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隽平
十七年前,我曾先后用四十元和六十元低价,历经半年分别收藏了清代著名教育家——岳麓书院山长欧阳厚均书写的上、下联:“鸠杖同心,鹿车携手;兰陔衍庆,莱彩承欢”,这件事成为收藏界的美谈,多年来广为流传,对联还在2014年被中央电视台《寻宝》栏目评为“民间国宝”。
但是,所有的收藏都只是暂得,收藏的最高境界不是收藏,而是——舍得!
2017年5月,我通过湖南国际拍卖公司将欧阳厚均的对联拍卖,有朋友非常不理解,他们不明白我将要用拍卖所得购买一件心仪的藏品,续写一段新的收藏传奇。但是,究竟是什么宝贝在等着我,我也不知道。
2017年9月,湘西自治州成立六十周年。为此,我与湘西州文化局罗局长达成共识,做一期《艺术中国》湘西特刊,总结六十年来湘西自治州的文化建设成就,重点展示湘西自治州博物馆藏品、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湘西的书画艺术成就。7月20号,黄永玉先生在北京家中接见湘西同志,拿出近年新作拍摄,至此,《艺术中国》湘西特刊的稿件全部落实到位。同一天,我按原计划飞成都参加四川德轩拍卖公司的拍卖,于7月22日成功拍得一代文豪沈从文先生为“朱拓北魏佛造像”的题跋。
久知沈从文先生擅章草,也曾于长沙博物馆见过他的书法,《艺术中国》还做过他的专题介绍。但这次近距离面对原作,在释读过程中,内心深处仍然受到极大的震撼,我一次次陶醉、叹服。古人云:匆匆不暇草书。其实质意义是:匆匆忙忙是不能写草书的。此作可以看出沈从文以考证的严谨态度,一丝不苟地书写章草,其精到的笔法告诉我们:草书也是可以理性的!
此拓片约3.4平尺,题跋处不足2平方尺,洋洋洒洒600多字,文风严谨,思路清晰,作品中“巅峰”写作“颠峰”、“姿态”写作“恣态”沿用的都是古法,并非错别字,唯独“普通大众”写成“普遍大众”,恐系笔误。
拓片的收藏之风源于清代大兴文字狱,也叫“玩黑老虎”,题跋鉴赏风行于文人之中,以至于清代拓片的价格甚至高于真迹。鲁迅在教育部供职时,也花了大笔资金购买拓片。
拓片通常是黑色,以墨汁拓就。这张北魏佛造像拓片却以朱液拓制,而且是用全形拓技术中的“移纸法”技艺拓成(也叫“立体拓”),殊为珍贵。沈从文在解放后放弃了小说创作,进入中国历史博物馆研究文物,1978年3月,沈从文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该作品外签条处只有“朱拓北魏佛造像”字样,却没有沈从文的落款,可见在1978年的背景下,中国社科院名家云集,沈先生也只是被作为一名普通专家对待,整理、题跋、研究都是分内之事,这张拓片是中国社科院珍藏的资料,沈从文题跋后,签条处不落款也在情理之中。据湘西博物馆林格先生说:“1978年我到沈家,沈家当时想把手稿全部捐给吉首大学,吉大还犹犹豫豫。”
沈从文先生很早就开始学习书法,我曾在湖南怀化市芷江县的妈祖庙(原为福建会馆),见过沈从文1921年(时年19岁)写的碑文《芷江县警备队队长段君治贤墓志铭》,他曾在文章中写到:“我得临帖,我那时也就觉得世界上最使人敬仰的是王羲之”。“我于是当着众人业已熄灯上床时,还常常在一盏煤油灯下,很细心的用《曹娥碑》字体誊录一角公文或一份报告”。 在其早年文章有多次花“大洋数元”买帖的记录:这些字帖有“6块钱的《云麾碑》、5块钱的褚遂良《圣教序》、2块钱的《兰亭序》和5块钱的《虞世南夫子庙堂碑》,五个月内就买了17块钱的字帖。“ 沈从文还写了“胜过钟王,压倒曾李”贴在房里,“因为那时节我知道写字出名的死了的有钟王两人,活着的却有曾农髯和李梅庵。我以为只要赶过他们,一定就可独霸一世了。”
著名作家汪曾祺在《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一文中,对老师沈从文的书法作了描述:“沈先生的娱乐,除了看看电影,就是写字。他写章草,笔稍偃侧,起笔不用隶法,收笔稍尖,自成一格。他喜欢写窄长的直幅,纸长四尺,阔只三寸。他写字不择纸笔,常用糊窗的高丽纸。”
董桥先生曾经评价沈从文的章草:“那样高挑那样苍茫的修竹墨影,老早就成了沈从文书艺的标志。汉元帝时代史游发明的这款书法纵然斑驳陆离,传到沈从文手中竟翩然复活了:秦代隶书的波磔还在,圆转方折的意态也在,不兴连写,字字独立,汉朝善书的人都可以凭这样的字入仕,沈先生写的这笔奏章体章草,汉朝人看了一样倾倒!”
