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干劲 王国硕 谭蓉
[摘 要]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与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我国教育改革正在向着纵深方向发展, 在高职院校的教学改革中, 作为高职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图书馆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对高职院校图书馆利用4G网络技术进行信息服务的情况,通过对比师生实际需求与移动服务特点,在基于 4G 通讯网络以智能手机为阅读终端现状下,探究适合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移动终端的在教学应用上的信息服务模式。
[关 键 词] 图书馆;移动服务;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7-0036-02
为了解决教学4G网络时代下的高职院校图书馆移动服务在教学服务上的创新问题,我们通过以高职院校为对象,移动服务为技术手段,调研了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探究基于图书馆教学的需求和移动服务的特点,对比得出移动服务对教学的支持不足,提出新的创新方法与移动服务功能模型。
一、高职师生教学需求及教学方法——基于图书馆资源
(一)以工具书为中心进行教学
在实际教学中,课堂上以教科书为主要资源,而教学扩展上,传统的教育以工具书为主要资源。根据英美的实际情况,教学上强调工具书的参考效果并不好,但是西方在教学上,图书馆参与的程度更大,图书馆人员的专业要求也更高,能对学生的信息素养进行培养,这些在国内高职院校还不是很普遍。
(二)以咨询问题为中心进行教学
这是一种为克服以书为中心教学方法的弊病而发展起来的另一种教学方法。问题引入式的教学在课堂上日益普遍,实际操作中,高职学生并没有养成对信息源的判断能力和深入自学能力,导致图书馆的利用率较低。
(三)以实例研究进行教学
一般作法是:从实際中选取一些具有共性而无唯一答案的问题,逐一加上解答这些问题可以采用的方式、方法的评论。这一方法强调学生与参考资料间的直接联系,而移动图书馆等4G网络为基础的教学方法都是提供参考资料的方法,在具体实施中,需要移动服务更贴合教学需求。
二、移动服务目前能够提供的服务与特点
(一)主流的移动服务
1.移动图书馆
移动图书馆的核心理念是任何用户、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获得图书馆的任何资源信息。主要提供的服务包括在线一站式检索图书馆书、刊、论文等文献信息的功能等与图书馆功能的对接。
2.电子书借阅:用户主动操作下载电子书
通过手机扫描电子书借阅机提供的二维码,将图书下载在手机上。通过多点触控进行操作,支持滑动、拖动等手势,读者只要用手指轻轻地点击显示屏上的图片就能实现对主机的操作。
3.社交媒体服务:微博、微信为代表
在新浪微博以“图书馆”为关键词搜索机构认证的微博,数量为1254条,在微信上以“图书馆”为关键词搜索公众号和服务号,数量为631条,由此可见社交媒体式的图书馆服务在我国的发展很迅速。微博和微信的主要优势是可以实现随时随地查询馆藏书目和图书借阅情况的主动推送功能。
4.其他服务:短信服务等
2004年期,国内图书馆界投入了巨大精力在图书馆短信服务上,服务内容也很多样,最经典的服务内容为:催还通知、预约通知、提醒还书、新书通报、图书馆公告,而随着移动服务的多样化,短信服务已经更多地作为辅助工具使用。
对于高职院校的图书馆,技术的加快导致图书馆在软硬件上追赶潮流,而对于学生真正的诉求和对教学方面的思考相对缺乏,即技术的快速发展忽视了高职学生的特点和教学改革的需求。
(二)移动服务的普遍特点
1.碎片化
以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的读者为例,在213人的调查问卷中,72.9%的读者每天使用手机阅读的时间超过1个小时,其中,大部分读者浏览的信息都是碎片化的资讯信息,如新闻资讯、微信朋友圈和移动图书馆上的藏书信息,且相比传统的纸本阅读没有固定的时间。优势是阅读不再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劣势是阅读的内容也被碎片化了,不利于完整知识的获取。
