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妈妈”曾美华向善而行,照亮迷途少年成长路

2017-10-19 03:27罗莉萍向燕妮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重庆行政(公共人物) 2017年5期
关键词:小峰小梅家人

文/本刊记者 罗莉萍 图/本刊记者 向燕妮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爱心妈妈”曾美华向善而行,照亮迷途少年成长路

文/本刊记者 罗莉萍 图/本刊记者 向燕妮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这个世界上,有一群不幸的孩子,他们因年少无知而入狱,更加不幸的是,他们还缺乏亲情的关爱。万幸的是,有不少爱心人士给这些与他们没有半点血缘关系的孩子,带来了亲人般的温暖。在这些大爱之人中就有这样一位佼佼者,她是人称“曾妈妈”的曾美华。

——题记

在预约访谈时,“曾妈妈”再三要求把采访的话题聚焦在对未成年犯的关注中。她除了为那些在她的引导帮教下走出迷途的孩子感到欣慰外,并没有为自己多年如一日所做的成绩而倍感骄傲,更多的却是思考与努力。她经常想:这些天真浪漫含苞待放的少年为什么会误入歧途?他们将何去何从?他们的未来在哪里?……

“曾妈妈”走近他们,用关爱打开迷途少年那一扇扇紧锁的心扉,照亮他们的“回家路”。“曾妈妈”说,作为一名综治委员、一名老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帮教迷途少年回归,有义务参与社会治理,自己会尽心尽力工作,不会因年龄的增长将这项工作划上休止符号。同时,她呼吁每一个家庭都应该给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也希望有更多的人来关注未成年人的成长。

“曾妈妈”住在蜀都中学原教职工宿舍,属老旧楼房。院落狭小闭塞,地坝坑坑洼洼,房屋年久失修、外墙多处脱落、走廊里各种线路杂乱无章,楼梯扶手锈迹斑斑、无电梯设备,有沧桑感,“曾妈妈”从任教到退休,已在这里住了近三十年。采访当天正值盛夏酷暑,她担心因校园施工路不好走,便十分详尽地给我们讲述行走路线……到达后询问“曾妈妈”的住处,邻居都知道,在他们热情指引下,我们很快就找到了。

“曾妈妈”的住房并不宽敞,家具亦简单陈旧,只有装满书的两个书柜最引人注目。厅屋一张小方桌上几本厚厚的心理学书引起了我们的注意,翻开书和练习本,上面勾勾划划做了好多笔记。“曾妈妈”告诉我们,为了提高自己的帮教水平,之前她参加了司法局在西南大学举办的《心理学》学习班,说到此事她兴趣盎然,与我们谈起了读书心得。

当我们把话题转向未成年犯时,她多了几分凝重与思考。明亮的阳光透过窗户,映照在这位和蔼可亲的“爱心妈妈”脸上,让我们读出了她多年如一日帮教未成年犯的初衷:让那些迷途少年重拾自己,早日回归家园!

真情满怀,为迷途少年建立温馨“家园”

人生的灰色源于家庭的冷漠,人生的华美源于家庭的爱心。在重庆市未成年犯管教所,许多孩子因缺少或缺失亲情,存在严重的心理问题,渴望有人关心。2006年,重庆市未管所公开向社会征集“爱心家人”与失足少年结成“一帮一”对子,已退休8年的曾美华看到这一消息后,第一时间报了名。

“这些孩子在花季的年龄,本来应该伴着朗朗书声快乐地成长,然而他们却身陷囹圄,为什么?”曾美华成为“爱心家人”后,通过与未成年犯多次接触,总结出“缺失正确的家庭教育和必要的关爱是这些孩子走上歧途的重要原因。”

2012年,民进重庆市江北区委成立了“曾妈妈爱心工作室”,江北区综治办在具体工作中给予了大力支持,曾美华作为特邀综治委员,时刻牢记自己作为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责任。2013年工作室组建了三十余人的“爱心家人”队伍,与重庆市未成年犯管教所签约,和未成年犯结成“一帮一”对子。

几年来,爱心家人通过到未管所面对面接见、书信往来等方式与失足少年进行心灵交流;结合传统节日,开展主题帮教活动;通过赠送生活用品,送书、乐器,教画画、书法等帮助失足少年重塑“三观”;“爱心家人”积极助力刑释少年回归社会,有的给他们介绍工作,有的到技校联系重新学习的机会,很多人与他们继续保持联系,给他们心灵和思想的支持以及生活上的具体帮助。

“曾妈妈爱心工作室”还走进学校开展讲座,提升青少年法治意识,希望学生少犯错、不犯罪,健康成长,为建设“零犯罪校区”出一份力。到社区进行“预防青少年犯罪教育”“家庭教育”等,提高市民的家庭教育水平,把犯罪消灭在源头。

