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超
[摘 要] 教育信息化是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教育管理,以新的教育教学模式推动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目前,由于教育信息化缺乏相关标准和整个产业链的整合与平台建设,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因此,需要建立教育信息化的整个产业链与行业标准。
[关 键 词] 教育信息化;多媒体技术;网络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1-0106-02
一、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实践现状
教育信息化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取得显著成效,能有效提升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但是普遍存在如下三点不足:(1)教育信息化建设各自为政,多为分散独立系统,缺乏有效整合,同时相关资金分散,没有形成大平台、大系统。(2)目前实际参建的单位多为区域性中小企业,研发缺乏持续性,规划起点低。未引导大型企业积极参与。(3)前期信息化投入重硬轻软,对设备采购较为重视,缺乏对应的有机规划与整合。
二、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实践建设内容
结合以上教育信息化发展现状,建议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实践做五个“一”工程建设,包括100%网络接入、100所试点学校、一个教育综合服务平台、一个行业标准、一条教育行业产业链,具体建设内容如下:
(一)100%的网络接入
运营商需要充分发挥现有“4G+专线综合组网”的先发优势,为我省的校园宽带的普及提供必要条件,乡镇以下学校接入10M带宽,乡镇以上学校接入100M带宽,对特别偏远或者湖区、山区学校将采取4G接入的方式进行解决(我省已经实现4G信号覆盖,下行速率100Mbps,上行速率达50Mbps),实现全省校园的网络100%接入。
(二)100所试点学校
在全省范围内选择不同经济和教育水平的区域,建成五个基础教育信息化示范区,按照10∶90的模式(其中优秀学校10所,相对中等和相对薄弱的学校90所),采取区、校共同发展的模式,实现以下的建设内容:
1.百兆宽带接入
百所试点学校百兆宽带接入,实现网络校校通。
2.平安校园
教育信息化监控平台建设平安校园,建立学校、家庭、社区共同参与的安全新格局,确保广大师生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确保正常的教学秩序,确保学校的安全稳定,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创建良好的环境。
3.智慧校园
利用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来改变学生、老师和校园资源相互交互的方式,将学校的教學、科研、管理与校园资源和应用系统进行整合,以提高应用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从而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校园模式。通过电子学生证,实现学生身份识别、学籍管理、家校互动、平安短信、GPS定位、亲情联络、校园一卡通、考勤管理、教务管理等一系列适合学生、家长、老师实际应用的功能,成为学校、老师、家长的得力
助手。
4.云端教室
云端教室是以云视讯技术为依托,集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微格教室、校园电视台等多种环境为一体的新形式教学环境,其中使用了包括电子白板、电子书包、电子课桌、数字笔、电视(显示)墙、无线网络、数字摄像在内的多种技术,让学生和老师充分体验到计算机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便利。
(三)教育综合服务平台
利用云计算技术,移动互联网通道向所有学生与老师提供公平的教学资源,向所有的学校以及教育产业链类相关企业提供统一的教学标准和服务,打造一个为学生、老师、学校、机构服务的湖南教育综合服务平台。该平台包含以下四个子平台:教育资源平台、教育管理平台、职教仿真中心、教育信息化监控平台,教育综合服务平台如下图所示。
1.资源管理平台
探索政府引导、企业建设、学校应用的平台建设模式和面向市场、公司化运作的运维模式,对接国家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形成多方参与、公平竞争、交易规范、开放共享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汇聚省内官方资源、第三方资源以及内生资源,建成素材库、课件库、电子书库、智能题库、视频课程库和教学工具库等六大资源库。
2.教育管理平台
