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薇,尤祖明,管宏宇
[摘 要] 高校实验室改革是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核心,针对高校实验室资源供需不平衡、学生实验实践能力培养弱化等结构性矛盾问题,以南京理工大学为例,从实验室体系架构、队伍建设和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重点打造一批特色、内涵、质量三位一体协调发展、具有示范性和可持续性的品牌实验室。
[关 键 词] 实验室建设;供给侧;改革;实践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1-0212-02
2016年初,国家领导人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强调:“从生产领域加强优质供给,减少无效供给,扩大有效供给,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从供给侧方推进结构性改革,是解决经济发展中所存在矛盾性问题而实行的改革举措,高等教育的教育改革与经济改革类似,同样面临供给侧改革的重要任务。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核心,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变单一结构供给,为受教育者提供多元化、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实验室作为现代大学的心脏,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从实验室体系架构、队伍建设和运行管理等方面进行顶层设计,完善资源配置模式,提高资源使用效益,是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所面临的迫切任务。
在当前国家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大力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在高等教育从以规模增长为中心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转变的改革过程中,高等教育质量观对实验实践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室规划建设也上升到了更重要的位置,资源配置机制改革迎来了新的改革契机和发展机遇。事实上,要想在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中赢得主动权,必须要以工程为载体,着力卓越工程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加快高水平实验室的改革建设,切实向工程教育强国迈进。随着高等教育“井喷式”非均衡发展和“双一流”大学建设冲锋期的到来,如何实现教育资源和实践平台的有效供给,提升学生动手能力和原始创新的能力,已成为高校实验室改革发展发展亟须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实验室建设在与创新实践人才培养方面普遍存在供需不匹配的现象,这与实验室在体系规划建设、运行模式等方面存在结构性问题是分不开的。以南京理工大学为例,九十年代末,学校对实验室体系作过一次较大的调整,将原有的85个实验室调整为54个实验室。此后的十多年间,随着学校学科、专业迅速发展和实验室建设投入的快速增加,实验室在结构、功能、规模上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尽管期间对实验室体系作过相应调整,但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实验室体系缺乏顶层设计,实验室布局不尽合理,部分重复建设、功能重叠;实验室建设缺乏长期规划,存在管理壁垒,管理效率较低;场地资源分散、难以进行有效规划和整合,部分实验室用房又存在闲置、使用效率不高的现象;实验室队伍结构不合理,专职人员少,年龄梯队偏大;大型仪器设备利用率较低,实验室开放运行管理机制不健全。
因此,针对高校实验室资源供需不平衡、学生实验实践能力培养弱化等结构性矛盾问题,以南京理工大学为例,结合实验室运行的现状,从前期体系架构的规划调整、到中期建设模式的带动落实、到后期内涵理念的凝练提升三个方面进行改革,具体如下:
一、推进实验室体系架构改革,提升学院统筹建设能力
做好“减法和除法”,破除壁垒和障碍,理清管理体制和实验体系,改革单一专业建制实验室的碎片化管理模式,打破专业壁垒,实行“大中心”化模式,推动校院两级管理改革。改革经费“多头”投入模式,突出学院主体地位,采取“学院申报→专家评审→立项建设”的竞争机制,存量做优,增量做强,发挥资源配置在改革发展中的激励和杠杆作用。改革评价模式,建立完善实验室运行绩效评价机制,重点围绕实验室人才培养、成果产出、队伍建设、开放共享等方面,制定“产出投入”周期性评价制度,奖优罚劣,优化资源配置,建设与管理并重。
二、推进实验室建设模式改革,聚焦实验室特色提升
做好“加法”,聚焦建设模式改革,以“专业大类”建设模式为特色,突出优势品牌专业,实施“一院一品”建设计划,突出重点,兼顾均衡,提高实验中心教学品质、专业影响力和社会认可度。明确理论与实践结合并重,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通过科研训练、金工实习、专业竞赛、毕业设计等不断提高实践教学的比重。着力加强实验教学队伍建设,打通晋升通道,确保实验系列与教学型教师同工同酬。明確教学与科研融合,积极鼓励教师科研转化教学,把研究成果应用于实验教学中,增大学生受益面。打造创客空间,鼓励教师“常进实验室,常指导学生”,将实践教学或指导科研训练作为晋升职称的必备条件。统筹各项经费,在实验室内涵、条件、实验项目、开放、文化等多方面重点建设,打造环境宜人的专业化品牌实验实践基地,强化支撑地位。
