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宇+熊龙+毕发钱+洪志杰
摘要: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教育向课堂外的一种延伸,是推进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同时也是大学生学习知识、锻炼才干的有效途径。本文旨在结合以“三下乡”为代表的大学生社区服务和国家新时期“精准扶贫”指导思想,以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三下乡”活动为例,探索精准扶贫视角下大学生少数民族社区服务新模式,为今后相关研究及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精准扶贫;大学生社区服务;少数民族社区;模式研究
在国家“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关键时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的提出具有重大意义。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地区社会需求的满足和精准扶贫是实施不仅仅关系到当地的社会和谐发展和人民福祉,对国家的稳定和民族团结也有深远的影响。大学生作为社会的年轻力量,他们有能力也有责任用所学的知识为国家的发展贡献力量,切实解决西部少数民族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问题。因此,构建以“精准扶贫”为目标的当代大学生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工作服务模式,不仅能够切实提高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发展,也是大学实践“三下乡”重要意义和高等教育机构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模式,国家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形成社会主义情怀的重要途径。
一、精准扶贫视角下大学生少数民族社区服务模式的构建意义
近年来,我国的大学生社区实践活动已初具规模并取得了一定成果,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和形式不断发展,学生的服务能力也不断加强。但总体上看,我国大学生社区服务仍然存在着对社区需求缺乏深入了解、服务供需存在偏差、服务层次较低、随意性较大、流于形式等诸多问题,无法真正达到为祖国发展落后贫困地区的目的。
我国少数民族多位于偏远地区,有的居住在海拔较高的山地,耕地较少且分散,大都以传统农业为主,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中东部地区较为缓慢。加快建设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是新时期做好民族工作的基础和根本任务,是实现固边睦邻和边疆繁荣稳定的重要支柱。但我国民族地区,尤其西部少数民族地区贫穷落后情况严重,实施精准扶贫面临诸多困难,原因在于制约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因素众多,解决发展难题的能力不足。其中,对于少数民族地区贫困情况的识别依旧模糊,所以制定有针对性的需求识别模式和服务模式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如何在“精准扶贫”政策思想的指导下,采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带领学生调查社区需求,界定需求,针对需求展开形式多样的社区服务,切实推动社区经济发展、改善社区环境,真正达到高校大学生实践活动教育与国家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切实提高我国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社区服务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实施过程
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依托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从精准扶贫的角度出发,组织大学生针对云南少数民族农村社区进行社会需求评估,通过社会工作专业方法开展相关服务,促进少数民族农村社区的和谐发展和社会稳定。此次实践地区选择了云南省大理市喜洲镇的典型汉白混居的上关村农村社区,该村位于大理苍山首峰云弄峰脚下,南与著名的风景区蝴蝶泉相连,北与上关镇接壤,东临洱海,西枕苍山。全村主要以白、汉两个民族和少部分其他民族混居,社區具有代表性和研究性。整个研究过程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开展上关村社会需求调查。大学生社会实践服务主要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别从青少年儿童、妇女、老人、教师四个层次进行访谈,寻找需求,进行服务。同时,通过小组对不同访谈对象的访谈,也从中了解到了上关村村民主要的生活情况。
(二)进行上关村社会需求评估。指导大学生对上关村社区半结构化访谈的一手资料进行分析,识别出其社会需求,尤其是尚未被满足的社会需求,共同探讨提出针对最迫切社会需求而进行的社会工作方式。通过访谈调查,总结的主要需求如下:
1.青少年儿童组需求主要包括教育需求,即学校的师资力量、教学方式等尚不完善,在教育上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医疗保险需求,即青少年儿童的医疗保险尚未满足。父母照顾、陪伴需求。
