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晶
[摘 要] 胜任力素质结构模型的设计关系到能否准确、科学地测量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胜任力水平。通过对胜任力概念内涵的解析建构了西藏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胜任力素质结构模型即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并对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解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西藏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胜任力素质结构模型的可操作化的具体方法。通过对西藏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胜任力素质结构模型的设计,以期能够对西藏高校中层领导干部的胜任力进行科学和准确的测量,从而为开展富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的培训提供便利。
[关 键 词] 中层干部;胜任力;结构模型
[中图分类号] G64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22-0024-02
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指出,西藏必须要加强各级党组织和干部人才队伍建设,巩固党在西藏的执政基础。这为新时期加强我区高校各领域、各层次领导干部队伍建设指明了新的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中层领导干部作为高校具体任务的执行者和所在团队的领导者,他们的工作态度、管理能力、综合素质、工作效率等直接反映了一所高校的办学水平及其综合竞争力,他们所做的工作直接关系上级精神在高校的贯彻与落实、关系高校的稳定与发展。因此,优化中层领导干部素质结构、提升中层领导干部的胜任力成为我区高校提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一项重大课题和长期任务,研究开发符合我区实际的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胜任力素质结构模型显得尤为重要。
一、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胜任力素质结构模型建构
通过研读董晓林等的《高校行政管理人员胜任力与工作绩效的关系》、赵海涛的《胜任力理论及其应用研究综述》、郝保伟等的《高校中层领导干部培训现状及需求分析》、王建民等的《胜任力研究的历史演进与总体走向》、何齐宗的《我国高校教师胜任力研究:进展与思考》等文章发现,“胜任力”一词最早是由著名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McClelland于1973年率先在《测验胜任力而非测验智力》一文中提出,其含义是将某一工作(组织、文化)中表现优异者与表现平平者区分开来的、个人潜在的、深层次特征,它可以是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的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绩效和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胜任力是潜在特质和显性行为的集合,胜任力模型中包括三个维度:知识、技巧及态度;其要素包括六种类型:技术能力、知识结构、职业精神、价值观念、性格特征和心理动机。钟学忠等的《西北地区高校中层干部培训调研报告》、肖建宗的《新形势下高校中层管理干部管理能力培训探索》、李树等的《高校领导干部培训需求分析及其对策》、严加红的《高校领导培训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现状分析》、陈芳等的《高校中层干部教育培训规划》、王振华的《高校中层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现状与改进研究》等文章进一步明确了我国高校中层领导干部的基本培训需求,在知识层面主要集中在党的理论知识和政策、高等教育基本理论、有关法律法规、心理学知识、管理学知识等方面,在能力层面的关注主要集中在人际沟通能力、表达能力、领导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
在上述基础上,通过研读俞家庆等的《美国大学校长与管理人员培训及其对我国高校干训工作的启示》、程晋宽的《美国学校管理人员的在职培训模式》、黄志成的《美国学校管理人员培训模式改革趋势》、陈宇明的《美国学校管理人员培训模式概述》等文章,并通过借鉴国外《胜任力辞典》《新华信素质辞典》《亚努斯绩效管理质辞典》等胜任力研究工具书,结合西藏实际和高校当前发展的需要,构建了西藏高校中层领导干部岗位胜任力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素质结构模型。其中知识水平涵盖了中央和自治区有关会议精神、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我区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有关教育法律法规、高等教育基本理论知识、管理与决策理论知识、财务管理知识、人力资源管理知识、团队合作技能知识、人际沟通技能知识、办公自动化技能知识、相关前沿知识等共12项;能力水平涵盖了责任担当能力、组织协调能力、表达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科学决策能力、领导能力、创新能力、自我提升能力共8项。
二、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胜任力素质结构模型解析
(一)知识水平结构