三、推进实验室内涵建设改革,营造良好育人氛围
做好“乘法”,加强校内外协同育人,围绕学校优势学科和前沿,与国外高校联合共建实验室,推进学科专业交叉人才培养。搭建校企实验室深度合作的战略平台,促进高水平科学研究与高质量人才培养的相互支撑。推动实验室时间、空间、内容及队伍的开放,将实验室开放与学科竞赛、毕业设计、自主创新等相结合,扩大受益面,开放联动,充分发挥双创的倍增效应,将实验室开放系统与实验教学系统打通建设,实行学生自主实验、自主管理,激发创新活力,将课程实验、创新实验与学生竞赛紧密结合,充分利用实验条件和师资条件,形成倍增效应,不断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的服务保障作用,努力打造具有专业化、市场化、网络化特点的“众创空间”。
通过建设,学校实验室在结构、功能和规模上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建设层次和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保障。
(一)实验平台条件内涵进一步提升
通过持续投入和长效建设,学校新增多个国家级的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获批多个江苏省虚拟仿真项目,与国内外多家企业联合共建了一批实验室。如,电光院的电子信息教学实验中心与赛灵思公司合作,共建了可编程数字系统联合实验室,为学生提供了“口袋实验”的新模式;设计艺术与传媒实验中心与苹果、联想等国内外知名企业、研究机构合作构建多位一体的实验教学联盟;皮尔磁-南理工机械安全联合实验室落户我校,这是国内首个机械安全实验室,获得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二)专业建设取得长效发展
学校各大实验室平台条件得到了显著提升,有力支撑了自动化、安全工程、高分子、化学工程与工艺、计算机、土木工程等多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的认证,为师生打造了创新实践的实验平台。纳米材料、光电工程、环境工程等8个示范中心通过专家评估,获批省级示范中心;化学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自动化等7个专业获批江苏省品牌专业,打造优势学科。同时,学校加强现有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管理系统的建设,与国家设备设施网络管理平台对接,现已入网165台套,总值2.6亿元。实验中心也成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科研活动的主要场所,青年教师依托共享设备承担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项目。
(三)师生受益面不断扩大
目前,学校22个实验中心全年共开设500余门实验课程,面向学生金工实习、科研训练、毕业设计、课外科技活动9000余人次,年实验人数约200万人。实验中心建立实验室开放管理系统,保障常态化开放,将实验室开放与课程实验、学科竞赛、毕业设计、科研训练等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相结合,本科生和研究生在物理竞赛、挑战杯、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等各类竞赛中均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学生受益面不断扩大。通过条件补充和文化内涵提升,实验中心也成为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科研活动的主要场所,青年教师依托共享设备承担了一批高水平科研项目。
(四)国际化交流日益频繁
与国际人才培养模式接轨,也是学校各实验中心“品牌”打造的一个重要体现,中心与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友好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中心针对学院的国际留学生班和国际培优班,提供实验教学平台,建设了一批全英语的实验教学课程如电子信息实验中心,每年与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合作举办“中德联合班”,开展“FSK数字调制解调实验”等实验项目,在人机工程、交通工具实验室研究等领域,与国际著名大学标准逐步接轨。
(五)具有一定的可示范度和推广价值
实验室对外开放交流取得新成效,承办了全国机械安全标准化会议、创新创业50强總结宣传活动、中美青年创客大赛等活动,实验室条件和环境获得专家一致好评,认为“一院一品”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组织实验室开放日活动,自动化、物理、设传等实验中心和创客空间面向社会开放体验,近距离感受无人机、机器人,开启奇幻之旅,活动被《南京新闻》《南京晨报》《江苏晚报》等多家媒体报道,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声誉。
参考文献:
[1]姜朝晖.以供给侧改革引领高等教育发展[J].重庆高教研究,2016,4(1).
[2]赵建国,韩学山.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有关问题的认识[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8(S1).
[3]周星亮.加强高校实验室管理为提高教学服务质量[J].科教导刊,2014(23).
[4]查建中.面向经济全球化的工程教育改革战略:产学合作与国际化[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