2.个性化
个性化指的是阅读者的兴趣被给予了最大的激发,可以获取自己感性的内容,同时阅读也变得充满个性,每个人各不相同。对应的是读者的信息选择个性化和信息推送者针对性地推送信息。
3.移動化
因为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便携的特点,移动阅读成了新的阅读平台,并成为普遍的现象。移动阅读除了阅读地点的改变,也改变了读者的阅读习惯,影响到读者的学习习惯。
4.速食化
移动服务提供的信息为了迎合读者习惯,更多地推送碎片化的信息,造成读者对信息的随意浏览,远远不及传统纸本阅读的深度,即速食化的阅读。速食化阅读造成读者对知识的获取过程中,更多的是记住信息的位置,而不是信息的内容,有悖于传统教学对于部分知识掌握的要求。
(三)移动服务对教学服务支持的不足
1.移动服务碎片化与教学服务的周期性冲突
移动服务几乎没有强制性的时间需求,而实际教学一般有周期性,例如一门课程的时间是一个学期的话,很可能会因为学生在同样的机会成本下,选择其他服务方式获取资源,移动服务作为一个非强制性的教学手段有其不利的地位。
2.移动服务速食化与教学要求的深度冲突
电子媒体的普遍特点是快而浅,读者在电子媒体上更愿意选择微博而非博客,更愿意浅阅读而非像看传统媒体一样进行深阅读,这与教学要求的知识深度是有冲突的。
3.移动服务缺少教师的参与
移动服务的发起者多是高职学校的图书馆馆员,而教学的直接参与者是教师,由于图书馆与教学部门的沟通有限,导致提供的服务更多是图书馆单方面的推广,内容由图书馆自行拟定,必然会出现与教学的脱节。
三、提出创新与修改移动服务,满足教学需求,创新教学方法
(一)移动服务的功能与教学对接
在教学资源的功能上,可以与教学系统提供的功能对接,有两个思路:一是在移动服务上增加少量教学系统的功能,若全部一致会导致移动系统的臃肿和概念混淆;二是在一个统一的移动服务平台上,同时拥有教学系统和移动图书馆的功能链接服务。
(二)移动服务推送的内容与教学对接
根据高职学生的特点,移动服务中的学术电子资源在使用上并不能得到很好的反馈,而移动服务的一大特色服务是视频和特色资源服务,与教学相关的视频数据库或相关知识性数据库的推送,是让移动服务参与教学的一大手段。
(三)移动服务实现教师、馆员与学生的三维融合
移动服务不再只体现图书馆的价值,而是通过提供的服务促进教学,这需要图书馆馆员、教学部门的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
(四)构建新的图书馆移动服务体系
移动服务为了与教学改革相对接,需要增加教辅的功能,提供教学需求的内容,有教师参与决策的服务。
下图是最新的图书馆移动服务功能结构,拥有最新的云服务等功能,依旧没能解决下面两个问题:(1)最好的功能不全是高职院校学生所需求的,如越来越便捷的科技文献的传递等;(2)與教学的需求脱节。
经过全文的分析,拟增加新的功能如下:
以上设计基于功能、内容与教学需求的对接,也需要教师、学生和图书馆员的三维协作。
最后,移动服务的功能并不是越多越好,所以需要考虑,针对高职院校对各类信息的需求量,减少部分科技文献推送服务,增加基于教师推荐、课程需要的文献信息及可视化的资源库。
参考文献:
[1]Wei-Hsiang Hung,Lih-Juan ChanLin. Development of Mobile Web for the Library[J].Procedia - Social and Behavioral Sciences,2015(6):259-264.
[2]余逊涛.移动图书馆服务如何避免“白痴化”[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24(15).
[3]王琦,陈文勇.移动阅读与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的内涵辨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23(22).
[4]王秀兰.西方图书馆参考服务教学的状况[J].图书情报知识,2010(5).
[5]陈建新.基于数字图书馆的移动服务及移动阅读平台建设[J].農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10).
[6]茆意宏.移动信息服务的内涵与模式[J].情报科学,2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