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
书法家曾令刚
曾令刚,1947年生,湖南泸溪县人。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吉首大学客座教授。书法作品入选全国第三届正书展、第三届扇面书法展、首届老年书法展、中国文联主办的纪念郭沫若诞生120周年全国书法展(获优秀奖)、第二届中国重阳书画展(获重阳奖)、第二届中国千字文书法艺术节(获老年组二等奖)、全国邮电职工书画摄影展和中国电信集团总公司职工书法展(获一等奖);作品被多家博物馆、图书馆、碑林收藏或勒石。举办50岁、60岁个人书法展,《燎望》《湖南日报》等对其作品做过专题报道,曾获中共湘西自治州委、州人民政府颁发的宣传文化大奖“五个一工程”书法一等奖和文艺突出贡献奖。
在我的书法朋友中,曾令刚先生是一位坚持在书道上跋涉不懈的长者。
令刚先生曾作为湘西自治州的代表参加过1985年在全国都颇具影响力的“湖湘书法大赛”,而今也算得上我省书坛的资深者。先生书学二王一路,近年来,观其书法作品,一改以往书风,以碑入笔,化圆为方,用笔遒劲,兼以行意,线质苍茫,意态幽姿,朴拙真趣,魏晋风骨韵致具存,又突显个人风貌。
去年底,我随省书协专家团前往湘西讲学,辅導国展创作。走进湘西书法界,书友们对令刚先生赞誉颇多:认同他在学习书法的道路上,一直淡定地坚守传统阵地,注重人品修养,为人低调谦和,不因年长而自是,思想活跃,观念常新,不断探索,依然是自治州书坛的创作骨干。我与先生相识已有20多年,先生的人品修为,对书艺孜孜以求,深居简出,耐得寂寞,与人交往,谦谦君子,不事张扬,不慕荣利,鼓励奖掖后学,令人敬重。大凡能在艺术上取得一定成就者,无不是德艺品学兼修之人。清人松年有云:“书画清高,首重人品,品节既优,不但人人重其笔墨,更钦佩其人。”
令刚先生出生于湘西的千年古镇——浦市。因受家乡深厚文化的滋养及乡贤影响,他自幼钟情书法。几十年来,不忘初心,坚守着书法园地。其楷书从欧入,宗二王晋人小楷。他对钟王小楷法帖下过苦功,长期浸淫于《荐季直表》,《宣示表》《乐毅论》《黄庭经》《曹娥碑》等。一帖在手,反复研读临习,熟知于胸间,慧解参微,领略风神。鄢福初先生见其书作,在其册页上题句赞云:“令刚先生作书安详澄静,深得二王法度”。
天道酬勤。令刚先生研习小楷极见功力,也卓有成效。2002年,他以古朴清致晋人小楷风格创作的古代书论作品,入展全国第三届正书展。展览期间,专程前往天津,在展厅内反复观摩学习,感悟他人对楷书的解读,眼界大开。继而又赴北京参加中国书协举办的临帖班,聆听全国书法大家讲授书法艺术,指导临帖创作,接受新的理念,提升了艺术欣赏力,调整创作思路,提高了创作水平。2007年其作品又入展全国首届老年书法展。先生凭着自己不懈的追求和实力,加入了中国书法家协会。
中国书法是座宝库,要学习的东西非常多。艺无止境,书法人一生都在书学道路上跋涉,没有终点。赵孟頫题东坡书云:“夫有志于书法者,心力已竭而不能进,见古名书则长一倍。” 痴迷帖学多年的令刚先生,没有满足取得的成绩和现状,冷静的思考过后,清醒地认识到其书存在线条力度偏弱、结字情趣不足的弊病。为了增加养分,丰富自我,更进一步,他产生了补碑学之课的想法,以强其骨,养其拙,增其趣。于是尝试着学《爨龙颜》《爨宝子》二碑,深入其中,渐渐地改变了过去尊帖抑碑的偏见。2010年为检验学习“二爨”的成效,创作了扇面书法,结果入展了全国第三届扇面书法展。年过六旬的令刚先生,更坚定了学习魏碑的信心和决心,加大了学习的时间和力度。书架上原来仅作参考的魏碑书籍资料终于派上了用场,《龙门二十品》成为新宠。这种思路的转变与方向的调整,成为令刚先生学习的新起点,也是迄今学习的重点所在。
魏碑一路也各有路数,各具风貌。清代倡碑学风兴盛,至今不衰。阮元《北碑南帖论》的“界格方严,法书深刻,则碑据其胜”,为晚清尊碑开了先河。康南海更是尊碑抑帖,有云:“凡魏碑,随取一家,皆足成体,尽合诸家,则为俱美。”各种倡碑论有其道理,学书者可选择适合自己的书风。但对老者的转变,操作起来并非易事。化正为奇,易圆而方,寓巧于拙,求其趣味,是挑战自我的选择。前贤有衰年变法之说,对令刚先生而言,则犹如自己所说的:是在学书道路上不懈的追求、不停的跋涉。
当今书坛,书法似乎有走向纯艺术的倾向,甚至已成为一种职业。书法爱好者众,队伍庞大,热闹非凡,而能沉下心来、凝神静气的学习研究,甘守寂寞之道,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态度,更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精神。今天人们对书法的认知,不像在古之贤哲那样,书法不应只是读书人的“余事”,是“雕虫小技”,而是一种高雅的爱好,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是书法进而走向自由王国所必备的基本功。
古人云:“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月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令刚先生今已年逾古稀,是个在学书道路上坚韧不拔的长者,他不畏艰险,乐于接受新观念,不断挑战自我的精神,令人敬佩!
愿曾令刚先生健康长寿,人书俱老,艺术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