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辉 朱梅芳
[摘 要]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准确定位了办学思路、专业发展目标、专业服务企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就业方向,学院电子商务专业2013年确定为学院重点建设专业,2013年立项省级实训基地(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教学团队于2014年评为“院优秀教学团队”;充分利用地区优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坚持教育教学改革,走产学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帮扶33家中山市制造型企业,实现了中山地区“一镇一品”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业务的校企一体化服务对接;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专业办学特色,在全省同类院校中享有较高的声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实训基地建设,力求将本专业发展成为省级特色品牌专业集群。
[关 键 词] 工作室平台;企业实战化;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07-0132-02
一、探索独具专业特色的基于“两园五平台”的分段式实战化教学模式
在“院园融合”的政校行企多元协同办学的体制机制下,与广东德讯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共建电子商务创业园,探索“两园五平台”的分段式教学和多专业共同发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经过三年,将本专业建成在实战一体化教学上具有鲜明特色的品牌建设专业。
1.与知名电商运营企业合办电子商务企业学院,打造“两园五平台”的分段式教学和行业订制式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与行业协会合办电子商务行业学院;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及时优化专业定位和人才培养方案以主动适应产业需求;利用“校内电子商务实训园”和“校外电子商务创业园”等组织分段式教学和多专业共同发展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校企合作重构以“互联网+行业业务”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引进电子商务行业规范开发课程标准,共建优质的核心课程。课程体系将突出学生创业实践能力培养;课证融合,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行业、企业合作完成三本优质教材开发;参照国家精品课程建设标准,引入企业资源建设好三门优质的核心课程。
3.校企共建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将校内的“电子商务实训园”+校外的“电子商务创业园”建成基于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应用的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通过课程项目一体化教学系统、校园O2O平台、物流配送平台、企业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创业实习平台五个级别平台循序渐进地训练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在德訊电子商务产业园区设立“园中校”——电子商务创业园校区,提供企业职工培训、技术咨询和实习实训管理等服务。优化建设院外实训基地,健全实践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实现“管理的示范”。
4.實施“校企双导师”,与行企共建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按照国家标准,建设一个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
5.建设融自主学习、在线考核、资源共享功能于一体的专业资源共享平台。参照国家专业资源库标准建设专业资源共享平台,为高校师生、企业和社会学习者提供人员培训、教学指导、学习咨询、资料下载等服务,实现校内外资源共享。
6.开展基于网络的“常态化”社会服务,为中山及珠三角地区持续培养急需的电子商务人才;政校行企共建社会服务平台,拓展社会服务功能,为企业和社会开展培训、技术支持、咨询等服务。
7.带动专业群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以电子商务专业为龙头带动专业群校企合作办学体制和机制改革,实现校企之间、专业之间的师资力量、课程标准、实训基地和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专业群的办学水平,培育新的优势专业。
8.组建电商企业学院,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1)在合作办学共建的“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省级实训基地的基础上,探索建立“校中厂”“厂中校”的实习实训基地。采用引进、联办形式,建立集生产、教学于一体的“校中厂”,即“电子商务实训园”,实现校企运营“校园O2O平台”和“物流配送平台”合作。联合开办“电商”学徒制培养班,学员与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一起,经过考核、面试筛选,组成企业的“电商学徒班”,学生除了正常参加电子商务专业设置的课程教育之外,可以系统地接受企业的业务培训和指导,以企业相关岗位的具体工作和要求设计课程,由企业选派人员与专业教师联合开展教学和实训活动。同时,利用节假日、寒暑假在企业的各个岗位进行轮岗实习,在企业一线业务骨干的指导下,使学生在岗位上现场学习并锻炼,强化现场操作。(2)利用《电子商务物流一体化工作室》作为“企业电子商务服务平台”,利用企业学院的优秀师资与实践条件,积极开展对外培训。培训的对象包括信息服务企业的从业人员、参加工作的高中毕业生、传统企业中从事电子商务的人员、非电子商务专业的在校大学生等,依托企业优势的客户资源,为经过培训、符合企业用人标准的结业人员提供工作岗位,从而形成培训人员、学校、企业三方共赢的局面。
9.依据实际工作标准,充实实训室制度建设。依照企业仿真格局和企业实际工作标准,结合学生的实训需要,充实校内实训室的制度建设,建成布局合理、仪器先进、设备完善的高标准、高质量、高起点的校内电子商务实训基地,使之具备单项电子商务、综合电子商务实训条件,并兼顾社会发展对电子商务专业的需求,使学生在校就能够逐渐熟悉电商运营公司或企业工作环境,实现学生与实际电子商务岗位的零距离,成为向省内输送电子商务专业技能型人才的教学基地和电子商务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10.结合企业运营实际,拓展实训基地教学功能
