工回来过春节的机会,拜托他帮忙解决孩子的终身大事。

因此,春节成了海叔头疼的时节。十里八村谁家有适婚的姑娘,海叔了如指掌。他有一个小本子,记录着未婚男女青年的信息,只是,男孩的信息数量在不断增加,女孩的信息越来越少。“前面的村里总共只有6个姑娘,未婚小伙却有40多个,这且不说,还不断有条件更好的小伙从外村找来。”

海叔说,因为男多女少,很多传统观念被颠覆。

一是早婚开始盛行。男孩到了十七八岁就开始加入相亲大军。“女孩那么少,你不抢,别人就下手了。亲戚家的一个孩子22岁了,还没找着对象,家里人为这事都快急死了。”

二是争夺范围扩大。过去被嫌弃的农村离婚女子也成了被争夺的对象。“即使带着孩子也没关系,因为彩礼要的少,越是离婚的,找过来说媒的越多。前面村里去年离婚了12对,很快,女的又都结婚了,男的则只有3个再婚,其余很可能从此沦为光棍。”

第三点最让海叔感叹:“以前讲究多子多福,儿子越多,家业越大。但现在,儿子多成了父母最大的心病。相亲市场上,兄弟多常常一票否决,不是涨彩礼,就是直接降级为困难户。入赘倒插门也变得见怪不怪。”

“时代真的不一样了!”海叔多年的媒人经历,最后归纳成了这么一句话。

抱养来的希望

48岁的邵国华曾结过一次婚,他是家里的老大,有三个妹妹。父亲早逝,为了分担母亲的重担,他一直拖到30岁才结婚。婚后,前妻嫌弃邵国华家境贫困,对老实本分的邵国华横

欢迎关注莫愁微信公共平台,参加“乡村单身汉的苦与窘”微话题讨论。我们期待你的参与。

1.添加《莫愁》微信公众号:mochouzazhi

2.扫描二维码挑鼻子竖挑眼,迫于无奈,他离家南下打工。但邵国华返乡过年时才发现,前妻对他的老母亲百般挑剔,张口就骂。吃团圆饭时,前妻因小事将碗筷摔向母亲,将母亲的额头砸得鲜血淋漓,邵国华忍无可忍选择了离婚。

可离婚后再婚成了更大的难题。邵国华的人品深受乡邻认可,但太过贫寒的家境还是吓退了众多相亲女子,加上之前结婚两年没生孩子又产生了一些不好的传闻,一年又一年相亲无果后,邵国华慢慢地认命了。

老无所依是邵国华最担心的问题,现实状况让他不得不考虑自己将来如何养老。但他的三个妹妹各自都只有一个儿子,他不可能从妹妹处过继孩子,最后,他决定从福利院领养。福利院收养的大多都是女孩,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单身汉收养女孩需要年满40周岁,邵国华等到40周岁后,才从广东韶关一家福利院领养了一个女孩。

邵国华给养女取名“欢欢”,欢欢的到来确实给原本只有他和老母亲两人的家带来了无限快乐。但最初几年邵国华多少有些遗憾,因为抱养欢欢一个月后,那家福利院就收养了一个男婴。在注重子嗣的农村,领养一个男孩来延续香火自然是更完美的事。

可这几年,邵国华越来越庆幸自己有个女儿,一是因为欢欢懂事又体贴,二是因为养儿子面临的现实困难越来越大。他说:“前年,村头老邓家生了个大胖小子,全家乐得合不上嘴,放开二胎后,今年又添了一个儿子,当爹的‘哇’地一声就哭了。”

“养儿子负担太重,不仅经济上负担重,精神上的负担也重。”看着村里齐刷刷的后辈光棍,想想三个妹妹这几年为儿子娶媳妇所遭的罪,邵国华叹息不已。他的妹妹对三个外甥媳妇都是好声好气地供着,“得陪着小心,生怕一点小事令媳妇跑了。没办法,娶个媳妇不容易,随随便便都得花一二十万元,还得抢。”

专家观点:

(刘锐,华中科技大学中国乡村治理研究中心博士)

近年来,我和同事在对全国人口普查信息进行分析的同时,还在全国二十余个省市区做过大量田野调查。据分析信息发现,由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市场化、城市化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复合影响,中国人口性别结构已整体失衡。从1980年到2010年,三十年间,男性出生人数比女性多出大约3600万。

如今,这一代人正不断进入适婚年龄,失衡后果逐渐显现。调研中,很多农村的未婚男比例在3%左右,做个简单的估算,峰值期全国农村大约有2000万左右未婚男,平均到68万个行政村,每个村就将有近30个未婚男。而这还只是危机的初现,随着上世纪90年代出生的男性迈入婚龄,农村失婚青年的比例还在加大,将有10%至15%的人找不到或不能如期找到妻子。

当青年单身汉成长为中年单身汉,摆脱单身身份的希望就会很渺茫。一旦如此,单身汉就不可避免地在家庭内部遭受排斥。他们身强力壮时是家里的重要劳动力,年老体衰之后则成为多余的人,生活变得困难,并将遭遇养老难题。在这个过程中,因为生理和心理需求得不到满足,单身汉们不得不采取种种策略以“脱单”,一部分人也会因此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

乡村单身汉的问题,既有他们自身的因素,也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大环境与国家政策介入的结果。如何解决他们的养老、疾病等基本生存问题,并给予应有的人道主义关怀,需要政府相关部门提前制订相关规划。

(彭大松,南京邮电大学人口研究院副教授)

通过对农村单身汉群体的实地考察,我获得了大量生动鲜活的数据资料,综合来看,今天的农村单身汉问题是众多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主要原因有三:传统文化的影响、国家力量的介入以及国家与市场力量的联合。

首先,中国人历来有着传宗接代、延续香火的传统观念,重男轻女的现象在中国较为普遍。

其次,上世纪80年代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强力推行后,个别家庭为了实现生育偏好,依赖性别甄选技术,采取选择性人工引产,导致男女出生比例失调。

再者,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外出务工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社会流动性的增加,使得个人条件好的农村女性与流入地男性结婚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在总体性别失衡的背景下,“婚姻层层挤压”问题日渐尖锐。那些自身条件差的农村男性,不仅选择余地有限,而且面临更多男性的竞争。

在我国总体性别失衡的大背景下,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这个问题仍将存在,且会日益成为显性社会问题。农村单身汉的养老、社会融合、社会风险等问题目前应得到系统的研究和应有的关注。

猜你喜欢
单身汉国华农村
甘为艺术付平生
国华印电DEH系统伺服阀故障处理与分析
别让劳动者流汗又流泪
福尔摩斯:贵族单身汉(下)
幻想和希望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福尔摩斯·贵族单身汉(下)
贵族单身汉(上)
《新农村》乡村文艺家联盟
新农村 新一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