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探索

2017-10-19 19:41徐琳琳,孙园园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7年11期
关键词:护理学儿科青年教师

徐琳琳,孙园园

[摘 要]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专业性和实用性比较强的学科,如何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出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熟练技能操作的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是每一位儿科护理学教学工作者应关注的课题,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作出了初步的探索。

[关 键 词] 儿科护理学;教学问题;护理人才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1-0144-01

儿科护理学是专门对小儿的生长发育规律、疾病防治、儿童保健与护理进行研究的学科。它涉及的范围不仅有儿科疾病的防治,还涉及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等方面的内容,是一门综合性、专业性极强的学科。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以适应社会需要,是每一位儿科护理学教学工作者应关注的课题,本文就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进行初步探讨。

一、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资源匮乏

现在多媒体技术在高校虽已经普及,但儿科护理学播放的影音资料过于陈旧,画面不够清晰、语言不够生动、形象,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讲到小儿生长发育各个时期的特点这一章节,播放的信息大多为改革开放时期的场景,与现在学生的年龄时代不符,学生上课积极性普遍不高,教学效果不明显。

(二)教师临床经验不足

儿科护理学为60个学时,理论教学学时占48个,实践学时12个。实践教学也是儿科护理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大部分青年教师从事教学以后,很少再接触过临床,在进行理论课授课时,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不能进行临床上的拓展,实训授课时也是把多媒体上的护理操作再次口头还原,形式比较枯燥、乏味。作为课堂上的带教老师,如果与临床严重脱节,就不会有及时更新的临床知识传授于学生。

(三)教学内容与临床疾病脱节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科护理学上提到一些疾病已不多见,比如,营养不良、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等。另外一些传染性疾病如霍乱、麻疹等由于疾病预防在临床上也都很难见到。但是诸如:儿童肥胖症、儿童毛细支气管炎、儿童心理行为异常、手足口等疾病课本上很少提到,近年来在临床上发病率却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四)学生存在的问题

部分學生认为儿科临床科室纠纷较多,从事儿科护理工作收入低、风险高,毕业后不愿做儿科护士。在学习儿科理论课时不够重视,练习儿科护理技术操作时有敷衍情绪,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儿科护理教学中应采取的措施

(一)丰富教学资源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配合课堂内容播放生动形象的多媒体课件,及时更换陈旧的影音资料,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效率。如讲到第一章儿科年龄分期胎儿期的时候,包括从受精卵的形成到胎儿发育成熟再到分娩这个过程用3D动画的形式立体、生动地还原整个过程,不但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生命的神奇与伟大,还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而愿意学习这门学科,最终掌握本门学科的知识内容。

(二)提高带教老师的整体水平

教学成功的关键和带教老师的整体水平息息相关,近年来,随着护理专业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青年教师也越来越多。本校也是把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总体来说,主要是从教学技能和实践技能两个方面来提升:

在教学技能上,经验丰富的教师与青年教师之间应该形成“一对一”的带教帮扶对子,中青年教师应该做到“三多”:多听、多问、多总结。另外,本校儿科教研室还聘请了国内知名儿科教授定期开展公开课,讲解儿科最新技术、前沿理念,以提高带教老师的教学技能水平。

在实践性技能上,一些儿科护理技术,比如,头皮静脉注射、静脉留置针的使用、颈静脉、股静脉的穿刺等一直是青年带教老师实践技能培训中的难题,为此本校和儿科教研室也作了多方面的努力,如,聘请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定期来学校进行实践技能培训,以提升带教老师的实践技能水平。另外,青年教师也应该主动到医院进行临床实践锻炼,了解儿科临床护理新知识、新理念,掌握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只有这样才能准确规范地把儿科护理操作技术传授给学生。

(三)修订教学大纲和增设新课程

医学生课程较繁重,部分学科有交叉的地方,比如儿科护理学预防接种这一章节和微生物免疫学有重复的地方,教学授课时不必过于细化,防止学生重复学习,兴趣下降。另外,根据形势发展,学校和儿科教研室要适时修订教学大纲和增设新的课程设置,这也是儿科教学工作者面临新的任务和挑战。

(四)帮助学生克服心理压力和树立信心

大多数学生对实习充满了好奇与未知,一旦深入儿科临床,带教老师的医德水平、科室的气氛环境、客观收入等和想象中的差别很大,自信心就会受挫,进而不愿意从事儿科。所以加大在校期间实验课的教学力度,进入实习前安排强化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提前进入临床状态,而且通过反复练习、教师指导,学生对儿科护理操作有了整体认识,对进入临床充满信心。

另外,做好实习前间的心理疏导工作,如,实习前期请经验丰富的临床护理人员对整个实习流程进行培训,包括与带教老师的沟通,每天跟带教老师查房,把书本上的基本知识、操作技能和临床衔接起来,还可以让学生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和讨论,让学生换位思考,体会患者的感受和需求,不仅能起到自我反省教育的目的,还能使学生在互动中学到儿科学专业知识、技术及医德风尚,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医务工作者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崔焱.儿科护理学[M].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雷亚斐.儿科护理学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及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4):43-44.

[3]刘西平,王淑霞.强化实习期间的医德教育[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7,30(8):912-913.

猜你喜欢
护理学儿科青年教师
重视“关键事件” 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儿科临床中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探讨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青年教师“赴考”
多措并举,助力青年教师实现教育梦想
二胎时代高职院青年教师思政工作的时代嬗变
学习通网络平台下翻转课堂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①
医工交叉学科发展背景下护理学教研的思考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
我国将恢复儿科本科招生8所院校今年7月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