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新媒体发展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力研究

2017-10-19 16:57朱颖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17年3期
关键词:团委舆情互联网+

朱颖

[摘 要]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当前新媒体发展势态迅猛,各类资讯信息从四面八方涌来,大学生已逐渐成为新媒体最主要的运用及传播群体之一,受新媒体发展的影响及渗透不容小觑。如何运用新媒体的发展正确引导大学生的思维模式、行为模式及心理发展,如何运用新媒体对大学生的舆论导向加以正确引导及管理扩散,如何形成一个有效的高校团委管理模式,成为研究的重中之重。

[关 键 词] 新媒体发展;大学生思想;影响力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7-0156-02

近年来,“互联网+”理念的提出使新媒体的发展日趋迅速且多元化,新媒体从原来的单一型广泛传播模式向各行各业的复合型多向叠加模式转换。而在高等教育领域其影响力及发展尤为突出,这与各高校学生是当今新媒体的主要受众群及使用者这一重要原因密不可分。而当前“互联网+”时代,新媒体发展与大学生思想引領息息相关。高校如何将新媒体发展与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进行并行管理,使大学生真正顺应“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发展潮流,助推大学生成长成才,并创造出有效有用的管理模式,是本文剖析及研究的关键。

一、当前“互联网+”时代下新媒体发展与大学生思想引领的关系

何为“互联网+”时代?“互联网+”就是互联网与社会经济领域各生产要素“相加”,即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重构、再造新的发展业态。符号“+”既表示加入、融入,更表示升级换代、创新发展。“‘互联网+既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也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更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

何为新媒体?有人说:“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下的定义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

新媒体就是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的内容的媒体,是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从新媒体本身的特点而言,它具有普及性覆盖率广、信息来源渠道多(真实性尚待验证)、获取资讯便利迅速,传播上,具有互动性、快捷性、大众性、多元性的特征。

“互联网+”时代的迅猛发展,为新媒体的快速崛起提供了极具养分的土壤,并把传媒行业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据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在我国注册网站数量达到60多万家,计算机显示器、阅读器有1.3亿,市场上流通的电子书有30多万种,网络新媒体的终端设备已经相当普及,绝大多数有阅读能力的人都具备新媒体阅读的终端。

另外,网络新媒体传播的内容正在日益丰富,不少网络新媒体拥有自己的采编团队,奔赴一线采集第一手信息,并利用新媒体传播速度快、容量无限以及互动性等特点与传统媒体争锋。

然而,在新媒体发展迅猛的同时以及缺乏完善的法律监管背景下,网络安全以及互聯网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凸显。比如,新媒体发布信息的真实性、当下流行的“网红”等,尤其有不法媒体为了提升人气,制造吸睛话题骗取点击量和传播,更有不法分子故意制造谣言煽动群情,引发社会不安等,这就使新媒体的空气并不是那么纯净,尤其是对青年人群体产生了十分不良的思想导向。

二、新媒体发展对大学生舆论导向的影响

随着大学生介入网络、使用网络成为一种常态,对高校团学工作而言,则意味着传统观念与新媒体的有机碰撞。当前“互联网+”时代下,新媒体发展对大学生的影响显而易见。1.新媒体在大学生中普及率高,具有广泛传播性。2.新媒体的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渗透性强,具有重要影响力。3.新媒体的发展对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4.当今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依赖及信任度远远超于传统媒体。5.新媒体的信息多样性对大学生的判断力是一种挑战。

三、当前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舆论导向工作面临的困境

(一)从大学生特质看,思想状态与价值判断的能力有待完善

据相关调查显示,在当前的新媒体使用上,大学生更倾向于社交功能较强的新媒体,大部分时间用在微信和QQ上,其他如校园门户网站、校园BBS、微博、个人博客空间等占了较少。在舆论的关注点上,大学生普遍关心国家大事和社会热点,意识形态、娱乐八卦等排于次位。

大学生思想处于成熟完善的过程,对价值判断的能力也有待提升,新媒体基本精神是自由、共享,在校园塑造“时间流”,传播速度极快。如果大学生群体盲目相信并传播,给谣言插上“翅膀”,会在瞬间呈辐射式、发散式传播,形成多元化、立体化的参与,此时的舆情控制就变得十分复杂、艰难。

(二)从新媒体特质看,真实情况与网络语境有冲突

当前,新媒体泛滥,新闻真实性缺失等现象时有发生。这对大学生将产生较大的负面、消极的影响,对高校团委工作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四、当前高校团委新媒体发展情况