(1)中央和自治区有关会议精神——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国家领导人系列重要讲话和对西藏经济社会发展有关的重要指示精神、自治区党代会精神等;(2)党和国家的政策法律法规——党的基本理论、方针政策和国家基本的法律法规等;(3)我区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公职人员十不准、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等;(4)教育法律法规——教育法、高等教育法、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计划等;(5)高等教育基本理论——教育学知识、心理学知识、教育管理知识等;(6)管理与决策理论——管理科学、决策科学等;(7)财务管理——高等教育财政等;(8)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知识;(9)团队合作——特别是不同民族之间合作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等;(10)人际沟通——特别是藏汉同志之间的沟通所需要的知识;(11)办公自动化——基本的计算机相关知识等;(12)相关前沿知识——特别是国家对西藏环境保护、西藏民族文化保护、西藏战略地位等的要求以及先进理念方面的知识等。
(二)能力水平结构
(1)责任担当能力——包括能够按照要求和标准基本完成工作目标、认真负责并想方设法保质完成工作任务、高度负责并圆满完成工作任务和履行工作承诺、出色完成工作任务并积极承担额外工作任务和责任、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相结和并具有强烈的责任使命感5个层次;(2)组织协调能力——包括能够确保完成工作所需的基本资源并控制工作进展、适时调整资源并平衡各方关系和整体把握工作进展、合理高效分配资源并保持各方良好关系和成功解决冲突或矛盾、积极寻找资源并营造融洽的文化氛围和预见未来可能出现的情况4个层次;(3)表达沟通能力——包括能准确表达并倾听理解他人想法以及适当反馈、恰当表达并乐于倾听和善于理解他人的想法、出众表达并全神贯注倾听他人想法和营造良好愉悦的沟通氛围3个层次;(4)团队协作能力——包括能积极参与支持团队的决定并成为一个好的团队成员、把团队利益放在首位并与他人良好沟通及相互配合、与团队成员共享信息并对其正面评价和彼此之间达到默契、以团队整体利益为出发点并建立良好沟通渠道和形成融洽的氛围、牺牲个人利益并时刻以团队利益为重和成为团队的核心5个层次;(5)科学决策能力——包括能对日常工作作出正确的决策且大部分决策不会延误、对日常工作和突发事件作出及时恰当的决策、对全局性或战略性的事项作出科学的决策并具有一定的冒险精神3个层次;(6)领导能力——包括工作目标清楚并能控制时间和分配工作任务、以公平平等的态度运用职权完成工作任务并指导下属、凝聚团队力量完成工作计划、注重工作质量并追求团队工作绩效、激发团队工作热情并具有很强的号召力和富有远见5个层次;(7)创新能力——包括能按照常规完成日常工作并对新事物有一定的了解、接受他人新思路新方法解决新问题并积极了解新事物、主动思考并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和主动了解新事物、善于打破常规并用新颖的方法解决问题和敢于承担风险、将创新热情投身于工作积极实践并成为管理领域的领军人物5个层次;(8)自我提升能力——包括掌握工作相关知识和技能但较少参加有关培训、经常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对知识和技能有自觉学习的热情并积极参加培训、持续不断学习并在知识和技能方面处于团队成员或同级别的前列4个层次。
三、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胜任力素质结构模型的可操作化
高校中层领导干部胜任力素质结构模型的可操作化可通过问卷调查和(或)访谈的方式来实现。问卷调查法主要涉及问卷的设计,主要包括:(1)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民族、学历、级别、职务、单位、任职时间等,其中年龄方面可设为35岁及以下、36~45岁、46~55歲、56岁以上四个阶段,民族方面可设为藏族、汉族、其他民族三个方面,学历方面可设为大专及以下、本科、硕士、博士四个层次,职务方面可设为党务、行政、教学兼党务或行政三个方面,任职时间可设为3年以下、3~5年、6~8年、9年以上四个阶段。(2)知识结构——把对知识内容的了解程度从低到高依次定为初步掌握、较好掌握、全面掌握和深入掌握4个层次并赋予不同的分值,在此基礎上通过实际情况和理想状态两个维度来测量,两者之差即是我们所需要的结果。(3)能力结构——把能力水平中的每一项具体能力条目从低到高分别赋予1、2、3、4、5不同层次的分值,由于每一项能力中的具体条目数不一样,有的为3项、有的为4项、有的为5项,因此赋值的深度也就不一样,其中三项的均值为1.5,4项的均值为2.0,5项的均值为2.5,为了能够进行横向比较,需要对得分进行“同比化”处理,即将3个和5个的能力条目对应数据同比处理为4个,具体公式为:同比数据=评分÷能力条目个数×4。访谈法主要涉及访谈提纲的设计,访谈人员可依据知识水平和能力水平结构具体内容草拟访谈提纲,访谈提纲应主要围绕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的主要内容展开,然后根据访谈情况来判断受访人员的实际水平和理想水平。理想的状况是实际操作人员能够将问卷调查和访谈结合起来,以问卷调查为主,以访谈为辅。
总之,领导干部胜任力素质结构模型的科学设计和准确运用不仅关系能否准确、科学、客观、公正地反映高校中层领导干部的胜任力水平,而且关系现有中层领导干部的成长进步和后备中层领导干部的挖掘。科学合理的中层领导干部胜任力模型有助于高校组织人事部门客观、准确地选拔、任用领导干部,从而有助于提高组织绩效和学校整个办学实力水平。通过胜任力素质结构模型来测量高校中层领导干部的实际水平和存在的差距,进而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培训是加强西藏高校干部队伍建设的必然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