正是有了明确的方向,“爱心家人”队伍日益壮大。今年6月,成立了“曾妈妈爱心工作室西南大学政管学院工作站”。截至目前,已有150余名志愿者加入到“曾妈妈爱心工作室”,他们从“爱”出发,从“帮”入手,从“教”感化,11年来,“曾妈妈爱心工作室”先后帮教240余名失足少年走向新生。

循循善诱,让迷途少年感到家的温暖

“曾妈妈,您好!来信已经收到有几天时间了,收到曾妈妈的信,欣喜之情难以言表……您给我送的衣服和上的账我已经收到了,谢谢您的温暖,我会以实际行动来回报您对我的关心和爱护……”

“请曾妈妈放心,我会好好的改造,争取早日出来后好重新开始自己的生活…… ”

“那是一个终身难忘的日子,从此自己不再孤独。曾妈妈,谢谢您给我带来一片阳光。”

……

这些都是未管所的迷途孩子们寄给“曾妈妈”的信件,这里有叙述他们在狱中的生活情况,有表达他们对今后生活的向往,也有对“曾妈妈”表达浓浓的谢意……帮教未成年犯11年来,这些信件多达数百封,已装了满满一个纸箱。听“曾妈妈”读着这一封封深情浓意的信件,一件件感人的故事也在我们脑海里铺展开来……

小梅(化名)是曾美华当“爱心家人”后的第一个帮教对象。2000年,小梅因毒死母亲及祖父母以致众叛亲离,入监6年无人接见或送生活品,导致她情绪低落表现不好。2006年,曾美华和小梅结成“一帮一”对子。

了解到小梅的情况后,曾美华慎重考虑怎么才能化开她心中的坚冰。每月一次的探视,成了曾美华的大事,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酷热寒冷,不怕多次辗转公交车,她总是准时前往,没有缺席过一次。曾美华又主动跟小梅的亲人联系,在她的一再努力下,小梅的亲人们渐渐解开心结,宽恕了这个“不懂事”的孩子……

冬日,曾美华到看守所看望迷途少年,关心他们冷暖

曾美华深知学习的重要性,一直鼓励和支持小梅参加自考。她自掏腰包为其缴报名费、买教材及学习资料。通过曾美华8年的帮教,小梅的性格渐渐开朗起来,对未来重新燃起希望,改造也更积极认真了,因此获得多次减刑并提前出狱。如今,小梅已经有了自己的事业和圆满的家庭,她经常与曾妈妈视频聊天,分享新生活的幸福。在小梅心里,这个将她从黑暗中带出来的“曾妈妈”,已经成为了自己生命中至亲的人。

小峰(化名)因故意伤害他人被公诉,曾美华担任其合适成年人(合适成年人是指在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讯问未成年人时,因其法定代理人无法到场参与刑事诉讼,而指派一位成年人维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小峰被判刑后,曾美华主动申请成为他的“爱心家人”。针对小峰出现的种种心理问题,曾美华都及时给予疏导,小峰提出的合理要求,曾美华也都尽量帮助解决。

面对漫长的刑期,小峰想去未管所艺术团学习吹萨克斯,并说他以前认识的一位干爹很有钱,答应资助买乐器。但是他多次联系却找不到那位干爹了,小峰深深失望,十分沮丧。

曾美华一直关注着这件事,并从各个渠道寻找解决的办法。皇天不负有心人,“爱心家人”洪明好友的儿子当年考上四川音乐学院,愿意把小时候学习用的萨克斯送给小峰。曾美华又承诺为其更换零件及买“哨片”等耗材,事情得到圆满解决。

曾美华与“爱心家人”一起到看守所看望孩子们,并告诫孩子们要爱国、多读书

那天骄阳似火,很热。在监区办公室,小峰接过洪阿姨和曾美华专程送来的心仪之物,抚摸着金光锃亮的萨克斯,看着两位“爱心家人”汗湿的衣衫,小峰感动了,深深地感动了!暗下决心:一定要刻苦努力,哪怕再难再累,也要学有所成。不然,对不起自己的内心,对不起“曾妈妈”和洪阿姨,对不起帮助自己的所有的人。

小峰用行动实践着自己的诺言。半年后,他从对音乐一无所知到学会看乐谱;从不知萨克斯为何物,到能够吹奏简单的曲子。一次接见时,小峰为了向爱心家人表达谢意,说不怕献丑,给大家吹奏一曲《在希望的田野上》。因为他技艺生疏又很紧张,音符一个一个蹦出来像锤子击打着人们的耳膜,一首欢快的曲子让人听起来有些紧张。他很不好意思地表达歉意,大家却夸他吹得很好,这么短的时间能够从乐盲到演奏,已经是超越了。