2.老年组需求主要包括社会补助的需求,如访谈的老人多数在65岁以上,因为身体状况的原因,多数已经不在工作岗位上工作,由此家庭经济收入的来源来自自己的子女,导致子女的支出大于收入,希望得到政府的补贴。子女陪伴、照顾的需求。医疗需求,即有些老人身患严重疾病,而家庭经济困难难以承担医疗费用,希望得到医疗优惠政策优惠等。
3.妇女组需求主要包括观念意识的提高需求,即随着社会的进步,妇女的地位逐渐提升,但并不是所有家庭都将陈旧观念摒弃了,所以在观念、意识上应该加大宣传力度。信息渠道拓宽的需求,即希望多掌握社会信息。政府对孩子学费的补助需求。医疗需求,即提高可报销金额的数量。
4.教师组需求主要包括希望学校增加教师数量、增加更多的新教学设备、希望学校重视非文化课的教学、开设相关的心理辅导课程等。
(三)针对上关村社会需求开展具体实践活动。结合调查评估的结果,针对三个主要群体开展服务活动。青少年儿童组的服务主题为暑期安全教育,通过入户宣传的方法,将交通安全、人身安全知识传播到服务对象中。老年组的服务主题为老年人身体健康和陪伴,通过手指保健操现场教学促进老年群体参与社区活动,学习日常自我保健的方法。互动游戏“水果蔬菜猜猜猜”,引导老年人关注饮食健康。妇女组主要的服务方式为文艺舞蹈活动,通过向社区妇女学习当地舞蹈,增强社区妇女对自身能力的认同感,丰富妇女群体的娱乐生活。
(四)反思服务过程和效果。即在上关村社区需求识别和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启发大学生为精准扶贫的有效实施进行深刻思考并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三、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大学生社会服务效果评价与思考
此次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大学生“三下乡”社会服务的目标在于:第一,如何使大学生在社区中获得接纳,与当地少数民族群体建立关系,为需求访谈和服务的开展提供基本条件。第二,如何更好的结合当地实际,充分依托社会需求评估开展具有针对性的服务活动。第三,如何在少数民族社区需求识别和提供服务的过程中,为精准扶贫的有效实施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在整个大学生社会服务的过程当中,不仅仅是学生去服务,社区村民也积极向大学生反映真实情况。最终,学生热情投入服务,尊重和欣赏服务对象,学生与社区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不仅达到了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初衷,也对帮助国家落实“精准扶贫”帮扶对象,确定帮扶对象真正的待帮扶需求,具有积极的作用。
四、“精准扶贫”视角下提升大学生社区服务水平的启示
此次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三下乡”实践活动所采用的社会服务方法,最终取得了有效的结果。但在具体运用到贫困程度较高的少数民族社区时,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更多的实践和构思。目前,从“精准扶贫”出发,真正使大学生实践教育与国家宏观政策导向相结合的研究还比较缺乏,在实施过程中由于少数民族贫困社区的经济、教育、医疗等因素都非常限制,会一定程度上限制大学生进行该模式的社会服务工作,也会影响最后的需求评估和服务效果。但是,教育大学生紧随国家政策号召,真正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实质性贡献的大学生社会服务教育模式的构建,是未来高校和国家共同探讨和研究的必经之路。未来,高校应努力探索出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特定社会需求的、更多样化的大学生少数民族地区服务模式。
参考文献:
[1]邓维杰.精准扶贫的难点、对策与路径选择[J].农村经济.2014(6):78-81.
[2]薛志鹏.对精准扶贫现状的反思及路径探析[J].智富时代.2017(7):286-289.
[2]胡荣山.大学生社区服务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广西教育.2013,2013(3):14-16.
[3]杨定玉.少数民族地区精准扶贫问题研究评述[J].民族论坛.2016(2):99-103.
[4]王嘯飞,徐云峰. 借鉴社区服务学习经验完善我国大学生社区服务[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2,31(1):132-135.
[5]周燕.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南京:南京工业大学.2014.
[6]茶洪旺.发展中的贫困问题研究——基于云南少数民族地区案例分析[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12(1):104-110.
作者简介:辉宇,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工商管理学院专职教师。硕士毕业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国际管理及领导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为少数民族文化管理、少数民族竹文化产业开发。
课题来源: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科研基金项目 16KJY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