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少敏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还是山,这是禅宗参禅的三重境界。不同领域、不同视角,对这三重境界会有不同的解读。人才测评需要洞察人心,而人心莫测,远比看山复杂得多。但是,无论看山还是看人,基本的逻辑却是相通的,人才测评师们同样有自己的“观人”三境界。
从认知角度来看,第一重境界执着于“相”,“看山是山”是对表层信息的认识与积累;第二重境界执著于“空”,“看山不是山”是在对表层信息认识的基础之上,更多地关注事物的内部构造、形成过程与周围关系等;第三重境界既不执著于“相”,也不执著于“空”,是证得真空妙有后的看山还是山,此境是跳出一般性、理解特殊性的更高水平的认知。
看山是山——看其人格
看山是山,主要看表相,从而判断其是什么、有什么。在這第一重境界中,人才测评师们需要看到个体的“相”,这里的“相”即指个体的人格。
何谓人格?心理学中不同流派、学者对人格有着不同的解读,没有对错之分,更多的还是从不同角度对人格的恰当之谈。有专家将人格定义为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心身组织的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体质等方面的整合,具有动态性、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一定程度上讲,人格是指一个人的全部特征。
初步了解何谓人格后,那人格该如何测量?心理测量往往会把一个复杂的概念解剖分解成一个个简单的维度,通过对简单维度的测量,达到对复杂概念量化的目的。
在职业测评中,一般会运用麦克利兰的冰山模型,了解人格特质的结构分布。测评师会通过各种行为事件、情境模拟的方法提取关键行为点,即给客体以刺激,诱发其行为展现,从而发现并总结当中存在的相对稳定的行为模式,并进行定性与定量评估。
此外,人才测评师也会通过高信效度的量表对个体的能力、性格、情绪等各方面的特质进行测量。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人才测评师对人才的精准把握,辅之以量表。
总之,人才测评师的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重在观人之“相”,这里的“相”不是长相、外貌,主要是指个体在专业素养、语言表达、逻辑推理、领导他人、自我认知等各个方面的能力,通过观察,悉知人才的内在需求/动机、性格、气质、价值观、态度等各个方面的内容。探索的是个体在这些“相”上,有什么,是什么。
观人之“相”看似简单,但却是很多初级人才测评师过不了的关卡,也是成为人才测评师面临的第一道难题。突破的有效方法,通常是以“师徒研讨”的方式进行总结归纳,进而打通提取行为点与归纳结论的各条经络。一个人才测评师能完成这一过程,应该达到60分的水平。
看山不是山——看其内在过程
第二重境,看山不是山,不再执著于“相”,而是探索背后的内在过程,即 “相”形成的原因及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杰瑞·伯格认为,人格源于个体的稳定行为方式和内部过程。稳定的行为方式如上班经常迟到,约会也总迟到,内部过程则强调行为产生、情绪感受、动机形成等的内在过程。个体之所以会形成这样或那样的行为方式,与其内在过程往往是分不开的。例如:一个人上班经常迟到,可能是因为傲慢,内在过程是,自我的价值取向就是自由化的,并且认为遵照时间工作是对自由、自我的一种伤害;另一种原因可能是对关系的敏感,公司领导对其不重视,自我价值感丧失,从而导致潜意识的回避。尽管行为上都是“迟到”,但是前一种的心理能量会更强,是一种高强度的可持续行为,后一种的心理能量则较弱,是一种低强度的可改善行为。
那么,人才测评师该如何了解个体的内在过程?不同的流派对此有不同的看法。以抑郁为例,精神分析流派奠基者弗洛伊德认为,处于抑郁中的人存在一种无意识的愤怒和敌意,是无意识水平的体现;特质流派重在关注容易抑郁的人格特征;行为主义认为抑郁是由于生活中缺乏积极强化物;人本主义认为不能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感的人容易抑郁……
不同流派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看待和认识个体内部过程的不同视角,一个称职的人才测评师,能综合判断在何种情境下使用什么样的理论去加以解释,而且解释的过程通常是非常纯熟的。
总之,这里的看山不是山,不再执着于表相,而是探究“为什么”。其核心意义在于让人才评价更加精准,对人才行为的强度、质量等要素有更好的把握。能达到第二重境界的人才测评师,可以得80分以上的评分。
看山还是山——知众生苦乐
看山还是山,不执著于“相”和“空”,而是追求如何才能更好。这是第三重境界。心理学中也有相应的研究与其不谋而合,即高水平的认知会影响我们的知觉水平。通俗来讲就是,知识经验会影响所见所感。
当人才测评师见过足够多的人,深入过足够多的内心,感触过足够的自私与狭隘、善良与温婉、悲凉与无奈后,会渐渐懂得放下,做到舍,舍去自身锋芒,放下自身执念。在众生中,看苦乐悲喜,潮起潮落,惋惜于他人的失意与没落,欣喜于他人的笃定与积淀。
看山还是山,是放下执念后的自如与平等。任何事情做到极致,会走向相同的终点,曲折轮回,看山还是山,只是,此山不与那时同,各种况味已然别致悠长。至此,应该是测评师的百分之境了。
人才测评师观人的三重境界是一个从是,到不是,再到是的连贯螺旋结构。以平面思维来思考,似乎又回到了原点。但若以三维的眼光看,这个过程又是立体的。支撑其从平面成为立体的核心要素即人生阅历,或者叫认知水平。人才测评师从写报告的助理顾问,到操作定性定量评价的主评顾问,每一次测评实践对他们而言都是一次实践成长,让他们从各个角度看到人性的光辉,感叹荀子“人最为天下贵”的精彩论断。
责编/张晓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