两年过去,小峰又学会了吹葫芦丝、弹吉他,他说音乐可以一通百通。他很感谢未管所让他走进音乐殿堂,让自己拿剃头刀的手能捧上阳春白雪一般的乐器,更重要的是音乐可以给人美的享受;音乐可以陶冶情操;音乐可以增加人的幸福感。他感概自己得到的太多太多了。

去年底,小峰给曾美华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我理解的曾妈妈的精神就是让社会充满善良与美好”;“我们每一个服刑人员都希望有一个‘曾妈妈’”;“满刑后我无论做什么,变成什么样子,我都会将曾妈妈精神永远地传播下去……”

曾美华11年如一日用爱打开迷途少年紧闭的心扉,成功帮教了许多失足未成年人改过自新,她的爱心助人无疑是雪中送炭,不仅感化了失足少年,也打动了我们所有的人。然而,在她看来,这些事都很平常,不足挂齿,是每个人都可以做的,也是应该做的。她说,每一个帮教的过程,犹如攀爬山峰,到达了一个高度,仅仅是为下一个高度做好出发的准备……

孜孜以求,为未成年撑起一片法治“天空”

曾美华认真地与本刊记者分享《与失足少年零距离》心得

“每个孩子都是祖国的未来,他们不能因为一时犯错而毁了一生。希望大家能够关注他们,尽力帮助他们,为他们重新回归社会创造条件。”这是曾美华在《与失足少年零距离》手记里的一句话。

曾美华当“爱心家人”后,为了便于帮教工作,将一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经数年积累也有了厚厚的几大本。为了方便收集资料,时年64岁的曾美华开始学习拼音、打字、电脑操作。她勤奋学习、多思多问,凡是到她家里去的年轻人,她都当作是自己的老师而虚心请教。2011年,曾美华完了成长达23万字的手记,这本书不仅是失足少年家庭教育的“活教材”,对普通家庭也有着积极的教育意义。

为了深入了解失足少年犯罪的各种原因,寻找不同的帮教方法,曾美华一直重视自身的学习与提高,2008年她曾到西南政法大学进修《犯罪心理学 》。2017年4月,已是74岁的曾美华争取到一个宝贵的学习机会,参加市司法局“心理学培训班”,到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学习。她说这是实现了自己多年的梦想,甭提有多高兴了。

在105个学生的班级中,曾美华的年龄比同班同学大了将近半个世纪。在1个月的学习中,上午上课3小时、下午上课3小时,晚上2个小时晚自习,她与所有同学一样“摸爬滚打”,从不“搞特殊”。她深知自己年龄大记性差,要想过关不容易,必须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

曾美华重视“爱心家人”队伍的思想建设,定期开展座谈会总结经验教训、采用老带新模式帮助“爱心家人”成长。在她看来,打开失足少年的心灵枷锁,需要知识和政策法律的力量;青少年健康成长,失足少年重回阳光大道,离不开全社会的重视和每个家庭的共同努力!

曾美华致力于“爱心家人”工作,铺就了失足青少年走向正确人生的崭新路,为失足少年的帮扶工作树立了一个典范。“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曾美华的老年生活也堪称最美夕阳红!

人物语录:

一个能生活自理的人,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并不是幸福,无所事事、苍白无聊的生活,总会寡淡无味。能做事就是幸福;如果能做有意义的事,做自己想做的事那是很幸福。

退休后,衣食无忧,生活平静而简单。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别人一点帮助,既解决了他人的困难,也体现了自己的价值。我很享受这种生活状态。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奉献爱心,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得到升华;爱与被爱都是一种幸福,在温暖别人的同时,也照亮了自己的多彩人生!

你是黑夜里的明灯,照亮回家的路途;你是冬日里的阳光,温暖冰冷的心房。师者无声明大德,法理之中有真情。一声“曾妈妈”,给你最动听的回音——爱如春风!

——2016年度“感动重庆十大人物”颁奖词

人物简介:曾美华,重庆市蜀都中学退休教师、江北区综治特邀委员、“曾妈妈爱心工作室”负责人。她坚持帮教违法犯罪青少年工作,为未成年犯的转化和回归尽心竭力。她曾获“重庆市第三届道德模范”“全国首批五星级志愿者”“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个人”“2016年感动重庆十大人物”“2017年6月中国好人”等荣誉称号。2016年10月,在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工作大会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孟建柱点名表扬,称其是“作为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的典型代表”。

猜你喜欢
小峰小梅家人
龟兔赛跑
中国鱼
捏捏冻耳朵
最好的养生是对家人和颜悦色
钱真的少了吗?
丢三落四
家人不支持直销怎么力?
合肥求职女连喝四场酒身亡老板被批捕
小梅
完形填空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