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专科护生手机移动学习行为意向影响因素分析

2017-10-19 10:26,,
护理研究 2017年30期
关键词:易用性意向专科

,,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专科护生手机移动学习行为意向影响因素分析

王进,邹晶莹,林婕

[目的]探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影响专科护生手机移动学习行为意向的因素,为采取有效措施促进专科护生手机移动学习提供依据。[方法]以计划行为理论为指导,从行为态度、主观行为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行为意向4个方面编制问卷,对311名专科护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专科护生手机移动学习行为意向整体呈中等水平(3.69分±0.57分);行为态度、主观行为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与护生手机移动学习的行为意向呈正相关(P<0.05);回归分析显示:有用性认知、易用性认知、主观行为规范及自我效能可影响护生手机移动学习的行为意向,共解释总变量的71.8%。[结论]针对性地提高专科护生对手机移动学习的有用性认知、易用性认知、护生自我效能以及建立良好的团体文化氛围是提高护生手机移动学习的有效途径。

护生;手机移动学习;计划行为理论;行为意向;有用性;易用性;自我效能;团体文化氛围

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计算设备帮助下的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学习[1]。作为一种新型学习方式,智能手机、掌上电脑、笔记本电脑都可作为它的载体,但对于大学生来说,智能手机是目前持有率最高、整合性最强的设备。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基于移动智能终端的教学模式成了新的研究热点。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能够显著提高对行为的解释力和预测力[2]。在国外,计划行为理论已被成功地应用于多个行为领域,国内目前对移动学习的研究多集中于移动资源建设,其次为基础理论研究,对于移动学习影响因素特别是以手机作为移动终端的研究还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旨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探讨影响专科护生手机移动学习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为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促进手机移动学习的应用、推广与进一步发展提供依据。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本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我院护理专业专科护生311人,其中女生278人,男生33人;年龄17岁~23岁(19.23岁±1.13岁);一年级护生154人,二年级护生 157人;城镇147人,农村164人。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 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资料。问卷分两部分:①人口学资料,包括性别、年龄、生源地、高中选课、学习成绩排名、参与学生组织情况。②手机移动学习行为意向问卷,根据计划行为理论设计,由4大类、8个部分、24个条目组成。行为态度:分为有用性认知(3个条目)、易用性认知(3个条目);主观行为规范:共3个条目;知觉行为控制:分为网络质量(3个条目)、信息资源(2个条目)、自我效能(3个条目)、感知成本(3个条目);行为意向:共计4个条目。采用Likert 5点评分法,从非常不同意(1分)~非常同意(5分),均为正向计分,各维度得分为该维度各条目得分总和,得分越高提示手机移动学习行为意向越强。经预试验证实内部一致性系数α为0.893,具有良好的信效度。

1.2.2 理论框架 计划行为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意向直接决定其行为[2],而个体的行为意向受行为态度、主观行为规范及知觉行为控制3个主要变量控制。行为态度是对行为的总体评价。主观行为规范是指个体进行某种行为时对他人标准化行为模式的主观性感知。知觉行为控制是指对于促进或阻碍行为效果的相关因素的认知。3个变量的相关关系即本研究的理论框架,见图1。

图1 计划行为理论框架

1.2.3 资料收集方法 施测时,统一发放问卷,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填写问卷,征得调查对象知情同意和配合,匿名填写并当场收回,以保证调查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11份,回收问卷311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

1.2.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软件包,采用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

2 结果

2.1 专科护生手机移动学习行为态度、主观行为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意向的现状 专科护生手机移动学习行为意向、行为态度、主观行为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均处于中等水平,易用性认知均分(3.70±0.53)最高,有用性认知均分(3.31±0.61)最低。见表1。

表1 行为态度、主观行为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行为意向得分

2.2 行为态度、主观行为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与手机移动学习行为意向的相关性 对专科护生行为意向和行为态度、主观行为规范、知觉行为控制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见表2。

表2 行为态度、主观行为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与行为意向的相关分析(r值)

2.3 专科护生手机移动学习行为意向与行为态度、主观行为控制和知觉行为控制的回归分析 以行为意向为因变量,行为态度两个维度(有用性认知、易用性认知)、主观行为规范、知觉行为控制4个维度(网络质量、信息资源、自我效能、感知成本)共7个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中4个自变量进入方程,分别为有用性认知、易用性认知、主观行为规范及自我效能,R2值为0.718,共解释方程总变异的71.8%。详见表3。

表3 行为态度、主观行为控制、知觉行为控制各维度对行为意向影响的多元回归分析

3 讨论

3.1 专科护生手机移动学习行为意向的整体现状 从表1可以看出,专科护生手机移动学习行为意向评分为(3.69±0.57)分,处于中上水平,表明护生对手机移动学习的行为意向是积极的,手机移动学习在护生中具有广阔的前景和空间。但本研究也发现有用性认知得分(3.31分±0.61分)最低,说明专科护生对于手机移动学习的有用性认知还有待于提高。这可能与目前护生虽然在生活中普遍使用智能手机,但其主要目的与学习无关,智能手机主要是他们的通信和娱乐工具,并没有发挥其学习功能,这就导致了对手机移动学习的有用性认知均分较低。因此,今后要逐步让护生认识到手机也是一种学习工具,它不仅带来了一个更方便的平台,也带来了传统的学习观念向移动学习的转变。在手机的帮助下,借助一定的技术手段,护生不仅能在传统的课堂中进行学习,也能在非正式的学习环境中学习,并能将自己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无缝连接[3]。