章草虽起源较早,但不如今草流便,历代习章草者少,二十世纪有两位写章草知名者,一为沈曾植,一为王遽常。但我极不喜欢沈曾植章草的颤抖、寒俭、逼仄,倒是王遽常的章草老辣浑厚,意境苍茫。沈从文的章草吸收了王羲之行草笔意,更为率意劲健,识读性较强,可谓别开生面,其章草技法之精湛、气息之古雅,将章草艺术推到一个新的高度,不过因为社会上流传太少,其文名掩盖了书名,以致这个时代的人们远未认识他的书法价值。著名摄影家卓雅女士追寻沈从文先生的文学脚步,拍摄出版了二十多部摄影集,看后大为赞叹。著名学者钟叔河曾在1986年拜访过沈从文先生,沈从文曾经赠送他一张手札,钟老欣赏完我拍回的藏品,说:“只有沈从文才能写出这样的作品!”
此次拍卖颇为周折。7月20 日晚,我在长沙黄花机场登机一小时后,被通知下机等候通知,不料一进机场便被告知要转大巴去宾馆,改天再飞成都。7月22日晚从成都飞回,飞机又晚点5个小时,带着沈从文的作品回到家,已是凌晨3点,我叹息:“带‘沈从文回家真难呀!”
拍卖归来,不少朋友关心价格,我告诉他们:“就是欧阳厚均作品拍卖的成交价!”
附题跋释文如下:
北魏道武帝进入中原定都平城以后,便奉佛教为国教,在皇都平城境内大兴土木,营造寺院。后虽有太武帝的黜废佛教,可是其子文成帝继位以后,便立即宣布恢复佛法,命曇曜于京西爱州凿窟造佛。在皇帝的鼓励之下,北魏的佛教已发展到巅峰状态,寺宇遍布各处。佛寺中常置佛像作为众人礼拜的对象,北魏的佛雕艺术因而十分发达。
此外,普通百姓感于社会动荡人生无常,故时常造像祈福,或求死后往生极乐世界、见佛闻法,或冀今生获取功名延年益寿也。促进了北魏造像的发达。不仅为我国雕刻艺术带来盛大成果,并为我国雕塑美术的发展奠下稳固基石。
北魏造像深受汉文化感染,一反雄伟豪放的风格,而以温文儒雅秀丽窈窕的气质著称。北魏冯太后身为汉人,在其掌权期间积极与南齐修好,故当时北魏与南朝交通频繁,北魏的造像风格也随之有所转变。在这期间,所造的佛像许多已不复穿通肩式和偏袒右肩的僧袍,而改着南朝士大夫穿的褒衣博带的服式。或早期造像中方圆的脸型、有神的大眼、俊挺的鼻梁随处可见,制作的佛像身形瘦削而形长圆,眉清目秀,双眼细长,一派南朝士大夫温文儒雅的姿态,其文纹多以阴刻的技法表现衣折,刻意安排强调装饰性,并且裙裾多做锯齿形精细的雕工,妍丽的纹饰都与南朝造像相似。
北魏造像佛雕源于印度中亚,但历经雕师们的消化吸收,撷取精华乃创造了北魏早期艺术独特浑厚阳刚气势,晚期作品转入窈窕秀丽之风貌,可惜无法知道这些伟大雕匠的名字,但每一尊佛像后面都有一位默默无闻艺术家的心血和巧思。
戊午(1978)孟夏沈從文时年七十有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