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洋,吴燕,邵艳巡,胡冬艳
[摘 要] 在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对高职院校的专利管理现状进行分析,探究高职院校教职工对专利管理体系的需求,为高职院校的专利管理体系提出改进对策。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专利管理;现状;对策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1-0253-01
专利,是国家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专利是为保护发明者对其发明创造合法权益的一种法律文件。在市场上已经罕见的爱立信和诺基亚公司,每年仍能凭借其专利获得数十亿美元的收益,可见专利对关键技术保护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为我国技术创新的主体,企业和高校牢牢占据国家专利申请量的前两位,目前大部分高校已经建立了专门的专利管理体系,但是与企业较为成熟的管理模式相比,高校目前的专利管理体系在技术保护与激励方面仍显得捉襟见肘。尤其对应用型大学的主体——高职学院来说,对专利管理体系进行对策分析是十分有必要的。
一、高职院校专利保护体系现状
高职高专院校作为为企业直接培养技术人才的摇篮,往往具有行业性背景,其专业任课教师大都具有多年工程技术经验,教授内容与工程实践结合紧密。然而,对大部分理工科出身的高职教师而言,庞杂的授课与学生工作占据了大部分时间,在学校专利体系不完整的情况下,并没有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即使做出技术创新工作,也很少有人利用专利申请将知识产权保护起来。
2012年,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的虞文武等人曾对持有知识产权的99所高等职业院校的知识产权管理现状进行了简单的调查访问,调查结果如下:29所高等职业院校设有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并制定了专门的知识产权制度,有专人负责知识产权管理工作;56所高等职业院校对职务发明进行奖励[1]。可见,随着国家大力推进创新性社会建设,高职院校也在逐渐重视知识产权体系建设。但是,高职院校在知识产权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普遍还存在以下这些问题:
(一)专利管理制度不完备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专利管理制度是从本科院校甚至企业借鉴移植而来,因此在具体实施时,与高职院校教职工的实际工作情况可能不相适应。
(二)缺乏的专利管理人才[2]
高职院校的科研处室往往承担了专利管理的工作,但是专利管理仅仅是科研处某一位工作人员职责中的一项,这造成了高职院校在专利管理方面的先天不足,而且无论是专利管理人员还是广大教职工,受到专利方面的专门培训都非常少。
(三)专利成果转化利用率较低
笔者随机检索了几所高职院校持有的专利,发现这些专利
都没有发生过专利权转移的行为,并且很多授权专利因为没有
缴纳年费,非常可惜地成为失效专利。
二、高职院校专利管理体系需求分析
笔者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对J学院部分专任教师进行了调研,基本了解了教职工对专利的认识和需求。根据本次调研,J学院专业教师对专利申请的相关常识了解程度不高,其中有企业工作经历或是研究生工作经历的,普遍具有一定的专利知识储备。在本次调研的样本中,有50%的专业教师对本专业领域新技术趋势表示时常关注,40%的专业教师表示会偶尔关注,有20%的专业教师认为在自己目前或将来的教学科研工作中,有成果或想法可以申请专利。阻碍教职工申请专利的主要因素前三位是申请途径不明确、程序繁琐以及工作量计量不明确。通过本次调研,笔者认为,专业教师这一群体的创新意识很强,在建立完善的专利保护体系后,将极大提高专业教师的专利申请积极性,反过来促进高职院校专利保护工作的开展。
此外,除教职工对申请专利具有较强的动机之外,学生也可能是潜在的专利申请群体。据相关报道,江苏省部分高职院校试点将专利作为毕业论文的替代物,在毕业前申请一项专利就可以达到毕业条件,可以预想到,在不久的将来,高职院校将会迎来专利申请的高峰。
三、高职院校专利管理对策分析
根据以上对高职院校专利管理需求的分析,笔者认为,建立完善的高职院校的知识产权体系,要做到全面布局,有的放矢。
全面布局,在于提高高职院校的专利管理体系的完善性。高职院校需建立一支专门从事专利管理工作的队伍,在广大职工中普及专利申请的知识,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加强细节的梳理,比如完善专利申请的具体流程、设置专业的人员进行专利查新、积极与专利代理机构对接、改进专利授权后的奖励规则、完善专利成果转化以及保存办法等,有目的、有对策地申请专利。
有的放矢,在于专利管理体系要对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制定具體措施。例如,广大教职工所关心的工作量考核与计算问题。因此,在进行制度设计时,可以将专利申请计算为教师的额外工作量,使专利成果与论文一样算作课题结题的条件,减轻教师的负担。
再如,很多高校的教师职称评定把授权专利作为评审条件,但是发明专利从申请到授权的周期为三年左右,这样长的周期实际上很可能超过教师评定职称的期限。因此,笔者认为对高职院校而言,可以采取更为灵活的制度,在专利授权之前,可以通过专利检索和科技查新报告的方式,评价专利文件的专利性,根据其专利性作为职称评定的依据,以提高申报发明专利的热情。此外,对于教师指导下学生申请的专利,也可以按一定系数折算成教师的科研成果,进而提高教师指导学生科技创新的积极性,使高职院校的专利管理回归到教育的本质上来。
参考文献:
[1]虞文武,华文松.高职院校校知识产权创造和管理现状论:以国家示范性和骨干高职建设院校为例[J].继续教育研究,2012(4):65-67.
[2]屈文斌.高职院校校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工作研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4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