完成省级数据中心建设,形成以学籍库、教师库、学校库为重点的教育管理基础数据库。面向各级管理部门和学校建设覆盖教育管理与服务主要业务的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开发中学生素质评价、规范办学行为监管等系统,为破解择校、减负等重点难点问题提供支撑,提高教育管理现代化水平。此外,系统还提供了满足学校排课、选课等教务管理、办公事务管理、科研管理、德育管理、体育卫生管理、总务管理、流程管理、资源管理、图书管理等需要的功能强大的应用模块,为学校建立一个覆盖范围广、实用性强的教育管理平台;为教育精细化管理提供有效的评测依据。
3.职教仿真中心
建设职业教育实习实训仿真中心,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创新仿真实训资源应用模式,开发一批虚拟仿真实训系统,建设10个左右适应省内优势产业发展需要的职业教育仿真实训平台。
4.教育信息化监控平台
整合各校园前期监控建设工作,在湖南省教育厅建立统一
教育信息化监控服务中心,打造湖南省平安校园,提升学校和学生安全。
三、教育信息化的应用实践的产业链建设思路
教育信息化的试点除了为学生与老师提供公平的教学资源之外,还需要鼓励和带动湖南教育行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参与。基于这个模式,湖南省经信委和湖南移动共同建设全国首个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公共云平台,该平台通过整合产业链中的行业影响力的集成商、软件开发商和互联网企业资源,带动产业链的整体深度融合。教育信息化试点工作可参照“兴业云”平台建设的思路,整合教育行业产业链环节的各项资源,优化产业链结构,形成产业集群优势,促进产业链规范有序地发展。
四、教育信息化应用实践的具体建设模式
(一)资金投入
由省政府投入专项资金,省教育厅集中进行预算,根据参与试点的企业效果对地市统一进行拨付。另外,学校和地方政府需要自筹部分建设资金。
(二)资源投入
采用政府牵头模式,引进社会资源,由相关企业投入硬件和互联网内容资源进行平台的建设与试点推广。
(三)专班负责
建议由省政府牵头成立国家教育信息化试点省的领导工作小组,除相关职能部门外,引入运营、设备、应用等相关的大型企业参与工作小组。
(四)全面建设
试点成功之后,按照试点模式,领导工作小组统一安排预算和进度,分步实施。
五、教育信息化应用实践的具体特色与创新点
(一)过程性采集平台
平台将支持多样化的数据,其中包括学生的日常行为、学业和非学业、社会实践数据。
过程性评价是学生根据学生获得优+标示性评价卡的情况进行评价。通过老师、家长在学生学习、生活、成长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日常表现,对学生发放优+标志性评价卡进行激励评价,引导学生自我成长、自我完善,从而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自我发展。
终结性评价是在学生学期末、学年末和毕业时上传实证材料进行鉴定。评价结果反映学生一段时期内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实践创作和个性发展等方面的发展水平。在评价过程中要做到真实、客观,使评价更好地发挥评价结果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同时,通过统一考试、抽样测验等方式对学生学业与非学业方面进行检测,并将最终客观结果统一导入平台。
社会实践评价是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表现的情况,学生能够通过优+社会实践卡,到社会实践基地进行实践活动,真实记录与活动相关的数据。
(二)多样化采集数据
系統支持学生的多样化、多维度数据,提供完善的数据对接口,可扩展性强。现已支持学生过程性、总结性以及社会实践基地的数据采集,做到了一个学生账号一套学生数据。学生数据在平台内作为学生成长记录,也可对接平台外应用接口,作为学生的数据来源。
(三)可配置的采集工具
作为采集系统的一个重要模块,提供丰富的数据采集工具,采集工具可以针对用户的需求进行灵活调整与配置,可根据学校、区域需求的不同,进行后台的设置。通过不同方式的采集工具采集学生的不同数据,最后汇总成为学生的成长数据。
参考文献:
[1]李全彬,顾明亮.基于ASP技术的学生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江苏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19(2):25-28.
[2]余明艳,支和才.基于B/S模式的网上学生选课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5(4):66-68.
[3]侯亚涛.C/S和B/S混合模式信息系统研究与开发[D].西北工业大学,2003.
[4]马晓虎.基于B/S结构的通用学生管理系统的开发[J].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6(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