加强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加强校企合作,实施“院园融合”“工学结合”,在电子商务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指导下制订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充分利用目前电子商务专业拥有的校外实习基地,保证“实战化”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
二、通过创建“电子商务创业园”实现学习、生活与“网络创业”集成化
通过“电子商务创业园”引导学生的学习、生活与“网络创业”实践融为一体,充分利用现有的各种资源,创新学生创业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开展:(1)校园生活的电子商务化,努力实现校园内的宣传、教学、后勤服务等的信息化,引导学生利用高校的信息化氛围,学习、研究和体验校园生活的电子商务化。(2)鼓励“网络创业”实践,针对各种日常生活需求,鼓励和指导学生在淘宝等平台开设店铺,尝试“网络创业”的过程。通过代理、代销等方式,营造“生活化和商业化”的学习氛围,创造专业理论与企业实践无缝连接的电子商务培养环境,提升学生市场分析、网店定位与运营、合作企业沟通等一系列商务策划和实施的专业技能。
三、立足中山经济,搭建“电子商务产学研科技服务平台”,增强社会服务能力
结合电子商务专业的特点,发挥自身优势,主动面向中山市专业镇区的重点产业和特色产业,培养优秀电子商务专门人才,为中山市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具体做法如下:(1)积极走出去,为中山市本地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网络技术支持;(2)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为传统的中小企业普及电子商务业务提供相关支持;(3)对外来务工人员开展电子商务营销、物流等方面知识的培训,为加速中山市城镇化进程助力;(4)继续做好电子商务专业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借助我校被批准为电子商务职业技能培训的平台,拓展电子商务省级实训室开放功能,充分发挥实训场所及考证基地的效用,组织学生进行培训和技能操作考核认证;(5)积极拓展社会服务功能,以先进的教学设施为依托,以强大的師资队伍为保证,以《电子商务物流一体化工作室》为“电子商务产学研科技服务平台”,扩大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承担各级、各类型的电子商务职业技能的培训任务,为电商运营人员提供专业电子商务知识培训,以电子商务技能岗位资格和认证考核为突破口,充分发挥特色专业在职业教育领域的示范作用和辐射作用。
围绕市场需求,校企共建“电子商务创业园”,形成校企合作长效机制,从中山市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考虑市场发展的需要,主动与企业进行沟通,与“政校企”共建电子商务创业园;使校企合作进一步融合,建立稳定长效的校企合作机制,作为建设和提高专业服务能力的重要保障。扩大与企业合作的范围和深度,开展产学研合作与交流,共享研究成果,参见下图。
四、积极践行“院园融合”的“工作室”合作育人模式
“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的一种重要形式,也是提高专业适应当地区域行业、企业一线建设需求和发展需要的具体体现。通过校企联合培养,将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及技术开发紧密结合起来。这对学院和企业双方,是一种双赢的合作模式。筹建董事会作为校企合作专职管理机构,由专职管理人员负责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人员选拔、管理、服务工作,与广东德讯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飓风集团、中山市品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作进行现代学徒制培养,逐步实现“电商企业学院”。
五、与企业合作,加强专业建设和加大对外服务力度
在现有校外实训企业的基础上,“以院园融合为先导,以教学改革为核心,以教学基本建设为重点,注重提高质量,努力办出特色”作为宗旨,用现代的人才观、质量观、教学观来指导本专业的教学改革,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能力和职业转换的适应能力,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可持续发展潜力。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的技术优势,在为相关企业提供订单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上,积极开展职工培训、技术服务等工作,协助合作企业攻克技术难题,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加大校企合作企业的技术指导。
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需求为依据,坚持产学一体校企联合培养途径,将满足企业的工作需求作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以企业真实工作环境为背景,全力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探索和建立根据企业用人“订单”进行教育的机制,根据企業用人需求,调整专业方向,产学结合,制定突出实战能力培养的课程方案。电子商务专业主动与省内对口专业的院校提供对口支援、对口交流,承担对本地区和对口行业高职院校的带动责任。主要通过对其教师和课程培训、互派教师学习或指导、互派教师访问交流,共同研究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和实训项目、共同开发社会服务项目等形式,让更多的院校分享建设成果,在共同提高专业教学水平的同时,带动一批院校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易丹.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情况调查与分析[J].电子商务,2012(4).
[2]曹春益.基于工作室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电子商务,2012(2).
[3]冯晓兰.高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文学教育,2011(2).
[4]袁江军.高职电子商务专业校企合作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商贸,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