3.2 提高对手机移动学习认知,提高护生手机移动学习水平 行为态度是指个体对特定行为持有的一般而稳定的倾向和立场,从本研究看出护生对手机移动学习的行为态度正向影响其行为意向,其相关系数为0.57。从表3回归分析中可以看出护生对手机移动学习的有用性认知和易用性认知是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因此,手机移动学习的资源建设者、平台开发者应丰富手机移动学习资源的有用性,比如可深入调查护生对学习资源的需求和建议,调整资源建设策略,让护生体验到切实可用的资源。其次,可尝试增加心理、健康等小知识,让护生在接受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可接触经济、文化、就业指导等相关知识的补充。再次,继续发扬护生接受能力强的优势,转变其观念和态度,最终促进其行为意向的产生和持续。

3.3 建立良好的团体文化氛围 主观规范是指个人对于是否采取某项特定行为所感受到的社会压力,包括同学、朋友、教师等具有影响力的团体提供的规范和价值观。表2表明,主观行为规范与行为意向呈正相关(r值为0.51),通过表3可以看出主观行为规范同样也是影响行为意向的因素之一。也就是说,学习者周围重要的人(朋友、同学、师长、家长等)对手机移动学习的态度和行为会显著影响其对手机移动学习的使用态度和行为。这与Rivis等[4]研究结论一致。从本研究结果来看,教师作为社会团体,是影响护生是否进行手机移动学习的重要参考对象之一。教师可在课堂上通过推荐与课堂知识相关的实用学习APP软件,尽可能地尝试结合移动学习组织课堂教学,同时,教师要与班级优秀学生配合,进而带动更多同学,挖掘潜在使用者,逐渐形成群体效应,使护生看到手机移动学习的便利性和有用性,增加他们进行手机移动学习的意愿,从而产生手机移动学习行为。

3.4 强化护生手机移动学习的自我效能 从表2可以看出:知觉行为控制与护生手机移动学习的行为意向呈正相关(r值为0.58),通过表3回归分析发现知觉行为控制4个维度中仅有自我效能对护生手机移动学习意向有影响,而网络质量、信息资源以及感知成本均无影响,且自我效能偏回归系数为0.41,可见自我效能是影响护生手机移动学习行为意向的最重要的因素,此结果符合Bradura提出的社会认知理论,即个人认知、技能与行为的关系一致[5]。因此,调动护生自我效能,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增加护生认知,强化其使用手机进行移动学习的参与意向。建议在学习内容上,选择难易适宜的学习任务;在学习形式上,注重护生生理情绪调节,选择护生喜欢并乐意接受的学习形式,尽可能地为学习者创造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来增强其自我效能,促进手机移动学习深度学习和持久学习。从表3可以看出,感知成本对行为意向无显著影响,由此可见移动资费并未成为影响护生手机移动学习的实质性阻碍。这可能与手机本身价格降低、WIFI的逐步普及、各种包月流量套餐的推出有一定关系。另外,网络质量、信息质量对护生手机移动学习的行为意向也无显著影响,这可能与护生目前对手机移动学习的使用还较少,未认识到网络质量和信息质量对其行为意向的影响有关。

综上所述,计划行为理论具有良好的解释力和预测力,用于探究护生手机移动学习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是可行的;行为态度、主观行为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对护生手机移动学习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中,易用性认知、有用性认知、主观行为控制和自主效能这4个方面影响的显著性较为明显。由于本研究样本范围有限,其他地区的院校没有纳入研究,后续研究将考虑扩大范围以不断完善调查结果,为提高专科护生手机移动学习提供思路。

[1] Georgiev T,Evgenia G,Angel S.M-learning a new stage of E-learning[J].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Systems and Technologies-Comp Sys Tech,2004,28(4):281-285.

[2] Schifter DE,Ajzen I.Intention,perceived control,and weight loss:an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planed behavior[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85,49(3):493-500.

[3] 黄龙翔.非正式学习环境下移动语言学习研究——新加坡学生校外成语学习及创作活动历程探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16(2):67-73.

[4] Rivis A,Sheeran P.Automatic risk behavior:direct effects of binge drinker stereotypes on dringking behavior[J].Health Psychol,2013,32(5):571-580.

[5] 张若柏,余莲喜,邹新艳,等.高校护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研究进展[J].护理研究,2015,30(1B):141-143.

Analysisofinfluencingfactorsofmobilelearningbehaviorintentionofcollegenursingstudentsbasedonplannedbehaviortheory

WangJin,ZouJingying,LinJie

(Suzhou Vocational Health College,Jiangsu 215009 China)

G642.4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7.30.026

1009-6493(2017)30-3849-03

2016-11-18;

2017-07-25)

(本文编辑 张建华)

江苏省教育厅2016年度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2016SJB880110。

王进,讲师,硕士研究生,单位:215009,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邹晶莹、林婕单位:215009,苏州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信息王进,邹晶莹,林婕.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专科护生手机移动学习行为意向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17,31(24):3849-3851.

猜你喜欢
易用性意向专科
政务软件易用性评测探究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中外医学专业与专科设置对比分析及启示
东方留白意向在现代建筑设计的应用解析
基于UTAUT的个人云存储用户使用意向实证分析
老年人家电产品易用性设计研究
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大会网站易用性评价调查问卷
批评话语分析中态度意向的邻近化语义构建
在联合中释放专科能量
论国内本科和专科的异同