当前,高校团委管理学生事务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新媒体,但多用于方便班级通知事务、发布校园新闻动态。存在着缺乏专业人员,甚至专业团队来负责的问题,学校负责新媒体的教师或学生,由于专业、个人等各种因素,未能有足够的能力,或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挖掘新媒体特色,创造特色去吸引学生关注,大多数高校的官方网站、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等都只使用了较为基本的功能。大多数高校未能真正达到利用新媒体引领大学生常态性、习惯性关注校园网媒,了解校园动态,了解社会政治时事,并产生互动。因此,高校团委新媒体未能与大学生生活产生较高的契合。

五、高校团委新媒体平台与大学生舆论导向的关系

大学生群体思维活跃,意识强烈,容易接受新事物、新观念,又因个性突入,较为喜欢展现自我,新媒体自由、共享、开放,被大学生广泛喜爱和接触,接收新媒体中传达的各种信息。但是,大学生与社会交流较少,对信息的辨识能力不够,难以正确区分正确有用的信息。

当前,高校团委新媒体平台内容多、政治性强,只承担了学校通知、新闻动态等内容的发布任务,对于大学生来说,不免乏味,阅读量低,甚至个别学生还产生抵触心理。因此,高校团委新媒体平台应与大学生逐渐产生较高的契合,逐渐建立起学生对校团委新媒体平台的兴趣、信任,以致产生粘性,对大学生产生正面、积极的引导。

六、如何进行管理,形成有效模式

(一)提升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控制力,规范使用目的性

相關调查显示,大学生每天使用网络的时间过长,部分甚至每天在线时间超过5小时,调查人群中甚至会出现有网络强迫症的倾向,严重影响大学生身心健康;而运用新媒体以“娱乐休闲”“在线聊天”“网络游戏”为主要目的的占了不少。因此,高校团委应加强大学生对网络使用的自我控制力,如可组织学生成立小组对网络使用时间进行相互监督,定期开展心理普查与心理指导等,发挥网络对大学生学习与生活的积极作用。

(二)提升高校新媒体平台的内容质量,引发学生阅读兴趣

高校新媒体平台除了基本的校园动态信息发布外,最重要的就是开发“引导”和“沟通”功能,与传统媒体一样,高校新媒体也要明确服务对象,除了提供基本功能外,应尽量扩大覆盖范围,争取更多的受众,这就需要用心去设计栏目、编排稿件等,说到底就是要丰富提升平台上的内容。比如,挖掘学生身边熟悉的平凡事迹,也能引发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对学生思想产生深远影响。

(三)打造“校园微社区”

对于高校而言,团属新媒体仅作为信息发布平台还远远不够,打造“校园微社区”,为学生提供交流、互动平台,甚至“私人定制”信息服务等,都将成为高校团委新媒体平台构建的重要抓手。以重庆邮电大学为例,该校打造“重邮小帮手”微信平台,就是以“校园微社区”的概念进行建設,为学生提供“私人定制”的信息服务。学生可以通过该平台晒课表,看课程量排名,查询成绩、学校科研和讲座信息、消费查询、校园卡充值等,成了该校学生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四)培养“学生舆情领袖”,引导舆情正确方向

所谓的“舆情领袖”就是经常发表意见并能形成核心意见的人。在舆情传播过程中,常有少数人是消息和影响的重要来源,这部分人长期频繁接触新媒体,比一般人更留心媒体信息,他们发表一些信息和表达看法,能影响普通人,这些人被称为“舆论领袖”。

尤其是在高校网络环境中,也能树立这样的“学生舆情领袖”,当网络上出现一些虚假信息和极端言论时,大学生需要“舆情领袖”来答疑解惑。高校团委可在各学院和专业中挑选一些品学兼优的、在大学生群体中有一定威望的学生组建“网络舆情领袖”,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发挥他们的影响力引导舆情走向,倡导符合高校主流价值观念和舆论导向。培养“学生舆情领袖”可作为一项重要而长期的工作。

(五)引导大学积极投入社会公共事务讨论,提升大学社会化过程

大学生即将走向社会,成为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一员,在利用新媒体方面不应只停留在获取信息、自我展示、自我娱乐的层面,高校团委应积极引导大学生除了进行专业学习和能力提升外,还应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鼓励并引导大学生群体积极投入社会公共事务讨论中,通过积极参与讨论,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政治参与意识,有利于大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社会,提升对虚假信息、不良言论的辨识度,乃至更深入地理解我国国情、社会状态等,促进大学生在网络中的成长,提升大学社会化过程。

猜你喜欢
团委舆情互联网+
“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团工委)”名单(共三百一十二个)
消费舆情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11月
月度最热舆情事件榜9月
文化扶贫榜上有名
批评艺术十则
《简化转接组织关系手续的通知》是否适用于大专院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