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瑜
(确山县人民医院 检验科 河南 驻马店 463200)
血清hs-CRP、Cys-C、IL-6联合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王瑜
(确山县人民医院 检验科 河南 驻马店 463200)
目的分析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胱抑素C(Cys-C)、白细胞介素-6(IL-6)联合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确山县人民医院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72例CHF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对比两组血清hs-CRP、Cys-C、IL-6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hs-CRP、Cys-C、IL-6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着心功能等级增加,hs-CRP、Cys-C、IL-6水平也随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hs-CRP、IL-6、Cys-C呈高表达状态,且随着心功能下降,其表达水平随之升高,可为临床诊治及预后提供参考。
hs-CRP;Cys-C;IL-6;慢性心力衰竭
慢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lure,CHF)是指多种因素造成心室负荷过重,使心肌收缩能力下降,无法维持正常心排血量,致使患者临床表现出呼吸困难、咳痰、咯血、心悸、少尿等症状,是多数心血管疾病最终结局。目前CHF尚无特效治愈方法,故及早诊断治疗,对控制病情,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1]。本研究旨在分析血清hs-CRP、Cys-C、IL-6联合检测在慢性心力衰竭(CHF)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1.1一般资料选取确山县人民医院2014年7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72例CHF患者为观察组。均符合《内科学》中CHF诊断标准[2]。排除合并糖尿病、恶性肿瘤、心律失常者。观察组男42例,女30例,年龄42~85岁,平均(62.76±10.89)岁,其中扩张型心肌病23例、缺血性心肌病20例、高血压性心脏病14例、风湿性心脏病12例、先天性心脏病3例。另选取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70例为对照组,男41例,女29例,年龄41~84岁,平均(61.87±10.35)岁,两组性别、年龄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入院后,两组受试者于次日清晨抽取空腹静脉血5 ml,离心取上清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hs-CRP、IL-6水平,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ys-C水平。观察组患者参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标准评估心功能。Ⅰ级:患者日常活动无呼吸困难、心悸、乏力等心力衰竭症状,体力活动不受限制。Ⅱ级:患者休息时无心力衰竭症状,体力活动时有轻微心力衰竭症状;Ⅲ级:患者日常活动时可出现心力衰竭症状,体力活动明显受限,休息后可缓解;Ⅳ级:患者休息时即可出现心力衰竭症状,不能进行任何体力活动。
观察组hs-CRP、Cys-C、IL-6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随着心功能等级增加,hs-CRP、Cys-C、IL-6水平也随之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hs-CRP、Cys-C、IL-6水平比较
目前引起CHF病因较为复杂,可由冠心病、高血压、急性重症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等因素引起。2013年我国抽样数据调查显示,CHF年发病率约为0.5%~1%,且随着年龄增大,其发病率可增高至10%,是心血管疾病患者病死主要原因,因此早期诊断、治疗意义重大[3]。
CHF患者因神经体液及血流动力学异常,可引发继发性肾功能损伤。研究证实,肾功能受损可造成电解质紊乱、水纳潴留、造血功能减弱等,使心功能进一步下降,CHF合并肾功能不全者病死率可增高至40%,因此评估CHF患者肾功能状况对疾病治疗及预后也十分重要[4]。Cys-C通过肾小球滤过不受限制,且能被近曲小管完全吸收降解,因此Cys-C表达水平可有效反映CHF患者肾功能状况。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Cys-C水平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随着心功能等级增加,Cys-C水平也随着升高(P<0.05),说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Cys-C呈高表达状态,且随病情严重程度增加,其表达水平也随之增加。hs-CRP是由肝脏合成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正常情况下,其表达水平较低。当机体受到外界感染、炎症等刺激时,血液中hs-CRP含量将急剧增加,是全身性炎症反应非特异性标志物之一,其表达水平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IL-6主要是由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合并、分泌,具有促进炎症反应及调节免疫等作用,同时能使心脏乳头肌收缩能力受到抑制,进一步加重心功能损伤。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hs-CRP、IL-6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随着心功能等级增加,hs-CRP、IL-6水平也随着升高(P<0.05),这说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hs-CRP、IL-6也呈高表达状态,且随病情严重程度增加而升高。CHF疾病早期单一检测上述指标,缺乏敏感度及特异性,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临床诊断准确性,为疾病治疗及预后提供依据。
综上,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hs-CRP、IL-6、Cys-C呈高表达状态,且随着心功能下降,其表达水平随之升高,可为临床诊治及预后提供参考。
[1] 赵玉娟,景增秀,康桂兰.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与心衰严重程度及近期预后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0):2669-2671.
[2] 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465-468.
[3] 吴铮,李世英,柳景华.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肿瘤坏死因子及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的临床价值[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10):1453-1455.
[4] 原永明,王慧,尹良平,等.慢性心力衰竭患者BNP、hs-CRP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2015,30(6):591-592.
R 541.6
10.3969/j.issn.1004-437X.2017.19.088
2017-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